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鑫鹏 杨宏涛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资源与保障力量也逐步雄厚,为军队车辆器材军民融合保障提供条件。所以在现代化背景下,我们必须有效应用社会资源切实走好强军建国之路,构建通用车辆系统军民融合保障发展模式,才是当前我军在未来发展时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车辆器材;维修保障;军民融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军事思想的变革,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成为了世界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发展趋势,车辆装备是部队作战指挥与保障等各项任务的实施平台,以及住院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重要基础。根据当前我国军队车辆装备维修现状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积极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且军地协同的车辆装备保障道路进一步促进我军车辆装备可持续发展。 一、军民融合车辆器材保障必要性 当前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由于局部战争具有地域不确定性与爆发突然性、火力打击高精度以及巨大的破坏性等各类特点,这就需要车辆器材社会保障能够快速高效形成反应敏捷的保障体系。 由于高技术战争的高消耗,要求后勤保障必须紧紧依赖于国民经济后勤保障,也成为了战争打击中的重点目标。所以应当增强后勤的生存以及再生能力,加强后勤建设,应当充分重视后勤保障潜力,可以以社会为依托形成军民融合后勤体制。 由于近几年发生的几场大战争,例如科索沃战争与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相关事件都能够证明,高技术战争是协同的立体战争,所以必须构建装备保障力量,才能能够有效促进军队和地方的有效协同发展,既有装备也有供应力量,才能够促进军民融合。 二、军民融合式车辆器材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高权威的组织领导体制 军民融合保障体系是将军队的装备保障融入经济发展中,应用社会保障资源,为军队发展提供装备保障,所以装备保障行为主体也有一定的变化,由军队转化为国家,由军队转换为地方,所以组织领导能力也超出了军队的原始范畴。军队与装备机关无权也无能力独立组织领导社会各部门的装备保障,应当有领导调控军地双方,但是当前我国并未构建此类组织领导体制,也缺乏对军民融合保障的领导与筹划。 (二)未构建健全顺畅的运行机制 军民融合保障需要高度权威的组织领导体制,以及相关配套企业关系,顺畅的运行体制,即使我国军人有战争的优良传统,以及人民支援的成功经验,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军队装备保障对于地方的支援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运行机制以及经验做法难以满足并完全适应军民融合的发展需求,必须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予以保障。但是目前钱我军民融合发展中缺乏健全的地方保障力量组织体制一个像动员和训练共建机制,制约着军民融合,所以必须加快构建配套运行。 三、实施军民融合车辆器材保障对策 (一)构建军民融合保障组织领导体制,实现军地互动 军民融合式保障是地方与军队、国家的整体行为,所以应当明确三者的互相关系以及职能定位,根据国家抓调控,军队抓需求,地方抓落实的原则,在国家的领导下建立军民一体且职责明确、上下配合和关系顺畅的领导体系,才能够形成双方互动且军地齐转共抓的发展局面。国家必须搞好调控,由于军民融合保障属于国家行为,国家是最高的,组织者也是领导者,构建军民结合的保障体系,应当依靠国家机关的权威性,通过强有力的调控,将军民融合装备保障体系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同时制定军民融合保障的方针与政策、法规以及各项计划,明确划分军地双方的职责以及组织内容,并下达军民融合的建设目的以及具体任务,才能够有效实现并调控军民融合保障实施。 从军队角度而言,军队机关是军方组织的领导者,所以军民融合保障活动应当充分现自身的价值根据军队建设以及装备保障需求,尽可能的考虑保障资源与条件,对军队保障需求进行总体规划以及科学论证,能够对居民通用的设施建设以及保障装备、储备体系与后备力量等予以相应的要求,才能够促使军民融合式保障可持续发展。 地方必须抓好落实工作,要想实现军民融合保障发展,就必须紧密依托地方以及相关系统和单位,地方政府是军民融合装备保障的组织者,也是领导者,应当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总体规划、军队的建设需求以及装备保障等积极踊跃的参加军民融合的保障任务,以及具体单位明确建设要求与项目提供政策与优惠支持,切实抓好保障力量建设,贯彻落实军民融合保障任务。 (二)统筹协调军地双方利益,促进军地共赢 要想提高军民融合保障效率,提高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应当充分体现国家整体利益,加强军地双方的有效互动,在市场经济多元发展的形势下,实行军地融合保障,应当兼顾双方利益的同时在总体规划与政策法规规上通盘考虑。应当切实考虑到军队的保障需求以及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平衡合理的调配双方利益,确保双方共赢,有助于推动军地融合保障的发展动力,也能够促进军地融合可持续发展。可以对军民通用的设施建设以及保障装备等进行合理利用,实现军民两利,并且加强对军民保障装备的研制以及通用装备的贯彻落实,切实将居民保障设施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中,加强军事需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才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地方建设项目必须结合国防的具体要求,并且予以经济补偿与军队装备保障相关的地方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军队发展需求,并且严格根据国防要求予以规范落实为军队保障和战时应急创造条件,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军事需要附加项目的经费投入,这一点可以做到企业与国家共同分担,并且予以经济补偿。由于大部分大中型的装备建设能够实现军地共建以及军民兼容,所以应当加强两方协调,对于双方共同需要,企业功能相通的装备和建设项目,必须以统一规划和共同投资,才能够兼顾双方共同使用,确保战时能够全力保障军队装备有效实用。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统筹规划现役与后备力量,实现军地协调发展 加强长辈与后辈结合的保障力量体系,走精兵之路是世界各军队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我国军队进一步加强了装备后备保障力量,但是缺乏应有的力度以及重视程度,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倾向,加强常备与后备保障力量的协同发展,能够科学同加强力量建设,例如根据科学合理的规定确保后备保障力量,予以适度规模,根据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发展思路,分析战时的保障需求,明确常备与后备的力量规模,确保两者比例适中且协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兼顾各方的保障力量,并建设综合配套体系,由于当前我国的军队后备保障力量主要是后备保障力量规模小,保障力量种类与层次结构并未合理,所以应当根据未来的发展需求,充分優化后备保障力量结构,并且统筹兼顾后备保障力量的配套建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实行军民融合保障由于其关系复杂且管理多头,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以及法律法规依赖性较强,对于此类现状必须构建军民融合保障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军地双方利益的有效共赢,实现双方互动。通过统筹并规划现役与后备力量,能够完善军民融合保障体系,确保军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部队修理与验收技术条件[M].北京:兵工出版社,2017. [2]深入实施军民融合装备发展战略努力开创装备保障新局面[M].解放军报,2017-04-16(2). [3]刘栋、高崎.装备维修器材保障业务军民融合决策研究[M].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2016-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