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襄子为室美,士茁夕焉。智伯曰: "室美夫!"对曰: "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智伯曰: "何惧?"对曰: "臣以秉笔事君。志有之曰: ‘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 今土木胜,臣惧其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智氏亡。 (《国语》) 【赏析】寥寥数语,便可勾勒出某一时点上的一桩举足轻重的史实,而且有声有色,委婉细腻,包孕一种莫测高深的模糊命理,以生发出警策后人的奇效,这是中国史笔的一个妙处所在。 智襄子(智伯)把自己的屋舍构筑得极为华美,并以此向其家臣士茁炫耀。士茁却说,美虽然美,却令人感到害怕。智襄子问其原因,士茁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先绕了一个圈子,引经据典地道出 "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的说法,而后顺势类推出其真正所要表述的意思: "今土木胜,臣惧其不安人也。" 这段史笔文字有其独到的特质。它不是某种历史时态的辅陈,也不是某种政治智慧的呈示;更不注重人物性格风貌的刻划。它竟然在总体风格和气氛上接近巫语签言,使人领受到一种奇诡不安的预感,生出莫名的神秘。本来,高山峻岭气候酷寒,所以不生草木; 松柏之地四季长绿,消耗地力,所以土壤不肥沃。这些都是很单纯的自象现象,没有什么深奥的玄理。而屋舍建得高级,人便不能久安的推论,似也显得片面与牵强。但这一系列似无逻辑的言辞,毕竟达到了震颤人心的效果。因为,这一层貌似含混无理的外壳,其实已冥含着一种"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至理与必然。此文最末一句: "室成,三年而智氏亡",便已触目惊心地揭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