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盘点中国遗失千年的六大镇国宝物都是无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那些文物中的遗失璀璨明珠吧。恐怕排名高低会有争议,故不分先后。
  一、《兰亭集序》
  国宝《兰亭集序》,乃书圣王羲之最得意作品,也是书法之王。后被唐太宗派人从辨才和尚那里骗来,并要求陪葬他的昭陵,但是昭陵被盗,未见《兰亭集序》,传闻藏在武则天的乾陵。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兰亭集序》是神龙本兰亭集序,是唐朝冯承素摹本。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28行,324字。存世兰亭集序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以便与其它摹本相区别。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二、太阿剑
  国宝阿剑,是铸剑之神欧冶子和干将联合制作,是楚国镇国至尊宝剑,以后秦灭六国,也归了嬴政,也许还藏在秦始皇陵墓。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秦始皇得到的昆山宝玉有瑞光,堪比明月,可至太阿。
  秦始皇曾配宝剑。死后大量陪葬。很多宝贝都跟着埋入始皇地宫,后来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抢劫阿房宫,把里面很多的宝贝都带出来。相传,项羽用三十万人,拉了三天都没把阿房宫内的宝贝拉完,这一点,在郦道元的《水经注》的渭水段也有记载,项羽后来火烧阿房宫。
  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由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1929年发现,后来考古学将这种古人类正式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但此化石在1941年神秘丢失,北京人头盖骨的遗失成为人类考古学历史上的"世界奇案"之一。此后关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考古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四、《连山》、《归藏》
  当今号称群经之王的《周易》,只是周文王简化版的《连山易》,《连山易》和《归藏易》分别是三皇五帝时期的易经,《连山易》史书记载有8万字。
  《归藏》是传说中的古易书,与《连山》、《周易》统称为《三易》。《商易》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传统认为是商代的《易经》,魏晋以后已经失传。
  《连山》,后亦称《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据传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五、传国玉玺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国宝里,有一件具有特殊价值的宝贝。在它身上,王权得到体现,传承得到体现。这就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六、九鼎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铸造了象征王权的九鼎。尽管王朝在不断更迭,九鼎却始终从一个国王的手上传到下一个国王的手上。没有九鼎,就不能算是个真正的国王。
  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 、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网站目录投稿:乐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