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效新书》是主要论述治军、练兵的古代兵书。是书"皆阅历有验之言,故曰纪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出于法 (古代兵法) 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总叙》)故谓新。明戚继光撰,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前后。该书版本众多,存世明刻本就达10种。较早的有万历十六年 (1588)李承勋刻本,万历二十年(1592)庄氏刻本等。清以后,有嘉庆至光绪时的各种刊本、石印本、活字本及排印本。还有《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三书宝鉴》本、《国学基本丛书》本、《国民军事丛书》本及与《练兵实纪》的合刊本,等等。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东牟(今莱芜)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出身于将门,自幼随父读书、习字、练武。嘉靖二十三年(1544),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参加乡试,中过武举。后历任署都指挥佥事、都司佥司、参将、副总兵、总兵、都督同知等职,曾在浙江、福建、广东、抵御倭寇,后又在北方长城一线戍守抗击蒙古骑兵。戚继光见旧军素质不良,在浙江义乌招募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后奉调移镇蓟州,曾组织重修和加固了长城,并按戚家军的模式,大规模地训练镇兵。他带兵极严,并能率先垂范,执法如山。在他训导下,蓟州驻军素质大变,成为拱卫京师,保障蓟州的一支劲旅。戚继光不仅身经百战,有丰富的募兵、练兵和治军作战的实践经验,而且深晓兵法,具有很高的军事理论修养。《纪效新书》是他研究古代军事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他制定的在抗倭战争中练兵作战的指导原则。此外,他还著有《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纪效新书》计总叙1卷,包括 《公移》2篇,用论辩的形式反复阐明在抗倭战争中练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另有 《或问》1篇,以问答体的形式,回答练兵中诸多疑难问题。正文18卷,包括 《束伍篇第一》、《操令篇第二》,主要讲述选兵、分发兵器和编队的原则、程序,以及训练士卒熟悉军中各种号令、条令;《阵令篇第三》、《谕兵篇第四》、《法禁篇第五》、《行营篇第七》则分别具体阐述训练士卒熟悉、执行有关作战、纪律、内务、行营和野营等条例; 《比较篇第六》、《操练篇第八》、《出征篇第九》主要论述士卒的单兵攻防技术训练、阵法队形训练以及部队在前敌运动时应遵守的规则; 《长兵短用篇第十》、《藤牌总说篇第十一》、《短兵长用篇第十二》、《射法篇第十三》、《拳经捷要篇第十四》、《布城诸器图说篇第十五》、《旌旗金鼓图说篇第十六》主要叙述训练士兵如何使用各种兵器或以拳术进行对阵,如何使用营地戒备器械与各种火器及训练部队熟悉以旌旗金鼓指挥作战的法则;《守哨篇第十七》、《治水兵篇第十八》主要论述训练岗哨、侦察、报警及在海上与倭寇作战的水兵。全书约8万字,各卷附有队形、旌旗式样、兵器战车形制及各种器械或徒手武术套路等的插图250余幅。 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 "实用有效",(《总叙》)针对性强,系为荡平东南沿海倭寇而制定的治兵的方略。书中所列选兵标准、练兵规程、兵器兵种、作战指挥等方面,都是针对过去的缺限和弊病,重新加以厘定。如在军队编成上就增加了狼宪兵和海上作战的水兵。在战略战术上,主张积极防御,每次战役都要务歼入侵骚扰之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军队建设上,注重选募农村中朴实、肯吃苦的农民当兵,忌招市井游滑之徒,以便将校驾驭指挥。在训练上,强调从实战出发,提出五练的原则,既练心、练耳、练目、练手、练足,训练士兵熟悉号令、队形,步调一致,掌握器械,锻炼气力,使之操纵自如,尤其是要在训练中培养团结一心勇敢作战的精神。任何花枪、花刀、花棍、花叉等装点门面的东西,都与训练宗旨毫不相容。该书在写作上,体现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不但使将士能够理解,并且乐于接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词率如口语,不复润饰,盖宣谕军非如是则不晓耳。"为使文化不高的士卒都能够牢记应掌握的基本内容,该书还将律令、条例和战斗动作要领等编成歌诀,使之朗朗上口,节奏分明,便于记忆及在训练中应用。用歌诀的形式来推动练兵、治军及其他军队宣传工作,成为近代中国军队中的一个传统。 《纪效新书》保存了大量明代军队建设的重要资料,是研究中国兵制史、兵器史和武术史的珍贵历史文献。书中讲述的许多练兵形式曾被大加推崇。曾国藩曾将它作为培养武装的指导书,并加以发挥。蒋介石也多次引用该书来训导其部下。尽管如此,《纪效新书》的治军原则及作者的务实精神,仍值得我们借鉴。近年来有王兆春《从〈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看戚继光对古代军事学的贡献》(《空军政治学院学报(增刊)》1987年第3期)、范中义 《〈纪效新书〉的治军思想》(《军事史林》1987年第6期)、邹经《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总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4月)等论著出版,可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