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招生方面,不少学校招生过程并不透明,如果真的要改革自主招生,首先要改的不是什么联合招考,而是自身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10月19日,南京大学发布消息,经过近半年的研究和探索,2010年自主招生选拔,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五所著名高校将首次实行联考。报名的考生在参加完五所名校联合组织的笔试后,将可同时申请其中两所高校。(10月20日《扬子晚报》)媒体很兴奋,似乎抓着了大鱼,认为这是高考改革的尝试。 其实,这五校联合招考,仅限于自主招生那5%的范围之内,即便如此联合的部分,也只有共同基础部分,面试还是各搞各的。如果说此举节省考生的费用,也相当有限,只省下一门课的考试费用,参加完清华的面试,若要去上海交大,还是得去趟上海。当然,如果能把这种自主招生联考的模式,用来取代高考,的确是有意义的。只不过,这样的做法,民国时期早就有大学做过了,而且做得比现在这五校联合还要好。如果真要改革,学学民国就行,用不着费心费力搞什么古已有之的创新。 不过,就目前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这个话题,倒是可以说点别的。当下重点大学5%的自主招生名额,来自于教育部的安排,据说是让这些大学借此招一点具有特色的考生,满足一下这些学校保持"特色"的需要。但事实上,这块自主招生自留地,不少学校招生过程并不透明,成为学校某些部门权钱交易的一种机会。由于自主招生可以大幅度降低分数,很多原本考不上这些大学的考生家长,就可以借机打通关节,让自家孩子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这些大学。在不少学校,自主招生实际上是个黑箱,最起码也是灰箱,因此,交易也就容易发生。特别是在一些学校,自主招生要花钱,成了公开的秘密。 首先,什么是有特长的学生,没有一个起码的标准。最早,特长生专指文艺和体育两个方面,招来的学生,要么能打球赛跑,要么能吹拉弹唱。现在特长的范围似乎无限扩大了,参加过航模比赛,会写诗,都叫特长。有钱的家长,花钱给孩子出本小说,出本诗集,都算有特长。 其次,特长生招考的过程,往往不透明,谁能过关,能被淘汰,学校的有权者往往有很大的操控能力。笔者就听到过很多故事,说是某人花了钱没有找对人,结果最后一关被淘汰,某人找对了人,尽管面试结果不好,依然过关等等。说的有鼻子有眼,有名有姓。笔者不是纪检人员,没有侦查案件的权力,也无力查个究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自主招生肯定存在标准不统一,过程不透明,难以服人等问题。每年几所重中之重的大学进行自主招生,都会引起网上的非议。这种招生,即使在这些特招人注目的大学,尚且存在争议,至于那些人们不注意的学校,就更难说了。 这些大学如果真的要改革自主招生,笔者以为首先要改的不是什么联合招考,而是自身的公开公正和透明。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实现统一高考的改革,实行各校自主招生,公开公正问题不解决,就像眼下这样让人疑虑重重,高考改革就彻底砸了。因为,对于高考制度的改革,人们最大的疑虑,就是各个大学自主之后,能否保证招生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