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和国家劳动保障各项政策的重要载体,是劳动保障事业服务民生的前沿阵地。几年来,龙岩市新罗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经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增多的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案件以及群众对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要求,致使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任务日益艰巨和繁重,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显露出许多不足和问题。笔者拟针对本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探索完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新途径。 一、新罗区乡镇(街道) 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现状 1.机构建设:新罗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始于2003年。根据《新罗区关于区、乡两级劳动保障机构人员编制问题的批复》(龙新编委〔2003〕4号)精神,在对全区乡镇(街道)原经费自给的劳动服务站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更名组建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挂靠在各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2.编制与人员:2003年,区编办核定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事业编制25名。除中城、南城、西城、东城4个街道和西陂、曹溪2个重点乡镇(2014年改设为街道)各2名外,其他乡镇各1名。2012年,区编委根据形势及发展需要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又增加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16名编制。因此,目前全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总编制41名。除中城街道3名外,其他乡镇(街道)各2名。实有在编在岗人员17人,加上临时聘用25人,总计42人。 3.经费:乡镇(街道)在编在岗人员工资由区、乡(街)两级财政各按50%的比例共同负担,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一部分由区财政负责,另有一部分由各乡镇(街道)自行解决。 4.场地建设: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办公设施设备,一些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还建立了一站式的服务窗口。 5.工作内容:我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劳动就业政策宣传和咨询;(2)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4)社会保险服务;(5)劳动用工检查、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6)劳资纠纷、工伤事故调解。(7)其他上级交办的工作。 6.制度建设:我区对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列入政府经济工作考核项目。考核的内容设为就业、社会保障、维权及信息三大类,细分为基础设施和工作机制建设、企业用工服务、落实优惠政策、企业退管、医保、城乡保、企业职工管理服务、劳动监察、劳资纠纷调解以及宣传等10项工作,量化考核指标 30余个。 二、新罗区乡镇(街道) 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建设不尽合理 目前,新罗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机构设置是挂靠在乡镇企业管理站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不属独立的事业单位建制。机构不具有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长远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造成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人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困难。 2.工作队伍青黄不接,人员素质 参差不齐 全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共计核定事业编制41名,但目前在编在岗的职工只剩17人,而且,现有人员年龄老化,50周岁男职工6人,占男职工总数8人的75%;45周岁以上女职工5人,占女职工总数9人的55%。在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区里严格控制新补充在编人员数量,造成有空编却招不了、调不进,整支队伍青黄不接,不得不大量聘用临时人员,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使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受到严重影响。 3.工作考核缺乏手段 一是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分值过低(只有50分),只占政府经济目标考核总分5000分的1%,引起不了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二是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多、指标多,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价标准;三是缺少有效的激励鞭策机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未能得到有效调动。特别在现有人员由乡镇(街道)管理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难以在不同乡镇(街道)间进行交流,造成整支队伍缺乏活动。 4.信息网络建设落后 目前,我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虽然都配有电脑、打印机、电话,但设备落后、陈旧,区、乡(街)两级还未能构建一个独立于互联网的网络系统。不能实现实时联网和统一的OA办公系统,无法实现劳动保障业务互联互通。业务信息交换还完全依靠人工上下传送。原有的劳动力市场系统服务器性能较差,无法满足目前新增业务的开展,可扩展性差,适应不了全区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的要求。 5.业务经费匮乏 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小人社局"之称,承担着本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维权等各项工作。虽然,现乡镇(街道)在编在岗人员的工资已列入财政拨款,但部分经济较困难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和办公经费缺乏保障,影响和阻碍乡镇(街道)许多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乡镇(街道)劳动 保障平台建设的建议 1.完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的 机构建设 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其本质特征、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应保证它固有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建议我区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置为股级或副股级事业单位。明确工作机构性质和工作职责,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同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应由区、乡两级财政预算核拨。确保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正常支出。 2.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工作 人员业务素质 劳动保障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要有一支有理想、懂政策、熟业务、素质高的稳定工作人员队伍。一要着重解决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编无人问题,尽可能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人员充实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减少临时人员比例,确保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二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办法,组织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强化工作人员职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努力营造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能独当一面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队伍。三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激发整支队伍的活力和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根据各工作人员的表现等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由干部管理部门、区人社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调整,有效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 3.完善工作考核办法 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考核,是检验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的工作成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合理地进行评价,确保考核能发挥对工作的良好促进作用。一是考核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制定的考核评分项目必须是硬性的量化指标,可计算,可评比。二是考核要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避免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区人社局就各项工作下达的考核项目和各项目的考核分值要科学合理,确保有限的考核分值发挥最大的效应。三是考核要结合实际,区分类别。街道与乡镇,大乡镇与小乡镇,郊区乡镇与山区乡镇,其人口、劳动力资源、企业单位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工作量、工作对象、工作重点也各有不同。因此,下达考核任务指标,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统筹兼顾、分类区别对待。比如: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要测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助、城乡居民社保、医保等工作,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测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农村"三类"人员就业援助以及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四是要有奖励激励措施,激发工作热情。通过年度考核、评比,对获得先进单位的劳动保障事务所,除了给予表彰外,还应按不同等级,给予1万~2万元左右的工作奖补经费,作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业务经费补助,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激发乡镇(街道)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热情。 4.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服务 水平 要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保工程"的发展规划要求,建成一个覆盖区、乡镇(街道)等经办机构网络通讯传输系统,加快劳动保障办公系统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办公平台,减少人工信息资料交换,节约办公费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总之,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关系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大局,关乎民生民心。地方党委、政府应加予重视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为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