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作为短视频发展的元年,抖音已黑马之姿,逆袭众多同类型的短视频产品。本文从抖音产品的各个角度,分析这款产品设计特色以及功能背后的产品逻辑,探讨短视频发展的未来。 随着各大巨头对短视频行业的布局,2018年无疑是短视频爆发的一年。作为垂直音乐短视频领域里的黑马抖音,正随着短视频的流量红利一路狂奔而来。 网络上一些产品分析都是po出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粗浅的聊下功能,缺少对产品实质性的分析。因此,笔者想针对抖音的产品层面进行探讨,尽量做到重点突出、图文清晰、内容短小精炼。 目的:从抖音产品的发展阶段、市场数据、用户属性、用户需求、产品的框架、核心功能的设计与交互等角度,分析这款产品设计特色以及功能背后的产品逻辑,探讨短视频发展的未来。 一、产品发展 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 第一阶段:打磨基础功能 此时的产品还只是定位短视频拍摄工具阶段,主要针对拍摄的各项功能进行优化和升级。 可以看出:产品设计之初的定位就很明确,适合中国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做垂直音乐的UGC短视频(并非像其他竞品以自由创作为主),而且开始逐步往社交方向布局。 尽管拍摄功能得到了逐步优化,但是同比当时其他排行二三名竞品,如:美拍、小咖秀等还是有距离。 第二个阶段:开发特色功能 抖音产品与其他竞品的差异化逐渐突出起来。 这个阶段的功能: (1)强化拍摄:让用户简单的完成更多酷炫功能。如:3D贴纸新增各种3D抖动水印效果、3D贴纸和酷炫道具、美颜滤镜、音乐画笔、染发效果、360度全景视频、AR相机等。 (2)丰富产品使用场景:如首页里"附近"可以查看周围人的创作视频。("附近"也增加了社交和内容的分发)在"抖音故事"里用户拍摄的小视频,可以在线保留24小时。 这种功能满足了两种场景: 拍摄一些无关重要的东西,随拍随删。 想要对自己的一天进行直播,又无须在规定时间内在线。 同时也满足了抖音"年轻""自我""潮流"里面的"自我"的调性。 (3)降低用户创作门槛:"挑战"、"话题"一直是抖音的王牌,多样的内容让用户很容易就能模仿出高质量UGC。"尬舞机"里傻瓜式舞蹈模式,也为了让普通用户能够用最低的成本创作视频。 (4)营销推广:尬舞机、百万英雄、抖音红包等高效玩法激活社交传播,与品牌合作信息流广告、推出直播(内测)、定制站内挑战。其中,达人给摩拜拍摄的定制短视频广告,效果非常好,单个视频点赞超过25万。 二、市场数据 抖音从2017.9月用户开始猛增,2018.2开始超过火山小视频。 极光大数据的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2月份最后一周,抖音短视频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4.34%。 也就是说,每100台活跃终端中,就有超过14台安装有抖音短视频应用。 来自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8年2月15日至3月7日,抖音已持续霸占中国AppStore单日下载量榜首共16天, 仅次于手游《王者荣耀》去年七月初创造的18天最好成绩。 目前,抖音的日均播放量超过10亿次用户量突破1亿,日活千万。当之无愧的黑马。 三、用户属性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抖音用户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年龄层主要在24岁以下的90后、00后为主,以女性用户占多数,达到了66%,高收入高学历的人群所占比例比快手要多。 抖音以音乐切入市场,是一款音乐创意类短视频,和快手在气质上处于完全对立,因此用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用户需求分析: 内容发布者:记录日常生活,追求新鲜感,有较强模仿欲,通过表达自我获得关注。抖音目前没有什么主打明星,这就为更多普通人创造曝光的机会,只要拍的好,一样能收割大量关注度,因此吸引了一大波年轻用户。 内容观看者: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接触潮流事物,打发无聊时间。抖音平台都是年轻用户,配乐以电音、舞曲为主,视频分为两派:舞蹈派、创意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很有节奏感。用户用观看抖音来消磨碎片化的时间。 这两类用户都符合抖音的调性:酷、潮、年轻化。 抖音视频以创意和趣味内容为主,内容调性更易激发网友讨论,产生优质UGC。 有数据表明:抖音上用户点赞刷留言频率明显高于快手。 抖音用户更喜欢围绕视频内容即时互动,不少爱看评论的用户表示:他们在抖音评论区主要看网友搞笑评论。 四、产品框架 上图中,右边是底部功能模块;左边是打开APP后从首页可以直接进入的模块。可以看出:抖音这款产品界面层级少,逻辑简单,主要功能集中在一二级模块。 特殊部分:有两个不同功能的相机,相机1满足日常记录功能,相机2满足视频创作,他们的入口也不同。 原因:不同的需求和使用场景。 相机1拍摄日常故事,主要以记录为主,不需要太复杂的视频后期功能,大多是冲动型需求。想到一个idear,看到有意思的,就马上打开记录。因此需要比较浅的入口,打开app就能马上找到。 相机2是功能更复杂的相机,以创作为主,是一种理性需求,需要拍摄者进行深思熟虑(比如先选择合适的音乐),对后期的处理功能要求较高。因此可以安排在一个略深的入口,并且有丰富的视频编辑功能。 五、核心功能分析 视频播放和视频拍摄是短视频产品的核心功能,以下将从功能模块、交互、需求角度探讨产品的设计。 核心功能:视频播放 (1)沉浸式体验 不同于其他短视频产品,抖音一打开软件就直接进入视频播放界面,整体界面为竖向全屏播放,内容随机推送,这就减少了用户选择的负担。抖音精准的算法,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为用户提供多样优质的视频内容。 视频播放界面保留一些必要的功能,如:点赞、评论、转发。 取消了一些影响观感功能,如:滚动式实时评论,视频的快进后退。 突出音乐属性,如:音乐信息显示,开放该音乐下的视频列表入口。 观看评论和填写评论时,只出现一个弹框,视频继续播放。 (2)特殊交互 上滑—进入下一个视频; 上滑—进入上一个视频; 左滑—个人主页; 右滑—相机。 (3)意义 有利于沉浸式体验; 操作逻辑顺畅; 高频需求需要一个浅入口。 核心功能:视频拍摄 抖音里面有两款功能不同的相机,对比下这两款相机不同的功能。 可以看到两款相机功能差异比较明显,相机1功能只能满足了最基本的拍摄需求。 导致这种区分的原因: 两者使用场景不同。 轻简的功能可以减少用户使用负担。 相机2的产品设计里,音乐、节奏又一次得到了突出。例如:拍摄前,剪辑音乐、调节拍摄速度、分段拍;拍摄后,调节音量,更换音乐,剪辑音乐等功能。 多个入口背后的产品逻辑 相机2有三个入口,如下图所示: (常规的功能入口) 这是产品设计最基础的功能入口,由"选择音乐"页面进入。 音乐模块是产品的重中之重(前面也强调了N多次),核心功能必须要从这个入口进去,可以给用户起到了有效的指引。此外,音乐模块未来还有很大的需求挖掘空间。 (运营入口) (运营入口) 这两个入口都属于运营性质的入口,目前用户的使用频率也较高。 有两点作用: 内容中心化。抖音目前依然是中心化运营的思路,运营对内容的控制占据主导地位,"挑战"和"话题"就是为了强力引导用户生产与之相关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分发,为海量的视频内容分发流量入口。 六、产品布局 抖音目前的布局核心为:"首页视频展示"、"选择音乐"、"搜索"。 同样是一级导航栏的"发现"优先级相比较低,"发现"里的功能点较少,目前只有:已关注用户列表、关注用户更新视频列表。抖音在这个模块没有深耕,很大程度上在于:抖音希望用户更多的关心新用户的内容产出。 这点从以下数据中就能发现: 抖音和快手的重度用户应用行为上有很大区别:抖音用户非常高频关注新用户,却很少看他们的新视频,而快手重度用户看已关注人发的新视频频率较高。 "搜索"是很重要的运营入口,可以让运营控制用户的内容。 七、未来功能优化 拍摄后期增强:视频拼接功能,增加字幕添加功能。抖音上一些高质量的分镜视频是借助第三方软件制作再上传,抖音本身的视频处理功能并不十分完善,未来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拍视频与音乐节拍提醒同步功能,抖音作品以音乐类短视频为主,但是新手往往很难掌握音乐的节拍,如果把节拍提醒和录制视频放在一个界面会大大降低录制难度。 "关注"模块优化:后期用户数量和视频量提升后,关注模块必然需要优化。例如:随着关注的人增多,视频列表的里的数量也会众多,如何让用户高效的选出要看的视频。 强化"选择音乐"模块:音乐是抖音未来构筑行业壁垒的一个重要地方。例如:提高原创音乐质量,独家版权、商业化等。运营手段、功能都可以被抄袭,优质的内容却很难。 八、关于短视频产品的思考: 短视频的价值是什么? 短视频价值=内容价值+个人表达价值+明星价值 工具类产品有着存留难的天然缺陷,产品往往需要不断地制造新的爆点来吸引用户,用户的新鲜劲一过去,就马上衰弱下去。 饱受诟病的"快手"就是通过满足用户好奇心和来博取眼球,诸如:吃灯泡、一秒喝一瓶白酒、裤裆放鞭炮、吃死猪等自虐毁三观的行为屡见不鲜。也就导致快手风头很盛,但后劲不足。(当然也有政策管控) 还有红极一时"小咖秀"通过明星效应病毒一样传播对嘴型视频。因为内容没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最后只是昙花一现。 抖音的迅速崛起,在于其内容价值上的增长,"挑战"和"话题"使得视频内容具有继承性、发展性和连贯性。用户围绕许多个不同的主题决定内容的素材、形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同质化趋势。 相信抖音也看到了这点,同时推出的原创音乐功能。当有一天,音乐如同聊天的表情包一样被用户频繁使用的时候,不但能激励更多的创作者,未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 其他创业公司如何做短视频? 工具+细分市场 随着用户对短视频质量的要求提高,一定会有不少用户已不满足现有工具的局限性,创业公司从视频工具应用出发,开发独特的功能,抓住对拍摄具有高频需求的用户。 针对这批用户进行细分,找到属于自己产品调性的用户,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往内容社交发力。否则一味的做大而全的产品,很难与巨头们拼杀。 九、总结 虽然,目前短视频需要在内容价值上进行更多的投入,但未来的短视频一定不仅限于内容,而是承载信息的一种方式和载体。从最便捷的文字表达到微博朋友圈里多样的图片,人们已经不再满足这种静态的信息表达方式。 相信短视频会给未来多样性信息表达带来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