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长篇小说山妹四


  四
  牛大叔不但力气大,还心灵手巧,要不是患上关节炎,肯定是第一庄稼能手。现在康复了,要在闲暇之余,搞些副业,把债务还清。牛大叔跟过温州文成的做篾师傅学过徒。对篾工艺,技术精湛。拿着篾刀,将毛竹一端的口子一分为二,用脚踩住一半,用手掀起另一半,"噼啪"一声,一根十几米长的毛竹,从尾到头分成两半。能开出薄如纸张的篾条来。能制作晾垫、土箕、竹扁、箩筐等几百种篾具。但是,大队不允许社员搞副业,他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的制作一、两件篾具,偷偷地拿到陌生的地方去卖。   大年三十了,牛大叔让山妹把连夜赶制的两个土箕,挑到镇上去卖,换点年货回家。   天刚亮,山妹挑着两个崭新的土箕到了镇上。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光饼、豆腐、豆子、玉米铺子、有活鸡鸭鹅店、有斗笠、蓑衣铺子,各种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一支迎翁队伍,举着"寂静"、"回避"的皇帝圣旨牌子,在前开路,逾百米的彩龙,挥舞着,上跳下卧,左摇右摆,横扫大街小巷,卷起尘埃飞扬,弥漫着整个村庄;乘着张锦神像的轿子在彩龙之前,摇摇晃晃;五颜六色的花灯紧伴在彩龙两旁,浩浩荡荡的迎翁队伍,敲锣打鼓,自东往西,自西往北、又自北向南环绕着街巷,两旁枪铳林立 ,火苗冲向蓝天,铳声震耳。迎翁队伍游完街巷,挺进南山的练兵场。这里曾经是张锦演练兵马的操场,杂草丛生,残墙断壁依稀可见,火焰冲天,号鼓齐鸣, 叫喊声四起,两头刚宰的羊,跪卧在神龛前的方桌上,冒着热气,香火薰天,祭祀祖先。传说,张锦是龙的化身。其裔孙为了纪念先祖,举行盛大的迎翁庙会,歌颂先祖的丰功伟绩。昭示子孙万代,爱民爱乡、精忠报国。   一千多年前,福建军部总司令的张锦,奉皇帝之命,追杀、镇压黄巢起义军,终因弹尽粮绝,孤军无援,全军覆没,战死在九垅坵。其子为了守墓,在高山开基定居。弯弯曲曲的柳州溪,溪水清澈,杨柳依依。自西向东流水潺潺,把高山镇一分为二。张锦的子孙为了测试村庄风水,是否宜居。在清澈的溪水里,放入幼小的鱼苗、虾苗;将一棵杉树苗倒裁在后门山上,以到了次年,清澈的溪水,鲤鱼形状如猪仔,在水里自由嬉戏;杉木枝繁叶茂,后来,长成参天大树。张氏宗族果然人丁兴旺,成为高山镇第一大姓氏。   山妹在街道边找了一个摊位,吆喝着:"卖土箕,卖土箕咯!两个土箕五块钱。"   一个中年男子,提起土箕,反来复去,查看了一番,掏出一张五块钱的票子,递给山妹,提着土箕走了。   山妹去找了在供销社当主任的表叔,批了两斤猪肉,花了三块钱。批了两斤花生,花了一块钱。走到光饼店,花了一分钱,买了三块光饼啃着。又到了豆腐店,买了两斤豆腐,花了两毛钱。提着袋子,跟随着迎翁队伍,绕着街道走了一圈,回到英节庙。   山妹挤着人群,踮起脚尖,盯着舞台。化妆成红脸、黑脸和花脸的当地业余演员,装着古装,头戴金钗,手舞足蹈,正在演着四平戏。唱腔高调,古朴粗放,句末帮腔,一人唱,众人合。后台锣、鼓、钹、板鼓四种打击乐器,以鼓为指挥,声音抑扬顿挫顿挫。一人启口,数人接腔,动作有腾、挪、滚、打、随鼓缓急进退。其角色分生、旦、净、未、丑、贴、外、夫(老旦)、礼九间十二行当。   台上演的是《荆钗记》:主人公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修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杀。山妹看到这里,悄悄的掏出手帕,抹着泪水,顿时觉得耳朵发热,似乎有点不祥之兆,还没看完,就走出了英杰庙。   太阳像一个火红的气球,徐徐向西坠落,放射出金色的光芒。山妹回到家,把猪肉洗干净后,制成了火红的煴肉镇。村庄响起了一阵阵的鞭炮声。   山妹把母亲烧好的佳肴端上了饭桌,一家三口人围着饭桌吃年夜饭。父亲想起成家以来20多年的酸甜苦辣。妻子走而复返、到处求医、老来得子、伐木烧炭、腿跛复癒,感慨万千。从来滴酒不沾的他,主动要求女儿给他添酒:"山妹,今天是大年,我们一家子,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尤其是你和你妈,很不容易。如果没有你妈的付出,就没有这个家。如果没有你和你妈的细心照顾,我的双腿就残疾了。你过了年就要读初中了,我就一个女儿,即使再穷,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上大学。将你的双手化成翅膀,飞出大山,飞向大城市,为牛家、家乡争光。"   "爸,只要您和妈身体健康,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日子会变得越来越好的。我会努力的,请爸妈放心。"   "孩子他爸,山妹还小,你跟她讲那大道理,她听不懂的。什么大城市,山沟沟,照样是吃口饭,人家买粮要粮票,买糖要糖票。俺们农村人自己种粮食,自己种甘蔗榨糖,多自由,哪一点也比城里人差。孩子你读到哪算到哪,别想那么多。"   "未来的路很长,究竟能走多远,一,靠努力,二,听天命。今天我们开开心心的喝酒,其它话不多说。"父亲补充道。   "爸,祝您身体康复!长寿百岁!"山妹举杯碰了父亲的酒杯,咪了一口酸中有甜的红酒,呛着鼻腔,禁不住地咳嗽了两声。母亲连忙拍着女儿的后背:"慢点,别呛着。"   "妈,祝您健康、快乐!"山妹被呛得闪出泪花,同样碰了一下母亲的酒杯。   "孩子她妈,今天,能有这个家,全是你的付出,这杯酒,我敬你。"父亲敬完母亲转向孩子:   "孩子,你长大了,又聪明又懂事又勤快,爸很高兴!这杯酒,我祝福你,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牛大叔说完,放下酒杯,端起筷子正要夹菜,突然,手一软,头砸在桌上,昏迷过去。医生赶到家时,心脏己经停止了跳动。山妹与母亲抱着父亲的遗体哭喊着,哭泣惊天动地,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纷纷走进山妹的家门。   山妹找了村庄里的先生,琢磨着父亲出葬的日子。   "正月只有初一和初四两天日子适宜殡葬,你选一个吧!"   "大年初一出葬,大家有忌讳,怕没有人抬棺,最好是过完元宵节,过完年,忌讳会好一些。但是,没有其它吉日,只能选正月初四了。"   山妹与堂兄弟一起,把粪间阁楼上的棺材卸下抬到厅堂,涂上朱红的油漆。穿麻戴孝去请村里的封棺先生卢汉,为父亲封棺。   卢汉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炊事员,在上甘岭送饭途中背部受伤落下残疾,骨头隆起变成驼背。走起路来,像是背着一口铁锅。 卢汉没有得到安置,每个月只领着18元的政府津贴,过着单身生活。后来,一个广东女家乡遭遇水灾,逃荒到福建,经人介绍,卢汉与广东女组合了家庭。卢汉没有工作,本来也种田,在树下躺着午睡时,孩子们往往坐在他脖子与腿上玩起翘翘板;卧睡时,孩子又骑在他隆起的背上玩起神龟渡海。别人呼噜、呼噜大睡,他却在驱赶孩子。感到十分烦恼,就不去种田了。操起别人不愿做的封棺活。卢汉身上常常挂着一个宝葫芦,每天灌满自家酿的红酒,上山砍柴、下溪捕鱼,总是带着宝葫芦,把酒当水喝,边喝酒边轻轻的哼着小曲。有时,也会把捕捉的泥鳅、溪鱼洗干净后撒些盐巴,烤成干用纸张包着,放进衣袋里,喝酒时掏出来配酒。卢汉总是在腰间插着一把斧头,怕临时忘了,耽误封棺时辰。他的斧头比木匠的斧头小了三分之一,人们称之为"神斧"。神斧不是用于劈柴,也不是用来砍人,而是专门为封棺钉钉子用的。虽然,神斧不用于劈柴,但还是磨砺得金光闪闪。有人问卢汉为啥?卢汉说是封棺时,众鬼看到闪亮的锋刃才不敢靠近。   有一回,卢汉喝醉了酒,在泥砂路上摇摇晃晃,边走边唱,唱的是朝鲜民歌。这是他在任炊事员期间,常常到居民家中买菜,当地妇女教他唱的。一群小孩听不懂他唱什么,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大家都叫他"先生"。孩子们以为先生疯了,捡着小石子边起哄边扔向他。卢汉拔出腰间的神斧喊着:"驱鬼啰"!随即身子飞舞起来,像一口侧着的铁锅在地上打转,瞬间变成一个旋转着的椭圆形球体。吓得孩子们纷纷逃跑。从此,孩子们看到卢汉远远就躲避。   卢汉和广东女生育了2男2女,卢汉对老婆很体贴,烧饭、洗衣、端洗脸水全包了。对子女却很严厉,尤其是对长子卢鲁。有一次,小卢鲁偷了邻居瓜棚上的黄瓜,瓜主跑到家里告状。卢汉认为儿子伤风败俗,走上歪门邪道,气急败坏,把卢鲁吊起来,拿着竹枝鞭子,抽打得遍体鳞伤。要卢鲁保证今后不再偷窃时,才把他放下。卢汉对封棺职业也是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因为死人只有一次封棺,封密了就不能再打开,里面多了东西,或少东西都不行。于是,卢汉每次在封棺之前,总是要把棺材里的遗体穿着打扮、席褥盖被、生前遗物、检查好几遍,从未出现过差错。博得死者家属的信任。所以,十里八乡凡是死了老人,都去找卢汉封棺。   山妹身穿麻衣麻裤,头戴白帽、腰系草绳,到了卢汉家,卢汉一个人坐在橱房里喝得正酣。看到山妹的穿着,就知道对方来意,问了一些基本情况,操起神斧插到腰间,跟着山妹走了。   卢汉掀开半遮半掩的棺材盖,牛大叔穿着寿衣,安静地躺着。卢汉检查了牛大叔的席褥与被子,是否整洁,陪葬的遗物是否合适。确定无误后,拉出腰间的宝葫芦,仰着头、张开嘴巴,像倾盆大雨,哗啦啦的倒进嘴里,喝了半葫芦,满脸通红。拉过棺材盖,对着大家大喝一声:"闪开"!人们生怕自己的影子被锁进棺材,纷纷闪躲。卢汉抡起神斧接连敲了四下,将X型的四对竹钉子栓住侧板与盖板 。然后,在盖板上使劲地敲了三下,边敲边喝斥道:"牛大叔,从今以后,妻女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不要再来缠扰了。你就安心去天堂享福吧!" 山妹与母亲及堂哥、表兄弟、表姐妹蜂拥而上,像一群白鸽扑满了棺材、挤满了屋子,哭天喊地。山妹急忙向封棺先生塞了一个红包。堂兄与亲友扛着棺材,山妹举着火把,撒着黄纸古钱。亲朋友好跟着;鼓手、号手随后;全村男女老少护送着。一路上,号响鼓呜,炮仗冲天。送葬队伍渐行渐远,向深山进发,牛大叔的棺材被埋在大塬茶园旁边,由全体村民当天挖凿的山洞里。
网站目录投稿: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