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圣经)记载,童贞女玛利亚蒙圣灵降身。孕育了上帝的儿子,后嫁给了木匠约瑟。在小城伯利恒的时候,玛利亚的产期临近。一时又找不到旅店,于是。就在马厩里生下了头胎儿子月并用布包裹起来,放在马槽里。上帝之子耶稣降生了。玛利亚因此被尊为圣母。作为神的母亲,圣母玛利亚罩上了一层神性的光环。 在拉菲尔的油画作品《西斯廷圣母》中,圣母脚踩云朵,怀抱圣子飘然而至。身上放射出超凡脱俗的温和的光芒,圣灵的金光洒射在他们母子头上。拉菲尔塑造了人类救世主的形象她的儿子命中注定要受到人间最残酷的极刑。圣母抱定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为代价,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她从天而降。看到人们的迎接的目光,听到人们的颂扬。慈爱、痛苦。尊严、牺牲和忍受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而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却现出庄重、平和。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宗教活动逐渐取代了各种异教传统。 圣母教堂(Mother Church)的庆祝活动便取代了对神话传说中的女神顶礼膜拜的传统。人们相信圣母教堂是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受伤害的精神力量,所以,习惯上人们去自己受洗的教堂时都会带上礼物。久而久之,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结合在一起了,人们可以同时传达对教堂与母亲的感念之情。 在欧洲的许多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中都可以窥见这一变化。随着圣母与母亲崇拜的结合,到了中世纪以后。艺术作品中的圣母流露出慈爱的真情。自然的母性刻画使神圣世俗化。在安德列亚·索拉里(1470--152引的作品《绿垫圣母子》中,画家运用个性化的艺术理念刻画了一个世俗的圣母形象。画家以特写式的半身形象描绘圣母子,母亲喂奶这一世俗情节表现了圣洁的母爱,画面感人至深。圣母脸上洋溢着哺乳的幸福。活泼略带顽皮的小耶稣满足快乐。他抬起小脚,似乎想和妈妈说点什么。在这里人情、人性代替了神性,温馨的母子画面歌颂了人类朴素无华的母爱。历来画家描绘圣母,多画成年轻美丽、温柔善良的少妇形象,用米开朗基罗的话说:"这是因为圣母是人类的母亲。她的面容不应受到岁月的消磨而衰老,应永葆青春。"而提埃波罗(1696一1770)笔下的圣母却是位脸上长满皱褶的老人。他描绘的《圣母玛利亚的教育〉使圣母子这一宗教题材更加世俗人情化了。 佛教是世界上的另一大宗教。相传佛陀是从摩耶夫人的右腋窝里生出的。所谓"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佛祖为男性;但佛教流传到中国后:佛被赋予了女性的特质。被供奉在佛教的殿堂或普通百姓的家里的南海观音,又称菩萨、观音娘娘,皆为女相。虽然观音娘娘自己没有子嗣,但人们相信观音送子。相信她可以帮助家族的血脉延续。 不仅如此,人们还求她为家人去祸消灾,求菩萨保佑平安。每年善男信女都要到普陀山烧香拜佛。纪念她的出生日。 释迦牟尼佛说:"一切女人皆吾母。"本意是说要对天下女人都要像尊重母亲一样去尊重她们,也可见佛家多么看重母亲的地位。所以在母亲节时,要尊敬天下所有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