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看过这个段子: 一个男人十年前毅然以60多万元卖掉了自己在深圳的房子,拿着这笔钱去创业,经过十年努力打拼,公司走上了正轨,赚到400万纯利润,然后他用全部利润再加上部分银行贷款,把自己当初卖掉的那套房子又买回来了,毕竟小孩要上学。在深圳,明明可以买房致富,他非要装逼创业…… 在不同人手里,深圳这个城市被替换,可以是上海,可以是北京,可以是杭州,可以是任何一个城市。 当然,还有一些朋友担心诉求太模糊,还会贴上自己在售项目的名字、电话和价格,用来暗示当下买房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其实看到这个段子的时候我感觉满可悲的,不管段子是不是有调侃的成本,但买一套房就可以鄙视一个人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奋斗,所有的梦想,而且鄙视的如此义正凛然,如此的轻松无碍。 2016年之后,从上海开始,所有的一线城市,以及几个1.5线城市,楼市开始回暖,不少呈现火爆,房子的单价在一夜之间就拥有剧烈的变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在房地产而言似乎就是无所谓的事情,不少人在感叹去年入手的房子在现在已经市值多少,不少人在畅想现在买下的房子未来可以飙升多少。 当一个城市的房价超过了其工人收入的五到十倍以上时也就容易让人感到绝望了,因为一年才能买一平米甚至除去吃住后还买不起一平米时,有谁会愿意用七八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成本去换一个住地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权益拥有者,或者说房屋所有权拥有者开始蔑视,甚至践踏一些我们曾经为之努力奋斗得东西。 从全球房价对比 ——再论一线城市房价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泡沫最疯狂的时候东京房价到底有多贵? 很多人都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和股市出过一次大泡沫,很多也听说过"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故事。但是,90年代日本房地产最疯狂的时候,东京的普通住宅到底有多贵呢? 1990年,日本房价最疯狂的时候,东京圈(相当于北京)的人均年收入为694.1万日元,(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9万元)。 使用面积75平方米(折合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精装修)的中高层住宅(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距离圈十公里以内(大概相当于北京5环以内)的均价为39万*18.7=729万元,折合7.29万元/平方米。 距离圈20~30公里均价(相当于北京5环~6环均价)为39万*8.95=3.65万元/平方米。 要知道这可是在日本经济最鼎盛的时代,人均收入达到39万人民币,最疯狂时期创造的房价最高值,此后东京房价地价一路下跌,最多时跌幅70%,直到现在,26年以后,东京房价也仅恢复到当初高点的50%左右而已。 回头看我们的一线城市,人均收入仅为当初东京的1/3~1/5,可房价基本上已经与东京房价泡沫鼎盛时期接轨,那么未来一线城市房价继续飙升的空间和动力在哪里?东京房价泡沫破灭后跌了70%,我们的一线城市呢? 人口净流入房价就不会跌? 现在人们看多一线房价看空三四线房价的一个最主要理由就是一线城市人口净流入而三四线城市人口在净流出,潜台词就是说只要人口在净流入,那么房价就只会涨不会跌。 事实真的这样吗?日本总务省发表的《人口移动报告》表明,2014年日本首都圈(东京都及周边三县)的流入减去流出的净流入人口为109408人,比上年增长12884人,连续19年增加。 可即使这样,依然不能阻止东京房价从最高点暴跌70%,至今依旧打5折的命运。 可见,人口净流入并非房价只涨不跌的理由,当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破裂的时候,所谓人口净流入是无法阻挡房价下跌的。这个道理和股市泡沫破灭时是一样的。 一线城市涨的多跌的少? 六大一线城市住宅地价指数90年到15年下跌75%,同期除六大一线城市外地价指数下跌47%,一线城市跌幅远高于二三四线城市。 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下跌之前一线城市的累计涨幅远高于非一线城市,因此跌起来的时候也就更多。这和股市道理是一样的,估值越高,泡沫越大,熊市时跌起来就越狠。 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 悉尼,房屋均价65万澳元每套,大概相当于300万人民币/套。人均GDP约7万美元。 纽约,曼哈顿(类似北京二环以内)公寓均价96万美元/套,相当于6~8万人民币/平方米,纽约人均GDP约10万美元。 伦敦,公寓均价35万英镑/套,相当于3~4万人民币/平方米。伦敦人均GDP约7万美元。 香港,房屋均价约为10万人民币/平方米,人均GDP约为4万美元。 北上深现在房屋均价3~5万元/平方米,人均GDP1.6~2.2万美元。 目前国内北上深这三个一线城市的房价,从绝对值上看,在主要大都市中,已经超过东京等其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房价水平,与伦敦,纽约,悉尼,新加坡等国际顶级大都市房价已经基本看齐,仅次于香港。 而我们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大概只有上述发达大都市的1/4~1/6左右。如果按照房价收入比计算,深圳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30,为全宇宙最高。 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就如同A股的创业板的市盈率一样,估值水平绝对可以傲视全球了。(1W以上美元GDP的大都市房价收入比的正常值应该在3~6左右,一般超过10就可以认定是泡沫) 可以说,香港,这个全世界房地产发展最畸形的奇葩,算得上是世界上仅存的可以被房价多头拿来证明"一线城市房价不高,未来依旧有上涨空间"的遮羞布了。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证据都指向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贵的离谱,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超合理水平,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透支了未来至少十到二十年的收入增速了。 这样一个离谱的估值水平(房价收入比相当于国际大都市平均水平的5倍),就如同曾经100多倍pe的创业板(市盈率相当于世界股市平均水平的5~10倍以上)是否真的可以不受地球引力约束,到底还能支撑多久? 一线城市未来是否真的只有利好没有利空吗? 第一、绝对和相对的高估值。 一线城市的房价绝对值在主要都市中已经仅次于香港,房价收入比(超过25)、租售比(不到2%)等估值水平已经全球最高,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步。 第二、货币政策转向。 本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为了配合供给侧改革稳经济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环境。目前正是近年来货币最宽松的时刻。未来一旦供给侧改革告一段落或者经济企稳复苏,那么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会逐渐收紧,楼市继续上涨的预期可能就会改变。 第三、一线城市人口流入趋缓 近年来,一线城市人口政策呈逐渐收紧的态势,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入会逐渐趋缓。 第四、高房价成为贫富差距恶化,社会结构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有房者和无房者成为两个世界的人,贫富差距的持续恶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定引发社会危机。本届政府左倾态度明显,因此未来一旦经济企稳,几乎必然会拿一线房价开刀。 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是因为房价绝对数量不足吗?到底有没有解决高房价问题的方法? 一线城市的房价持续快速绝非源于房子绝对数量不够供不应求,否则的话,一线城市的租金水平也应该与房价同幅度上涨。 可事实是,近十年来,一线楼市的平均租金上涨约1~1.5倍,而房价涨幅超过5倍,租售比从5%一路下降降到不到2%,也就是说房价的涨幅是房租涨幅的2~3倍。 可见,一线房价持续暴涨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屋分配不均而非绝对数量不足。一线城市早就已经进入了存量二手房时代,现行限购政策表面看起来是在抑制投资需求,缓解了需求压力,但由于限购指标的存在,多套房所有者如果将房子卖掉就再也买不回来了,因此除非不得已这些人是绝对不会卖房的。 现行限购政策在抑制需求的同时也在抑制二手房供给,这是限购政策难以解决一线城市房价问题的根本原因。 未来解决一线高房价的方法就是在限购基础上对多套房开征累进房产税,遗产税以及房屋空置税以及从严征收转让所得税。这些政策会让囤房成本大增,炒房者无利可图,巨量的二手存量房源就会被逼入市场,在加大二手房的供给的同时又抑制了投资投机房产的需求,高房价问题自然解决。 经济学家李迅雷10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提倡个人投资加杠杆。 但10年之后的今天,还要不要加杠杆,或杠杆加在哪个品种上,他认为需要三思。 李迅雷日前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 总体而言,在连续经济高增长30多年之后,经济终于面临多重困境,工具箱里的工具,真的不太多了。剩下的是中央政府加杠杆和居民加杠杆,而后者,是残局中的一着险棋。对政府而言,下不好会有危机;对大众而言,一旦失误,将有负资产风险。 房地产市场已经走了16年牛市,这个牛市越延缓一年,下跌的概率就增加一点。美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见顶是2000年,房价则是06年开跌,次贷危机是08年爆发。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是2010年见顶(33%),房价下跌的时间恐怕也不会滞后太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