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常常会在作文中拿爱迪生的故事举例。说是爱迪生刚刚上学三个月就被请了家长,老师向爱迪生的妈妈抱怨说,"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故事是以大团圆结局的,爱迪生在妈妈的教导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无从查证,但还是忍不住拿它出来说明:所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在各种规范中被消磨殆尽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学校正是扼杀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 幸运的话,当一个人从学校毕业,还能保留些许残存的创新意识,但如果自此由学校规范步入企业规范,那么创新必将更具难度。本书所谓"大毛球",指的就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管理与思维定式,它使绝大多数员工都被其引力所吸引,以至习惯于循规蹈矩,丧失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所以作者建议职场中人"找到企业毛球周围的轨道",使"你既能从组织的物质、智力和哲学资源中获取好处,又不会被组织的官僚主义所埋葬。"——此是为"绕着大毛球飞行"。 在《绕着大毛球飞行》勒口的作者简介上说,美国人戈登.麦肯齐是一个"古灵精怪、有着奇思异想的酷老头",而在读罢这本畅销十三年的小书后,我发现他真的就是《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那个"老顽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戈登在大学肄业后不久,即进入贺曼贺卡公司,开始了自己在那里长达三十年的工作。 贺曼贺卡公司中,戈登所在的"当代设计部"就是一个"绕着大毛球飞行"的存在,它由一群特立独行的"奇异艺术家、变态作家"组成,这个部门绕着公司做轨道运动,向毛球负责,但却又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行方式。上了年纪的公司老总不喜欢,甚至讨厌"当代设计部"的产品,但是最终容忍了它的存在。理由很简单,那群怪人的创意可以为公司赚取极高的利润。 后来戈登离开"当代设计部",创建"幽默工作室"。在他规划下的办公室,使用复古的拉盖办公桌、带斜角玻璃面板的旧门,用麻绳把窗户和门从天花板上悬挂下来,使员工的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隔离开来。甚至是垃圾桶,戈登也别出心裁,一眼看出来了那些被废弃的牛奶桶。从办公室的设计中,我们就不难感知,这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部门。 在毛球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个性化的工作,既使员工身心愉悦,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双赢模式。或许有读者会说,戈登的经验在一个以设计创造价值的企业中能实现,如果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呢?对这个问题,戈登自己举例说,广场上的钢铁雕塑无法用大理石做出来,那不意味着大理石没用,只能说明处理这两种材质需要不同的手段而已。他继续说,"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从贺曼贺卡转到另一家公司,我会调整我的方法和风格,以便跟上这种媒介的变化。为什么不把你所在的组织,当成是一种让你有机会施展创造力的独特媒介呢?"没错,毛球是不同的,所以绕着毛球飞行的方式也需要职场中人自己去把握与调整。 依据活力的不同,作者又将企业划分为金字塔型和李子树型,前者处在最高处的是管理层,他们的中层在打架,而底层的产品制造者却只能一头雾水,这样的企业注定只能是死气沉沉的行政式组织;李子树型则不同,在他们顶层的"果实"是产品制造者和生产者,中层作为"枝条"提供支持,最高管理层扮演"树干"供应养分,从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性组织。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想实现李子树型的公司架构,就必须给员工绕着毛球飞行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这本书的内容以外,它的装帧也是极为"惊艳"。两百多页的小书拿在手中,几乎就是一件工艺品,翻开书中每一页都有精心设计的漫画、奇形怪状的字体,以及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都将作者那一份不愿墨守成规,永远追求新意的热情表露无遗。书的装帧设计就这样与内容精神统一在了一起。 ——读戈登.麦肯齐《绕着大毛球飞行》 by杨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