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亩 清华化工博士,前强生资深研发经理 致力护肤研究十五年 热爱文字的科学工作者 大宝是"北京三露厂"生产的,有没有觉得这个厂名很怪? 武宝信老爷子生于1940年,八十年代初在石家庄做产品研发——显然走的是"功效型护肤品"的路子,开发出来的产品都很强劲:"粉刺露"、"皮肤增白露"、"四肢脱毛露"。因为生产的是三个"露",厂子就叫做"三露厂"。 用老爷子名字中的"宝"字,北方人又喜欢"大",三露厂的品牌就是"大宝"了。 敏感皮总经理 到了1990年,三露厂来了新掌门人,杜斌总经理。 老东家收购三露厂时,我还远远地见过杜总,是个眼睛很亮,神采飞扬的人——可惜杜总皮肤基础并不好,是个超级敏感皮。 所以他对产品的"温和"要求高得离谱。 图片来自:Pixabay 大宝有个资深配方师,跟杜总合作过。 根据这位前辈的说法,杜总每次试用产品,都是在刮完胡子之后——如果有一点儿刺痛,这配方就被毙掉。 那个时候国家对护肤品监管不多,基本上啥都可以说。 天花乱坠的广告满天飞——祛疤、减肥、丰胸,简直被吹得无所不能。可大宝因为有这么一位总经理,核心产品就被牢牢地锁定在"精简温和"上面。 不乱吹牛,杜总也还是要想办法卖货,于是就找了黄磊拍广告。 图片来自: (那时候黄磊好年轻,据说拍这广告得了400块片酬) 光做广告还不行,还搞出了特别朗朗上口的句式:"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早晚用大宝,早上晚上都得用; 早晚用大宝,迟早你要用大宝。 一语双关,这广告词说服了好多中国人。 SOD 既然只能走温和路线,功效上配方师就只能用最温和的方法——抗氧化(搭配做对,功效加倍!不为人知的抗氧化)。 (人体内抗氧化的路线,注意SOD的位置) SOD成本很高,加入量不能太大。 但考虑到这东西是一个"酶",也就是说不需要损耗自身,就能干掉"自由基",保护皮肤细胞,所以添加量本身也不需要太大(类似的还有EUK134和富勒烯)。根据研究结果,SOD即使只是在皮肤表面,都能对皮肤的"抗氧化"有所帮助。 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SOD是啥,为了宣传,配方师决定再往里放黄芪和人参——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原料供应商拿出现成的"提取物",所以在早期,大宝车间里有专门煮人参和黄芪的小瓦罐,煮好了就倒到反应釜里。 图片来自:Pixabay (现在想想,当时那个画面也是太美。) 估计再加别的,杜总就不让了——会刺痛。 温和配方 看一眼大宝的配方。 图片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信息 除了"水"、"乳化剂"(甘油硬脂酸酯+甘油),"辅助乳化剂"(鲸蜡醇和硬脂醇)、"矿油"(矿物油),"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硅油"之外,这个配方就只剩下前面提到的SOD、人参、黄芪,以及一点必须加的防腐剂和香精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对,不是还有一个"月桂醇磷酸酯钾"么? 嗯,这个我要单独讲,因为它是大宝肤感的真正核心原料之一,能提供一个强烈的"吸收感"。 肤感 我们曾经用真人测试,对比过很多不同的"露"。 如果用户被告知这是"SOD蜜",而另一个样品是某个大牌,那么都是大牌赢——广告费不是白扔的。 但是如果"盲测",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涂抹的是SOD蜜(我们把特色的"青花香精"给拿掉了),基本上都会把票投给大宝。 图片来自:Unsplash 仔细体会一下大宝SOD蜜——上手开始涂抹,在涂抹到第五六圈的时候,就会突然觉得"收"了,这个"顿挫感"非常强烈。 (非常惭愧地说,作为一个直男,我学了两年的手艺,才找得到这个感觉——女生就容易很多,很快就能学会。) 而很多大牌的"露",是缓缓地吸收。 打个比方来说明,SOD蜜的肤感像高台跳水,而其他产品的肤感则像滑滑梯。 这就是为什么大宝早期的广告会说:"吸收特别快"。 经典产品 SOD蜜是个经典产品,不需要别人再给它做广告了。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日本引进了一个综艺节目,画风如下: 图片来自:(《人民的宝贝》) 其中就提到了这大宝SOD蜜,说是"中国的资生堂"。 想起最早资生堂的红色蜜露,其实和SOD蜜的效果也差不多,有一些基本功能,比较温和,而且肤感很有特色。 小结一下吧: 大宝SOD蜜作为最早在全中国有知名度的产品之一,主要的功能还是基础保湿,略带一点点抗氧化效果(不能和今天主打抗氧化的产品相比)。它的配方结构,让它带有强烈的肤感信号,在成功的广告策略的带动下,这个产品撑起了大宝品牌的大半江山。 叔 说 : 大宝是个成功的品牌,生意进展的杠杆是成功的广告策略,而持续发展的支点则是对配方的深刻理解。 用非常精简的配方得到强烈顿挫的肤感,并且把这个肤感包装成"吸收特别快",是大宝生意的点睛之笔。 文字编辑:白勺儿 版式编辑: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