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四阶段(7至9年级)时初中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名著。虽然是分步走,也着实让不少教师心有余力不足,学生更是赶着鸭子上架,甚至无招架之力。而群文阅读的兴起与不断创新,有力打破了这一尴尬境地,让学生阅读交流和阅读享受游刃有余,极大提升了学生阅读素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阅读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四阶段(7至9年级)时初中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名著。虽然是分步走,也着实让不少教师心有余力不足,学生更是赶着鸭子上架,甚至无招架之力。而群文阅读的兴起与不断创新,有力打破了这一尴尬境地,让学生阅读交流和阅读享受游刃有余,极大提升了学生阅读素养能力。 一.巧妙寻找文本关联,精心设计群文议题 1.群文阅读给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 相比于传统阅读方式而言,群文阅读的天地更加广阔,可谓是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在议题设计层面教师成了工程师,可以巧妙寻找文本关联,更应精心设计群文议题。议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的实际和篇目的关联,教师根据自己班级语文阅读的学情和学生的阅读接受能力自由选择,并对于文本进行最大化的重新组建,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确定的阅读议题无疑是最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内阅读教学的。 2.群文阅读给了教师更多的最优设计空间 教师是一节课的导演,而良好的群文阅读效果首先离不开的教师的最优设计。单纯的教材文本内容毕竟是有局限的,我们以教材文本为圆心,关联相近(内容相近、题材相近、思想相近、情感相近、语言相近、结构相近等)的文本,撷取核心要素,组建适合自己学生口味的文本群体进行阅读,可谓是教师给了学生一桌大餐就等着开席了让学生慢慢品尝。例如在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的议题。 一是中国古诗文的"月"文化群文阅读议题。并且在不同的组内可以构建不同思想境界和情感的赏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流逝叹息之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几处吹笳明月夜,何时倚剑白云天""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边塞戍关之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長叹。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情思之月等等。教师的自主选择和最优化设计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维更加活跃,阅读更加自觉。 二是以月亮别称为关联,构建桂系、兔系、蟾系、娥系月亮的诗文群组阅读。"长河上桂月,澄彩照高楼""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桂系之月;"此时蟾白兔,直欲数秋毫""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兔系之月;"几回鸿雁来又去,断肠蟾蜍亏复圆""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蟾系之月;"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语夜长""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娥系之月。 三是以苦难中的升华为关联,选取培根的《论厄运》,马丽华的《渴望苦难》,王蒙的《人生三境》等作为关联文本,不管是哪种关联,哪种议题,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总能构建起符合我们教学实际和学生接受能力的群文阅读。 3.群文阅读给了学生最大的话语权 学生是群文阅读的主人,以坎坷中乐观情感的表达为议题展开的群文阅读议题。学生在阅读学习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情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诗人面对亲人难聚、命运坎坷的处境,吟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不幸,最后又豁然开朗发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被贬官飘落异乡多年,然而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却洋溢着刚健奋进之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坚忍不拔之志;诗仙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何等的焦灼和不甘心的心理,可是末尾笔锋一转直抒胸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追求和豪迈之气。这就是找准了情感的关联,学生一泻千里欲罢不能的的话语成为了群文阅读的闪光点。 二.抓好课堂主阵地,提升群文阅读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更应该以课程标准为纲,让阅读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保证,让阅读的张力在课堂教学中尽情。群文阅读也不仅仅是文本群体的简单搭配,更应该是文本大容量的融汇、阅读视野的开放、思想境界的提升、文化内涵的构建和阅读魅力的释放。 1.文本融汇、情感共鸣 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必须以课内篇目为重头戏,筛选优质感人学生易读的课外篇目让课堂教学更有张力和内涵,让学生的喜悲情感和文本同呼吸,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融汇。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文时,单纯的本文阅读或多或少会让学生兴趣大跌,不妨开启群文阅读模式,一箭多雕。纳入课外阅读精美文本《我的父亲是傻子》《父亲的老情书》《我眼中的父亲梁实秋》《没有背影的父爱》《墙角的父亲》《台阶》等,学生的阅读既是聚集式的又是开放式的,学生的情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深深感知着:父爱如山,海纳百川;父爱如河,承载夙愿;父爱如路,蜿蜒缠绵。父爱如天;支撑家园;父爱如山,巍峨厚重。这就是语文的内涵发展,就是语文的素养提升。 2.课堂展示、阅读构建 学生的表现欲、获得感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认同,这种认同更多的时候来自于课堂中师生赞许的目光和交流时获得的幸福感。学生对阅读的享受过程需要交流和展示,或洋洋洒洒奋笔疾书或侃侃而谈书中感悟,真正做到群文阅读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功效。例如在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后展开的"民俗文化"群文阅读议题,他的《陕北剪纸》《黄土写意》《望秦俑》,贾平凹的《秦腔》,乔良的《高原,我的中国色》等文章的阅读、交流、共鸣中,学生乐于展示、甘于交流,异彩纷呈: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的中华儿女战鼓惊山欲倾倒的奔放;"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在"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的呐喊中上演;黄土地上黄土人儿顽强的生命混响,承载着美的遐想,流溢着美的情思;秦人秦韵里封锁不住红尘的情歌,土头土脑呆滞的表情却掩饰不住你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千年的喉咙依然能听到你心灵最底层的呼唤和呐喊,裸露的青筋肌肉诉说着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悲壮等等闪光的交流和展示比比皆是。学生阅读后的自豪感和获得感在展示中有了分享,在分享中构建了阅读的意义。 三.激发阅读内驱力,点燃阅读激情 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先生曾言"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同样没有兴趣使然的被动阅读是伪阅读、浅表阅读和无效阅读。若有神来之笔,必有读万卷书之功。群文阅读也要在阅读兴趣和阅读内驱力这点上做好文章、做足功底,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 1.关注身边事,智慧"悦"读 把阅读升级为"悦"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阅读了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敬业",进而引入典型阅读事例,构建群文阅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等人的先进事迹材料无疑都是敬业乐业的集大成者。喜看稻菽千重浪,世界无饥袁隆平;青蒿屠呦呦,救治亿万人;素心如兰,忠诚本色申纪兰;敏而创新,国之锋芒于敏;家国情怀,国之栋梁孙家栋;沉潜三十年,为华铸重剑黄旭华;耋耄之年战疫情,日夜奮战佑中华的钟南山,每一例事迹,每一次感动,都是敬业乐业的标杆。鲜活的人物事例阅读比说教来得更有价值,更有利于把阅读变成自己的快乐事,阅读时光变成学生的享受时光。 2.关注新时代,感受中国模式 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们对当代科技类文章更加感兴趣,特别是强起来的中国开启了属于自己特色的中国模式,所以在构建科技类群文阅读时,更多应以当下和未来科技文章为主,其文本本身的时代感、趣味性都给学生的群文阅读开展赋予了内驱动力,阅读的激情自然而然被点燃,何须教师在煞费苦心呢?由中国所创造的全球第一台量子计算机正式的诞生;时速最高达350km/h的"复兴号"列车开启的中国速度使中国高铁再次开启了中国速度时代;国产海上钻井平台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开采;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升空;墨子号完成量子纠缠实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出产;坐落于贵州的"中国天眼",直径高达500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运行等等中国重器,深深抓住了学生科技类群文构建的眼球,这种自觉的内驱动力是学生阅读成功最大的力量源泉。 群文阅读的兴起为学生阅读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推陈出新,巧妙寻找文本关联,精心设计群文议题,抓好课堂主阵地,提升群文阅读内涵,激发阅读内驱力,点燃阅读激情。唯有如此,方能让群文阅读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