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以及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何亮 伍秀敏
  【摘要】  文章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效率的因素,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优化股权结构、控制不良贷款、积极开展中间业务,以优化资产管理水平;同时合理控制融资规模、顺应移动技术发展,以提高融资效率等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融资效率;资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04-0072-03
  资本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监管标准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各种数据,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资本现状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影响商业银行融资效率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
  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从银监会披露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情况看,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3.65%,较2016年同期上升0.3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5%,较2016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从2010年到2012年逐渐增长,2013年回落到与2010年的相同水平,但2014年又迅速回升到2013年的水平,此后到2017年年末基本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由此可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相当充足,达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2.商业银行附属资本现状。附属资本作为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衡量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充足。《巴塞尔协议Ⅲ》中对附属资本的要求是不能超过总资本的一半。文章调查了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情况并进行了分析,发现12家银行在2016年度和2017年前三季度的附属资本情况都达到此要求。但是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普遍较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4家商业银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附属资本占总资本不足2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这3家银行在2016年末附属资本占总资本也不足20%。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这6家银行2017年第三季度比2016年末的附属资本占总资本比例均有所下降,其中浦发银行下降最多,降了4.92个百分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巴塞尔协议》的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对银行业资本管理的标准进一步提升。为了达到更高的监管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正视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可能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也可能是受经济体制和发展的影响。
  1.大型商业银行的国家股份比重较大。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国家股股份占比很大。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所持股份占比第一,财政部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所持股份占比第二。在其他主要商业银行中,中央匯金投资有限公司在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所持股份占比分别在首位、第二位和第五位,在浦发银行所持股份占比排在第十位。财政部在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所持股份比例占比都排在首位。可见,除了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这两家完全由民间企业发起合资建立的银行之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都离不开国有企业和政府的资金注入。
  2.不良资产侵占银行资本。自2012年初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尤其在2014至2016年间相比出现大幅上升,此"双升"状态一直持续到2017年,虽然2016年第四季度与2017年全年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相同水平不变,但是不良贷款的数量却在一直增长。不良贷款的增加无论对银行自身,还是对国家金融安全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1)不良贷款的金额越大,银行盈利水平越低。当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无法在约定的时间内收回或收回的数额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造成不良后果。一是银行的利润会减小,二是银行贷出资金无法收回,造成银行资本投入与所获收益不成正比,甚至危及本金。(2)不良贷款的金额越大,银行收益能力越小。任何企业的信用都是维持其持续经营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银行业也不例外。银行的信用来源于其充足的资本和强大的实力。不良资产率的上升会严重影响资本质量,从而使外界对银行的经营能力产生怀疑。银行的信用下降,稳定性也会随之下降。在不良资产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当公众对银行完全失去信心后,银行就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3)不良贷款的金额越大,对银行体制改革越不利。
  3.净利息收入占比高。在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只占净利息收入的3.42%。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到2016年末的非利息收入持续增加,但是2017年比2016年有所下降。从现阶段二者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不够广泛,还是主要依靠传统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获得利润,这种经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资本消耗大。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经营模式将导致银行不停扩充贷款业务,为了增加收入,银行在信用贷款的决策上容易导致不关注质量的高低而只关注数量的多寡。在信用贷款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不良贷款,这样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2)中间业务收入低。非利息收入的来源主要是中间业务。2017年度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利润占比基本不到利润总额的四分之一。这实际上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不够合理,当信用贷款风险来临时,只能向外界寻求帮助,给银行带来很大风险。因此在不良贷款增加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就会下降,危及银行的信用和经营的根本。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效率的因素分析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和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看,调整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提高商业银行资本的融资效率是商业银行健康运营、长久发展的根本,因此,研究影响商业银行融资效率的内外部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影响商业银行融资效率的内部因素
  首先,留存收益和融资效率有相对显著的正相关性。银行提取的留存盈余越高,越容易转变成用于经营的资本,长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
  其次,资产负债率和融资效率有相对显著的正相关性。银行为了使融资效率更高,可以选择提高债务融资水平,但负债融资规模不宜过高。对债务融资进行细分,存款规模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而同业拆放以及发行债券融资效率欠佳。综合来看,银行选择债务融资途径时,应该提高存款规模,降低同业拆放和发行债券比例。
  (二)影响商业银行融资效率的外部因素
  1.利率市场化的发展。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短短一个月内两次不同步降低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推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银行业将向完全竞争行业转变,利率也会进一步市场化,使得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的息差下降,最终导致银行的总资本下降。
  2.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国家为了使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会更多地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收购银行发行的债券。而且经济转型一般伴随着存款的增加,降低贷款利率可以吸引机构或个人扩大银行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业务收入。与此同时央行会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例,以补充股份制银行资金的不足,从而保证贷款业务的正常经营,最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会增加,投资者享有的权益减少。
  3.经济周期性波动。市场经济的运转具有周期性,在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之间不停循环。在经济复苏时期,营业收入比衰退时有所增加,银行吸收的存款同时在上升;之前银行不良贷款的借款人可能在这个时期经营情况转好,能偿还之前在银行的贷款,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减少,资产质量随之上升。在这种环境下,银行可以降低高风险资本投入,留出足够资本用于经营贷款业务。在经济衰退时期,债务融资中的吸收存款降低,同时容易出现不良贷款。这种情况下,银行要减少贷款业务,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运转。
  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水平及融资效率的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股权管理制度,全面梳理主要股东及关联方情况,掌握其重大变化,对超过规定比例的股权转让应及时报监管部门审查或备案,及时披露主要股东的股权质押融资信息;探索实施股权集中托管,提高股权管理规范性;严格关联交易管理,强化对股东授信的风险审查,防止套取银行资金。商业银行应要求主要股东就合法行使权利、合规转让股权等出具承诺。选择合理的控股模式,对国家绝对控股的商业银行,提高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优化股权结构;对于已经不是国家绝对控股的商业银行,保证国家有适度的股份,相互制衡。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资金规模庞大,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数目众多,完全有能力注资商业银行,实现股权结构最优。
  (二)控制不良贷款
  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来源看,不良贷款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良贷款的存量部分,一类是不良贷款的增量部分。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增量,笔者认为:一是建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管理不良贷款,还可以发掘出具有流动性的不良贷款,使之证券化,让它流通起来。二是降低不良贷款增量,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注重贷款人的信用,对潜在的风险做好评估。对产能过剩的企业严格管理,对有希望的新产业要多加支持。同时在信贷管理过程中,要严加监管。贷后管理是信用风险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按照贷后管理的频度和深度要求,密切关注企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关注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关注企业现金流变化。对容易产生不良贷款的行业和地区,要多加留意。夯实管理基础,完善资产质量管控体系。三是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重点投放行业的研究。四是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
  (三)积极开展中间业务
  "融资-扩张-再融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这需要花费很多的资本,从而影响到银行的发展。随着国家对资本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商业银行不改变以往的资本结构,会限制未来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必须提高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学习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国际合作。商业银行可以发展多元化的中间业务,减少波动性风险。由于中间业务对从业人员专业性有较高要求,因此要注重人才培养,比如派遣员工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四)选择合理的融资结构
  長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的利息差作为主要盈利来源,但是国际性的金融改革需要我国商业银行改变以往比较单一的经营模式,适应利率市场变化趋势,加大对竞争对手银行的分析力度,减少因一味扩大融资规模造成的风险。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经营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不能只沿用过去传统的发展方式。要从以往盲目加大融资规模转变到合理选择融资结构。总的来说,技术性的融资效率远大于规模性的融资效率。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银行应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因中小企业融资不仅能够改善银行资产结构,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能够实现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企业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由于风险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银行业在发展时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银行想要更好地筹措资金必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投资者和客户树立信心。首先,要加强管理,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公布各种相关信息,达到最大程度的透明化。善于发现和认真评估每个经营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在风险发生前做好防范工作比事后补救更为有效。其次,在选用人才时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再次,加大内部管控工作力度,作为内控合规的管理者,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不能让制度流于形式。最后,银行内部人员要奖惩分明,犯错了要惩罚,业绩突出的要奖励。Z
  【主要参考文献】
  [1] 彭建刚,王舒军,关天宇.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利差缩窄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6,(07).
  [2] 杨忠君.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中国银行业监管[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3] 余中福,王琦.从浦发银行案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商业会计,2018,(24).
网站目录投稿: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