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和谷艾米聊一会,就能明白印象笔记在中国的口碑。这个80后女生,担任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以来,很快找到了个人生活哲学、产品理解和团队的结合,把印象笔记做成了一个有哲理有深度的产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凭借良好的口碑从10万用户发展到1100多万用户,中国从此成为印象笔记全球第二大市场。她在打破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水土不服的诅咒。 由着性子选择 谷艾米有一个随心而为的经历:从持有计算机学士学位和高级程序员证书跳到香港读了传媒硕士学位,而后颇为让人羡慕地写了三年美食评论。她在中国移动和英国电信这样的大企业蹲过点,也在世界顶级的斯坦福商学院读过MBA,还曾自己创过业。这些经历教会了她如何做自己,让自己开心。她进入印象笔记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和Evernote聊的时候,感觉特别兴奋,能够滔滔不觉地讲话。回去想想,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让人兴奋的谈话?" 即使在几年后,谷艾米谈到当时的情况仍然是双眼发亮:"不要放弃这样的机会,遵循自己的内心的召唤,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做!" 而Evernote也给予这个女孩很大的自由度,商务合作自主,让她们可以根据中国的突发状况快速反应,而对产品功能根据中国用户所需要的改进,甚至可以影响全球版的产品。最让人羡慕的,是时间上的自由。印象笔记创始人Phil对公司的期望是做个一百年的公司,所以对中国区没有硬性的短期目标,谷艾米因此在做决策时候,可以完全从长期着手,避免了很多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因为急功近利而可能进入的误区。 谷艾米也交上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半年之内建本土团队,发布了印象笔记7、8个本土化的应用服务,装载量达到两三千万的级别,打破对其互联网高富帅应用的评价。谷艾米对产品的中国用户体验特别敏感,请人翻译后她亲自把质量关,再一遍一遍地试用能否让用户一看就明白,一个小小的select的翻译就被她从选择改成了多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就出来了。 要完美,哪怕让同事"变性" 产品的推广主要依靠用户口口相传,不必刻意去想本土化,而是观察大家的生活里缺少什么,每天就想象自己是用户,用户到底需不需这个,于是产品强大功能结合用户需自然带来了有效的推广,比如推送了关于如何生活更健康,或者北漂如何租房子等帖子,并且在其中会很贴心地教用户掌握印象笔记带来的便利。中国的用户很多时候喜欢晒微博,市场部发的邮件就非常精心地设计标题,用户能够直接放到微博上晒,而同类的国外公司很少能做到这样的境界。连她自己在微博和博客上也不时会用清新的语言写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文,令人回味无穷。印象笔记很多时候发的微博和微信会被众多用户转发,产生了很好了传播效果。 生活是无数经历的组合,谷艾米对产品细节的执著也是从她过去经历而来。她担任学生干部时候写稿子,会改动无数次;做过3年记者后,看到错别字就感觉像吃了苍蝇一样;在斯坦福看到很多CEO对于细节的关注,一款产品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细节。她相信改动可以做到有选择的完美,也逼自己选择不妥协。 印象笔记在美国不回答用户通过社交软件提的问题,但是在中国,如果想做到细节完美,用户肯定希望能够收到回复的。如果是简单的本土化,谷艾米完全可以选择只做自动回复功能,但是带来的用户满意度不会高。她挣扎了一天,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还是决定人工回复用户在微博上提出的任何问题,一帮男同事会以"象妹"的身份回复,而且还需要尽量在口气上做到像个女生。当时美国总部的标准是3天回复,而他们制订的服务标准是,微信10分钟回复,微博1天回复。结果3个人每周处理4000-5000个问题,非常辛苦,却非常开心,因为就是想做个中国所有人都用的产品。难得沮丧的时候,大家就出去吃一顿,也忘记了。 用户对于这些细节和专注的回报,则是对印象笔记使用的无穷创意:有用户愿意把自己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拍下来,然后去写小诗,抒发感受;有人记录每次加油,建立了爱车保养和维护的档案;有人每日拍摄自己的腰围和体重,督促自己去健身;有医生会把所有的文件、病例、模板都导进印象笔记里,帮助其不断进步;有学英文的,再过几个月就是情人节,把女友的愿望都记下来,然后挨个去完成;还有用户在迪士尼排长队,就做各种各样的穿插玩法而省却排队的攻略。很多用户会主动分享使用印象笔记的小贴士,而艾米和她的团队每次去上海南京等地拜访用户回来,都感觉心里暖暖的。 谷艾米相信"生如夏花般灿烂"。在印象笔记,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心态:以前觉得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分开,工作上也许需要套上另一个面具,眼下觉得生活和工作是一起的,追随内心,实现着自己通过印象笔记来改变世界的梦想。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三千四百万的印象笔记用户开开心心地使用着我们的产品,让自己的生活工作有条有理。这是一个小小的应用,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改变。小小的梦想,便能够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