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最笨拙的父母只想着眼前的考试


  图片来自于网络
  致 独一无二的孩子
  10:
  十月   星期二   思迪三年级,她的着装备忘录是这样的:   周一,学校体育课,要带运动鞋。   周二,放学后,一个半小时的跆拳道。要准备道服。   周三,学校组织的游泳课,要准备游泳衣。   周四,学校体育课,要带运动鞋。   周五,学校组织的体操课,放学后还有一个半小时芭蕾舞。要带运动鞋,并准备芭蕾舞服。   周末两天,卢中瀚会带着她们姐妹两儿,一天游泳一天滑冰,或者两天都游泳。   迄今为止,思迪最喜欢的运动是游泳。   现在她会蛙泳,自由泳和仰泳。带着她去浮潜,看到海龟,她扎个猛子就跟下去了,浮上来的时候,自己往浮潜管里吹一口气,把水逼出来。   思迪游泳课的最新内容是:跳起来在空中翻个跟头进水,游到对面再游回来。我眼睛瞪老大,问她:"这么难的动作,你们有人能做出来吗?"   她说:"有啊,我就能,我们都能。"   我心说,幸好我不用去围观,省了妈妈紧张的心情。   有次,我和一个妈妈聊天,我给她看了思迪的作息表。她问:"这么多的运动,会不会把她累坏了啊?"   我摇头说:"这还没有加上,基本天天放学,思迪和子觅都去江边疯跑一小时,满头满身,里里外外都是汗。"   她更惊讶了说:"那她什么时候学习呢?不过,"她顿了顿:"你们在国际学校,孩子根本不用学习,不像我们要高考的。"   在我家孩子没上学前,我也觉得国外的教育没压力,就是玩儿。事实上,这是一个先入为主的成见。问问那些在国外上过高中的人就知道了,升学尤其是想要上名校的压力,四海之内都巨大无比。   这让我想起刚回国的时候,遇见的一个妈妈。她用一副非常笃定的口吻说:"我是一个非常开明的母亲。我儿子都上初一了,每周六上午,我还允许他去打一上午的篮球。"   那天在座还有几个法国太太,大家都很奇怪,刚上初一的男孩子,不应该天天去打篮球吗?一周一次还算开明?   那个妈妈给我说:"你在国外太久了,已经完全不了解今天中国家长们的压力。按照我和他爸的基因,他永远也练不成姚明。他在打篮球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拼命的学,考试多一分,就能压死人!"   现在我在国内住了七年,我知道她真的是一个开明的母亲。   在中国父母们观念里面,英语,语文,数学是真刀真枪,高考要考的,所以倾家荡产也要坚持下去。乐器,舞蹈,绘画,虽然高考不再加分,但是学会了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修养。所以会尽力的坚持到和主课冲突的那一分钟。   除非孩子有被认为有体育天赋,运动类活动总是被首先pass掉的。因为高考不加分,篮球打得好,也不是种技能,有着时间还不如去做两张英文卷子,万一考试可以加一分。开玩笑,高考一分,可以超越了成千上万人!   虽然我在国外真的呆了很久了,但是我也是在国内的小学到大学,一路考过来的。我完全知道,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性。可就是因为学习这么重要,为了学得更好,是不是也要谈谈学习的有效性?   没有人能玩儿着学习,每个人在学习的那一小段时间,需要精力完全集中。可一个人能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的时间是有限。成年人大概有20分钟,孩子仅仅有10到15分钟。走神是我们大脑设置的一种自我保护,让紧张的大脑舒展之后,有再紧张的绷力。   长时间的,不眠不休不动不走的坐着学习,是无效的,坐得越久,就越容易走神。长时间的消耗式学习,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们讨厌学习,没有效率、时间观和节制性,只会一本正经的消极逃避。   现在,每个父母都知道,学语言是有时间性的。小时候没有听到的频率,大了之后就听不到了。不仅是耳朵,人亦如此。从小就伏案瘫坐,天马行空,当一旦固定成形,以后也很难改正。   我之所以这么肯定,因为我就是那个最会灵魂出窍的孩子,现在变成时常断线的女人,执行力弱爆,毫无自律。   这辈子我最遗憾的是,我没有养成一个运动的习惯。   我曾经是个喜欢动,而且动作敏捷的孩子,被叫成"假小子",没有女孩矜持的样子。   我是在小学毕业的那年带上的近视镜,也是在那个夏天,我读了原著《红楼梦》。大家闺秀要笑不露齿,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安安静静端坐深闺,摇着团扇;满脸通红的疯跑是下等野丫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你想如何面对你的人生?   上中学后,女生们都不太爱在操场上活动了。在体育课上,头疼头晕肚子疼腿肚子疼,女生们都喜欢当弱不禁风的林黛玉。   对于体育的匮乏和排斥,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审美观。上了大学,我们几个女生讨论,原来我们都喜欢高高,瘦成排条,带着眼镜,穿着白衬衫的男生,觉得这样斯文。唯一一个喜欢肌肉男的女生,被我们集体笑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肌肉男一定有点蠢,这是全宿舍女生的结论。   可是现在我41岁,中年妇女松软下垂,丢三落四,没有控制力,常常走神,需要缓冲。我买了运动卡,买了私教课,还是能拖就拖,能偷懒就偷懒。   其实大脑是一团肌肉,心是一个器官。身体是一个设定寿命的机器,长时间休眠更容易出毛病。   都说自律的人生不会太差,但是自律不是想想就行,身体是块记忆海绵,要不停的锻炼,不停的反复,才能够记忆成型。   说起运动,父母想到是,运动的确很不错,会让孩子健康。既然我的孩子本身就很健康,那么当务之急是去学习,等他们考上学,爱怎么动怎么动!   中国父母们的第一焦虑在于吃,有没有吃饱,吃好,吃的够营养;第二焦虑在于舒适,千万别冻着累着磕着碰着,好好的呆着做卷子。于是,孩子们都变成了带着眼镜的贪嘴小胖子。   运动让我们身体健康,只不过是阶梯第一层。   是运动让我们有竞争意识,学会集中精力,懂得什么是投入,什么是完成,明白什么是输,不想输那就继续努力。   是成系统的运动,让我们变得有时间性,自律性,当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才有可能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达到精神平衡。   这是一个从身体到灵魂的变化,只可惜绝大多数人,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放弃。   我鼓励运动,但是我不鼓励极端功利的运动。   那种发现运动天赋,就全力以赴,用孩子的人生赌冠军的运动,并不是可取的。作为一个人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量的运动。这辈子,我都拿不到一个冠军,但我依旧可以深爱某项运动。   让孩子保持运动,就近来说,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远来说,可以他们的人生带来积极性。   奥林匹克精神的本意是,重在参与。不是参与给别人看,而是让自己受益!   在今天,我们不能够改变极端的应试教育制度,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放弃孩子们的运动。就像是要培养孩子英语,钢琴一样,要培养他们一个运动的习惯,保证,终身受益!   请输入标题 bcdef   卢璐说,   我写这个主题,是因为,我很无意的和几个写文章的朋友也说到孩子运动的问题。   大家的反应,主要有两点:   1,外国教育都是在玩儿,中国高考才是要学习!   2,你们在国际学校,无法体会公立学校的压力。   然而,这两点我都甚不同意。   高考是很残酷的事情,给我们留下诸多阴影,但绝对不意味着别的国家的孩子,什么不做玩儿着就上大学。每家都有每家各自的问题。   因为我认识在公立学校,还坚持运动的孩子,我也认识在国际学校,完全不动的孩子。环境造就舆论,但是最终执行的结果,还是每个父母的认识。   并不是说,每天每日都要去狂跑两小时,而是要按周定量的培养孩子的一个运动意识。   这正是我们最欠缺和最薄弱的环节,我不能再缺着孩子。   请输入标题 abcdef
网站目录投稿:寄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