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污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但是,我国长期形成针对固定污染源和机动车而形成污染的减排体制机制,对于交通运输污染综合减排有很大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从观念看,重交通工具减排、轻交通结构优化。污染减排理念"重控源、轻结构"、"重客运、轻货运",缺乏源头控污的总战略。 二是从体制看,部门污染减排职责未落实到位。交通运输部的"三定"仍限于指导公路、水路环境保护的职能,既不全也很弱,其归口管理的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等机构的"三定",环境保护职责缺失。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三是从工作部署看,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交通运输污染减排的部署不够系统、减排目标不够高,国家还没有从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的角度系统性提出交通运输减排目标任务。 四是从基础工作看,行业排放数据不清。交通运输行业污染减排的科技支撑薄弱,污染物排放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缺乏水运、民航、铁路等排放数据,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指导性不强。 为加强交通运输污染综合减排体制改革和机制建设,建议: 一是采取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能源、交通设施联动减排的减排策略。把绿色交通网络、绿色交通工具、绿色交通能源、绿色交通设施作为努力方向。在交通网络结构方面,当前要大力发展货运铁路并充分发挥既有铁路运能,解决"公高铁低"运输结构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公路柴油大货车排放污染;在交通运输工具和装备方面,贯彻好执行好国家排放标准,把好产品市场准入关,不要将控制污染责任转移给使用者;交通能源要向清洁化方向发展,应以燃油低硫化、燃气化、电动化为方向;港口、机场、火车站等交通设施的减排技术是推进建设"岸电"工程、实施电能替代,让交通工具在"待机"状态使用电力。 二是构建纵向上全国一盘棋的减排体制。交通运输具有跨行政区、跨区域特点,应该全国一盘棋,以"大交通、大环保"为管理理念,防止地方各自为政、人为造成交通运输"肠梗阻"。国家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价格政策、财政补贴、互联网+技术等手段,承担起从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运输调度、吸引客货转向铁路提高铁路运输比例等从源头减排的统筹职责。在城市层面,城市人民政府应着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运输污染减排、港口和机场污染减排。 三是构建横向上"管行业必管环保"的减排体制。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落实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的法律体制,建议修订交通运输部的"三定"规定,明确其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职责;加强发展改革部门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绿色运输调度职责。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制定减排政策标准。以整体交通运输行业为基础,摸清污染排放家底(二次污染普查中,交通运输业应单独分类);开展减排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开展污染减排监测和验证技术方法研究。制定调整国家排放标准、有利于减排的价格政策以引导提高铁路运输比例,以及與其衔接的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和规范。 五是制定减排规划、落实减排责任。建议由国家环保、交通等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发布交通运输行业专项减排规划(2018-2022年),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17年的数据为基数,通过相关各方共同努 力,争取使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污染物下降20%。 六是制定相关法规、建立长效机制和法律保障。建议制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条例》,解决当前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散、管理不系统问题,避免顾此失彼,造成污染物跨介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