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鹅厂资深产品经理我修炼了年的产品秘笈全在这一篇文


  今天,鹅厂有13年产品经验的高级产品经理王永刚来分享经验,他认为:初级产品经理要会"做事",中级产品经理要会"想事",而高级产品经理要会"搞事"。一起来看看吧~
  曾经,苏杰的一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唤醒了无数人的"经理梦",产品经理这一职位也一时甚嚣尘上、风头无两,引得应届生、互联网人竞相追逐。
  可是,真的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吗?每个不同阶段的产品经理各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产品经理的成长路径又该是怎样的?
  产品经理是什么?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最早来源于上世纪初,宝洁公司为了解决旗下产品多人混合负责、资源冲突和浪费的问题,提出由专人专项统一产品管理的"品牌经理"一职。通过职权集中责任化,提升他们的能动性和执行力。这些年,随着市场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崛起,"品牌经理"慢慢延伸出了对应的互联网版本,也就是我们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主角——产品经理。
  在互联网企业中,产品经理主要是作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角色,奠定产品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涵盖前期市场可行性调研,收集和分析客户痛点,确定设计开发哪种产品、建立怎样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在一个产品项目里,他就是owner,最核心的决策者、领导者。管理着产品对应的所有相关流程,承担着向领导和向团队的信息传达和品质管控职责。
  初级产品经理要会"做事"
  什么是初级产品?
  一般会理解为从事这个工种不足3年的同学。当然年数不是绝对的,只是作为参考。这部分同学的普遍情况是刚毕业,或者刚转行,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定义和基本职责处于摸索期。
  从工作广度来说,需要学习了解产品职能的生产流程和分工职责,学会多部门配合;从工作深度上来说,需要对单一功能点的体验和逻辑打磨规划,做好整体目标的衔接。
  1. 最重要的就是多观察、多试错、多总结
  为什么说这阶段要会做事?
  因为可以看到更多的职责是集中在实践上,万事开头难,不脚踏实地去做都是空话。要学会融入一家企业的产品文化和目标,从工作流程里去揣摩制度的意义,从同事或者领导身上去学习工作的方法,从被安排的工作中去了解结果的价值。
  也许工作会很单调、局限,但从中要学习到的是整个产品经理的基础sense;局限的另一面就是聚焦,深度挖掘当前工作的亮点,想想为什么要做这个,不做会如何,老板的预期是什么,用户的需求和场景是什么,对更高一层架构的影响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做有效率地完成,需要得到哪些支持,是否有对比竞品的亮点。
  是不是觉得好像也蛮复杂的呢?
  其实这个阶段还是很有挑战的,要好好学。
  2. 要直面自身考虑不周的软肋
  这个原因别不承认,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可能还真是排名第一的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自己也有时候会对一个产品考虑不周,导致做出一些可能不太正确的决策,或大或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其他人埋坑。
  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放下以往成功项目的心态,去体会和思考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反复来回体验。
  可以暂时关闭一些既定思维的限制,尝试拓展自己的视角,多维度全面深入的考察自己的规划设计,甚至设想自己的结论是错的来反证。当然可能的话,也可以请一些项目之外的同事来做体验,一定要相信预研的折腾和严谨绝对不会白费。
  3. 谢绝只会闭门造车的"老黄牛"
  总有一些人,因为经验太过丰富,而忽视了深入调研和忠言逆耳,草率上阵,过于自信。
  这暴露了什么问题呢?
  其实除了性格上的偏执,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定位的认知不足,这往往才是最致命的问题。妄自菲薄,好高骛远,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成品上的缺失。
  首先要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必须始终清醒认识自己的能力,时常评估,不卑不亢,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持续性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局。
  其次是如果团队里有这样的同学,要善于引导,不能直接点破或者严厉指出,因为往往这些是他们无法接受的,可以尝试用不经意的提醒,或者给予参考建议等方式委婉提出。
  最后是设立校验制度,可以是团队内定期的,或者是对重大项目的多人负责制,这样对规避一些常规的闭门造车问题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中级产品经理要会"想事"
  到了中级产品人,一般都是从业5年以上,有了一定的经验 ,逐渐成为部门的核心骨干员工。
  往往这个时段的产品人,都会独立负责一个项目,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单纯的产品体验、流程跑通,到研究产品定位、制定商业模型、对数据业绩负责、管理发布时机、危机应对等,必要时还要跨团队进行项目管控,协调相关资源。
  1. 学会从细节看全局,建立主人翁意识
  这个段位的产品经理,其核心价值除了产品本身的规划和执行能力之外,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业务市场熟悉度、能围绕商业价值进行产品架构设计、关注业务前瞻性和延展性,提高自己的视野,能输出一定的工作方法论引导初级产品同学进步。
  这个阶段的工作,对一个产品人未来的走向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如果在这段时间,还是沉迷于初级产品的循规蹈矩,为做而做,陷入单一体验的细枝末节,那么就会丧失掉走向更高能力阶层的机遇。
  这个阶段更应该做的,是认真思考,何为产品的价值,何为商业的灵魂,去想更多产品背后的公司目标,市场背景和商业模式,从反复的工作中提取经验,尝试去塑造和优化流程规则,为业务创造盈利点(非赢利项目可能是用户数、好评率等其他指标),并且成为团队其他初级产品的榜样和导师。
  2. 政治任务最高?妥善管理领导预期吧
  公司老板最大,所以有时候,一拍脑袋,下面的人就要忙前忙后了。虽然有时候这个事情也许是值得争议的,甚至是不靠谱的。
  那应该怎么做呢?关键是了解老板的目标,管控老板的预期,了解老板此举背后的意图,如果真的有合理性,我们就有义务排除万难去完成。
  目标和预期是可以被分解的,政治任务大多是缺乏规划性、可行性和资源性的集合,但是不代表是完全不可执行。选择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最能给老板带来价值的点,最小闭环地去深挖和执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这里,强力执行,就类似二八原则。
  当你有了成果之后,再去和老板沟通其他部分,是否合理或能否改变,学会给老板做选择题(尽量不要是是非题)。在你有了一定价值体现之后,其实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就变得可商量了。
  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资源怎么玩?
  我们常常会接到一个任务,但是资源匮乏,可能无法按原计划执行。这个时候怎么办?
  其实也不难,我一般这样来处理:
  首先你要梳理出你项目的核心价值点,不是对你有利,是对公司,对你老板有利的点,这个是你的基础。
  然后看下和你竞争资源的产品,相比他们,你的价值点在哪里,这个是你的附加值。如果两者都有明显优势,那么基本上你也不会有困扰。反之,为了促成这个项目,你可以选择折中方案,比如:提取某一处亮点或者核心内容做取舍,用点的亮点、去掩盖面的劣势,弃车保帅。
  最糟的情况就是你想做的项目,目前的确不在公司或者老板的优先级前列,可是也许对你很重要,你非常想做,怎么办呢?开动你的情商,调动你的人脉吧,说服不了老板不代表说服不了同事,施展下沟通技巧,也许就有一些好同事愿意为你偷偷打点黑工呢。
  高级产品经理要会"搞事"
  对高级的定义很难,我们就姑且认为达到了在某特定领域的专家水平吧,比如:是一条产品线,或者一个商业化平台的负责人。这个阶段的产品,其实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关注点非常多。
  为什么我用"搞事"一词来做定义,因为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发出你自己的声音,不再追随,敢于树立权威、敢于挑战传统、敢于承担责任、厚积薄发去引领和定义业界发展趋势。让你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产品走在时代的前列,指明方向,格局拔高,为了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而去奋斗。
  1. 领导力是推动目标前行的基石
  领导力不仅仅是管理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合集,大白话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在社会组织关系中的人格魅力,让他人愿意负重追随。
  高级产品经理,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业务造诣,深入了解行业,建立商业领域权威,构建行业生态模型,创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个时候你就是这个行业的业界领头人,勇于变革甚至于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型,在专业高度上做到无可置疑。
  其次是带领团队成长,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其成熟的标志,能否在团队中建立信任感、起到核心表率作用,即使是在没有任命的情况下,带领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是对你管理能力的挑战。记住一点,有人主动追随的才是领导者,而不是靠职权强压胁迫。
  最后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协调,做大事,不但需要内部有团队支持,还需要外部的合作伙伴。相信做到这个程度的产品经理,都已经在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交圈。为人处事要谨慎,学会利用各种资源人脉,寻求共赢机会,把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扩大。
  2. "填坑"是体现你价值的最好机会
  产品做多了,谁敢说自己没踩过坑,甚至很多人还是挖坑好手呢。我要说个大原则,有坑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去填坑的勇气和能力。行话说的好:老板招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需要你来搞定这个坑的,填坑也是能力的体现。
  我也有几个小技巧给大家参考:
  (1)心态调整,深呼吸
  就像一开始说的,没坑的话,干嘛要你来,前任也不会跑路嘛。所以不要抱怨,更不要愤怒,先理解,让自己接受现状。学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先给自己来个深呼吸吧。
  (2)深挖这个坑的历史原因
  既然如此难搞,背后就一定有非常复杂的历史。了解历史,一方面为了自己少踩坑,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3)适当的管理预期
  有些坑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填完的,这个时候如果学会适当降低相关者的预期,在处理起来的时候,就不会压力那么多,反而也许可能有不错的结果。
  (4)学会求助
  求人帮忙不丢脸,如果这个坑真的很大,适当求助于你的领导或者同事,谦虚耐心,大家反而会认为你对自己有清醒认知,而不会觉得你在甩锅或者无能。
  做一款好产品,其实就是修心罢了
  其实做产品就是做人,自我修养才是最高境界,就和修禅一样,很多人在职场的成败得失,最终还是源于个人的为人处世。以下几点也许会很枯燥,也许和产品基本技能无关,但可能关乎你的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
  1. 职业规划很重要,让自己有所取舍
  很多人在入行之初,都觉得自己充满无限可能。但是现实有时候很残酷,也许在你马不停蹄地努力后,事业依然默默无闻,更有甚者,当你拼死拼活没日没夜,却一下子就被打回原点。
  会懵吗?会迷茫吗?
  这样的例子我看过很多,甚至很多人从此一蹶不振,有生之年只有碌碌无为,那是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缺乏一个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发展和定位没有清晰的认知,才会在遇到逆境的时候,不知何去何从。
  人都是贪心的,明确的职业规划就是确认自己的发展通路,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能干什么,这个行业或者职业通道未来会变成怎样,会遇到哪些挑战,需要怎么去解决,最终坚持的回报是什么。明确的职业规划也会让自己知道,哪些不适合自己,哪怕外界描述的天花乱坠、肥水横流,也能抵制住诱惑,懂得取舍。
  2.时刻具有危机感,顺风谦逊,逆风奋起
  我大概是个时刻充满危机感的人,以前同事还调侃我工位太过简洁,就是为了方便哪天被开了可以迅速理包走人。当然这只是玩笑,不过危机意识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被动技能,已经远远不止于职场。
  我们来剖析下危机感对人的影响:
  第一可以让人保持谦逊,因为你能意识到更多的竞争,更高的高度和更多的挑战,时刻觉得自己还有前进的空间;
  第二能让你看清现状,不被一些泡沫的虚荣所蒙蔽,认清目标,时刻知道自己的位置;
  第三就是可以磨练心智,提升抗压能力,遇到再坏的境遇也能不屈不挠,因为这些本来就在你预料之内嘛。
  所以不要被安逸的生活所蒙蔽,你还年轻,要学习和突破的太多,千万不要变成网传的"死于25岁,葬于75岁"范本。
  3.人际情商管理,切忌独断专行,孤芳自赏
  工作多年之后,单纯的工作技能固然是基本素养,但是人脉的累积和运用往往愈加重要。
  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人情世故的社会,往小里说,你和同事关系一般,工作上有些事情需要别人帮忙就会比较困难,导致你效率降低;往大了说,你和老板关系不好,不会向上管理,那么你的职业发展就堪忧,说不定哪天真被扫地出门也不知道。
  我以前也是一个闷头做事的人,但是后来发现屡屡升职加薪都轮不到自己,好奇地和一些前辈求教了下,却被人家一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一言点破。是啊,我们也许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不会人情世故,不会合理汇报,谁知道呢?谁来支持你呢?甚至于遇到问题的时候,谁帮你呢?
  这里不是要教你到处巴结或者勾心斗角,而是在工作之中,重视人的因素,维护好自己的人脉圈和个人品牌,学会用真心待人,换位思考和乐善好施。长远来看,人脉将成为你职场和生活最宝贵的财富。
  4. 不为无奈之事伤神,抓住可为之事尽力
  很多时候,我们前进的步伐总会因为一些无奈之事而暂停甚至倒退,但是实际上这些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
  人生是一场慢跑,职场必然也是,起起伏伏,只要长线看好就够了。抓住自己的核心目标,然后一步步去实现,一定有人比你跑得快跑得好,要学会接受现实。
  人生而不平等,背景资源,乃至能力机遇都不一样,对于这些无法改变的事情,与其花时间去暗自神伤或者怨天尤人,还不如莞尔一笑,专注于自己可控的,可改变的事情去做。逆境中,一定也有其可取之处,心态最重要。最可怕的就是忙忙碌碌,终其一生在追逐别人的脚步,最终却什么都没得到。我们从不需要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定好自己的目标,做到悦己,难道还不够吗?
  5.产品即人性,懂人心才能做出伟大的产品
  我一直支持做产品的人多看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书,毕竟我们都在创造需求和解决需求的世界里循环。
  比如:因为有了互联网,就有上网冲浪浏览的需求,于是有了浏览器;比如:有了互联网,就有了网上交友的需求,于是就有了社交软件;比如:有了互联网,就有了网上消费的需求,于是就有了电商和支付。
  网上冲浪是因为向往一个内容无限的世界,人都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网络交友是因为人类是群居的高等动物,有沟通互动,甚至是征服挑战的本能;网上消费是因为人类有天生的惰性,找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快捷便利,甚至廉价的渠道,自然趋之若鹜。
  天下产品,无不都是来自于人性的诉求,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恐惧什么,什么是我们想要却又羞于表露的,什么是我们不想要却又无奈接受的。一款成功的产品,必须要来自于这些人性中最深层次的探索。
网站目录投稿: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