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产品设计,首要素质就是对产品敏感。这种敏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长期,多样化的产品使用中熏陶出来的。"从用户体验出发"是句典型废话,光说是没用的,得自己做一个典型用户,做很多款产品的典型用户,然后从分析自己的产品体验出发,去揣摩产品设计的思路和技巧。 因此,一个产品设计者,必然长期大量地使用产品,还不能是走马观花,隔岸观火,必须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沉迷进去,不用就全身不自在的那种。 我面试过不少人,自称对产品热情万丈,我问他常用什么产品,数不到3个,就要往QQ,网易邮箱,天涯(仅潜水)上面去靠。这算狗屁热情。 也有人能数不少产品名目出来,再细细地问他,比如在开心上有几个好友,常用哪些组件,则为之语塞。一看就是个浅尝辄止的。知其名目,而不知其门道。 如果做不到这个要求,别说是做产品工作了,就连对产品发表些靠谱评论都很困难。因为你不了解在特定环境下用户会产生什么样的使用感受,以己推人,用其他领域的经验来推导这款产品的用户行为,得出正确结论的几率与狮虎杂交类似。 很多大人物,或是自命为大人物的人,很喜欢指正别人。他没耐心也没兴趣去长期大量地使用这款那款产品,但有着巨大的热情去表达自己见解的高明,展示智力的优越。本意不就是"我比你牛逼"嘛——剔牙冷笑。 反而是许多20来岁的小孩子,对产品有着真正的热情,从长期大量的使用中积累了产品的敏感。但这样也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做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人员。 我之前写了条简短的开心记录说,在热情和敏感之外,还需要几项素质,单单有产品感是不够的。 首 先是需要开放性的心态,即便自己是个资深用户,也不要以己推人。用户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任何使用感受都只能代表某一类用户。不论你再怎么资深,再怎么典 型,也不能忽视其他用户的感受,不能轻易损害他们,放弃他们。当听到一个用户跟你表达一样逆耳的感受,反而要竖起耳朵来听! 我曾遇到过产 品感很好的人,就是自我中心得厉害。他喜欢的,就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喜欢,如果有人不喜欢,则迅速将其扫出视野之外,视若无睹。如果他的观点因感受的差异而 被别人反对,则认定对方是异端邪说。如果被多人反对,则认定多人不可理喻,不及他洞若观火。即便用户测试的结果对其不利,也认定是用户取样偏差所导致。总 之,他永远正确,他的感受就算不能代表全球50亿人,至少也代表了中国3亿网民。 第二项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对界面的策划能力。照理说,这 事儿应该由交互设计师去干,但交互设计在国内还是个新鲜行当,大部分交互设计师都由网页设计师,甚至是图片编辑转行过来,有视觉上的审美,却没有逻辑上的 严谨。在理想状态下,搞交互设计的,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应该比策划更深,使用的产品应该比策划更杂更多——但现实往往是反过来的。这样的交互设计师,如何信 得过? 交互设计工作的理性应该大于感性,但网页设计师偏偏是美术感性大于逻辑理性的职业。从网页设计转交互设计的人,优秀者十不存二。培养大批合格的交互设计师还需要两三年的光景,在这青黄不接的年头,只能由策划来承担大量的界面策划,填补缺口。 第 三项素质是页面文案能力,不是指文笔的好坏,而是用严谨、清晰、简短,最好又不失活泼的文字,来介绍页面上的模块,功能,作出友好体贴的交互提示。这事儿 看起来不难吧,我接触过的策划,能做好的同样是十不存二。追溯源头,可以扯到中国语文教育的失败上面去,但后果只能由有志青年来承担。 国内最好的页面文案,就我所见,大概是虾米。我自己都达不到那个水准,失之啰嗦。 第 四项素质是耐心、细致,似乎是大路货,其实很难做到。产品周期动辄以4-8个月为单位,很多小孩子需要速食性的成就感来支撑自己,根本顶不住如此漫长的回 馈时间,每周如果没什么东西来刺激自己一下,就容易疲惫懈怠。而做产品必然要抠细节:页面细节,交互细节,文案细节,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一道使 用障碍。就算是你粗放,你不在意吧,总还得尊重那些性格细腻的用户感受,不能单单是粗人惜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