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之水的管理


  精细化的管理是水稻稳产高产的必要手段,管理的手段是加强水肥管理、水温调节,达到壮根、壮秆和促蘖的目的,从而实现稳产、增产、优质的生产目标。
  浅灌及间灌
  水稻移栽后不宜大小漫灌,以浅灌为主,水层深度以苗高的一半为宜,最多不超过苗高的2/3,不能淹过苗心,这样的水层一方面能防止叶片水分过度蒸腾导致苗枯;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防止夜晚气温低温产生冻苗。
  待水稻苗开始返青,要把水放掉一些,保持浅水层,深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这样的浅水透度性好,利于水温、地温的提升,能有效促进秧苗的根系发育,出根快,发新根多,秧苗也能早分蘖。
  另外秧苗返青后也可以采取间歇的方式灌溉,一次灌水3~5厘米浅水,然后任其自然落干,田中坑窝有水、田面无水则再进行灌水,循环进行。
  晒田
  晒田时间一般在水稻对水分不敏感时期进行,这时期基本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一多半,水稻的有效分蘖基本终止。如果水稻植株在这段时期长势过旺,出现郁闭较早,叶色变黑、叶下披,同时如果不出现拔节黄,或者土质较粘、地势较低的田块,要进行晒田1周左右,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则可以不进行晒田。
  晒田程度要结合苗情和土壤而定,基本要达到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这样能够促进壮秆,控制上部徒长,促进根系发达。晒田也要结合气候、土壤、肥料供给和苗的长势情况来决定晒田与否、晒田程度及晒田时间。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即可。
  增温灌溉
  为了保证灌溉时不导致地温过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要进行增温灌溉,对于河水而言,一般灌水时间应在日落前1~2个小时到日出后1~2个小时这个时间进行。如果是井水,要先把水放到晒水池中,延长灌溉渠道,加宽进水口,采取表层水灌溉等办法,力求所灌溉的水温不至于过低,减轻低水温对水稻分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检查防漏
  灌溉完以后,要经常对田埂的坚固性进行检查,防止漏水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漏水会导致肥料及除草剂的流失,影响水稻的生长,反而失去除草的作用,引起田间杂草生长过旺。如果水流到其他水层会导致其他田块的水层过深,影响其他田块的水稻生长,甚至导致田埂的连销毁坏。要经常对田埂进行修整,确保不出现漏水情况。
  原标题: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之水的管理 | 农技知识 | 五谷杂粮
网站目录投稿:易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