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如果想要研究一个时代的历史,那么一定要读史书,的确如此,史书上虽然不能说每一个字所记载的事情都是真实的,绝大部分都很具有官方性,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不过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读史书其实并不现实,很多人其实是看不下去的,所以就有很多后人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那在描写明朝历史的两部《大明王朝1566》与《明朝那些事儿》中,哪一部的可信度更高,或者说更接近真实的历史呢? 1.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01月0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和平。该书用一出出可歌可泣的好戏,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儒道互补的运作规律。 该作品以"扳倒严嵩"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搏杀;从官场到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国与家的休戚与共;敌和友关系的错综变化……嘉靖、海瑞、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诸多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从如烟的历史迷雾中清晰而现。 揭开最另类的皇帝嘉靖数十年不上朝的执政之谜 揭示清官海瑞以"智忠"代"愚忠"的为官之道 揭破大明王朝特殊的宦官集团最深层的秘密揭露奸臣之最首辅严嵩权极而衰的真相 本书作者曾成功编剧《雍正王朝》《沧海百年》等。由陈宝国领衔主演的46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将于2007年开年率先在湖南卫视热播,全国各大电视台将陆续热播。 2.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连载历史小说,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3.哪一部更接近历史 无论《大明王朝1566》还是《明朝那些事儿》都是文学作品,既然文学作品,一般都会写上"本故事纯属虚构"这几个字在上面。所以讨论他们是否接近真实的历史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很多人看完《大明王朝1566》或者是《明朝那些事儿》,会觉得这些事情真的在历史上发生过呢?这得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普通人历史知识是在有限,对于历朝历代的历史,我们只有一个大体上的印象。毕竟我们的历史太长,各朝各代,有太多的历史人物。普通人的历史观容易受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比方说大家最为熟悉的历史便是三国,三国很多人物都是家喻户晓的。对于三国那段历史,我们往往不会错得太离谱。从这一点上来看,明朝的影视作品是不多的,因而大部分的人不熟悉明朝的历史。 另一方面来说,《大明王朝1566》和《明朝那些事儿》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以《大明王朝1566》为例,剧情非常精彩,演员的演技好,这使得很多人分不清戏里戏外,让人误以为里面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以至于许多观认为改稻为桑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 当然了,如果非要说谁更接近史实一些,无疑是《明朝那些事儿》。因为《明朝那些事儿》可以说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明朝科普小说。它最大的目的就是吸引读者的阅读。从这一点它非常成功,多少人是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以后,才开始关注明史,这其实已经非常好了。 至于说里面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它本不是专门的学术著作。现在每一个专家学者实际上研究的领域非常的狭窄,历史上的是是非非,很多专家学者穷尽一生也没办法弄清楚真相,一个人如何能弄清楚一个朝代的历史呢?所以真的不能要求太多。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明朝那些事儿》能让吸引无数的年轻人对明史产生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三国志》是正儿八经的历史著作,但是大部分的人了解三国这段历史,却是《三国演义》或者说是光荣的三国系列游戏。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记得明朝的那些人和事,是因为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这实际上就足够了。 再来来看《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它实际上是一部架空剧,里面的历史人物是真的,但是故事却是完全虚构的。它主要是对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进行再次巧妙的设计,使得整个电视剧非常吸引人。如果真正的和历史相对应,很多人物时间地点都是对不上的。比如吕芳是虚构的,严世蕃是个独眼龙,张居正此时并没有进入内阁。不过这仍然不妨碍《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编剧刘和平在创作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他是有自己的雄心壮志的: "我们《大明王朝》这个戏出来,标志这中国长篇电视剧的成熟。让任何文学艺术门类的人,看了之后,不敢小看电视剧。我敢在这里说一句,我们这部电视剧出来之后,不管你哪个界,文学界的、史学界的,方方面面的,最后都得承认,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学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