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留学国际记者站的前世今生


  从最初设立国际高中菁英小记者站,到招募海外观察员,《留学》国际记者站的队伍不断壮大,持续吸收新成员,输出更加优质的内容,欢迎更多的对新闻有热情的学生,加入《留学》国际记者站,关注国际教育,培养国际视野。
  早在2014年4月,《留学》便开启了菁英记者团活动,入驻国内多个高校及国际高中,为有志于记者理想的学子发放小记者证,同时为其提供媒体培训和海外实战经历。
  《留学》菁英记者站最初的目标成员是国内的国际高中学生,因为国际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准备前往海外高校留学的学生,关注国际教育,具有国际视野,并且英文水平都不错,与《留学》对小记者的要求不谋而合。《留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就是促进中西方的教育交流和人才交流,促进留学行业的发展。不可否认,这些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在报道国际教育和留学相关的内容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设立《留学》菁英记者站
  随着对菁英小记者活动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留学》决定在校园中设立记者站,便于小记者活动和培训。2014年12月,首个菁英记者站设立。
  当天的授牌仪式在北京中加学校/华仁学校的一间会议室里举行。《留学》杂志、校方领导以及数十名该校中学生出席授牌活动。到场的学生中,多名同学获得《留学》杂志社总编辑颁发的小记者证,正式加入到菁英记者团的行列。至此,《留学》菁英记者团正式成立。
  在高校和国际高中设立记者站,吸引有新闻理想的学生加入进来得到校方和《留学》领导的大力支持。
  北京中加学校/华仁学校董事长彭建华认为,《留学》杂志为学生提供记者实战平台的创举和精神,与自己的办学理念十分契合。他由衷期望学校的小记者们能够充分利用好《留学》提供的广阔平台。校长薛梅也说道:"小记者们能在这样专业的实践平台中有所成长,比考很多试、拿更高的分都重 要。"
  "你不一定成为记者,但你一定要拥有记者的经历",这是菁英记者团成立之初倡导的理念,其已成为菁英小记者团的口号。"今天的小记者不一定在未来成为一名记者,但有一次做小记者的经历是必要的。因为做记者能培养平视一切的视角、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以独立的姿态审视问题的能力。"
  在学校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下,《留学》菁英记者团相继为青岛墨尔文中学、北京第三十五中学授牌,分别成立菁英记者站。跨国采访实战营
  作为《留学》菁英小记者,不仅可以在光明日报《留学》杂志上面投稿发表文章,还可以获得国际资深媒体人士的专业培训、参与跨国采访等多重好处。
  2015年2月2日至15日期间,《留学》就曾带领菁英记者团跨国采访实战营首批小记者踏上赴美院校考察和实战采访之旅。秉承着"你不一定成为记者,但一定要当过一次记者"的理念,这些对新闻抱有热情或好奇的年轻学生们在美国进行了记者初体验。
  两周的行程,从新泽西到纽约,途经费城抵达华盛顿,再飞往旧金山、洛杉矶,《留学》菁英小记者们感受了美国东西海岸截然不同的气候及文化,足迹也从耶鲁、哥大、西点军校、普林斯顿、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名校延伸至各类博物馆和城市街头。
  《留学》杂志的跨国采访实战营除了考察世界名校、探访世界名胜等常规游学动作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媒体属性—融入了新闻元素。实战营不仅包含行前的密集新闻培训,还含有游学期间的新闻专业培训课程、街头采访任务、新闻博物馆参观及最终的写作报道,每个环节都力求真正让菁英记者们接触到新闻实操。
  让我们回顾一下,参与了跨国采访实践营的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和收获。
  Pavlik以其丰富的授课经验、旺盛的教学热情,感染着我们。面对面和美国顶尖大学教授进行课堂交流对我来说实属首次。风趣的Pavlik尝试通过玩笑轶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传媒理论,虽然语言沟通上存在一些障碍,但Pavlik教授依然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课,让我们直呼过 瘾。
  —史通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三
  一到周末,普林斯顿的学霸们会借助便利的交通去纽约或费城逛街购物、享用美食。另外,学霸们还可以在周末参加球赛,出演话剧,参加公益活动或兴趣小组,担任所在学校拳击爱好者协会会长的Clayton告诉我:"在大学里发现几个甚至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王琢磊中国政法大学大二
  到达美国的第二天,我迎来了自己15岁的生日,没有party,和游学团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围坐在酒店里聊天。我得知,在美国可以先读两年社区大学,然后有机会转入伯克利,这样转学比直接申请要容易,且能省一部分学费。
  —赵洁天津杨村四中高一
  漫步在耶鲁的图书馆,都如漫步在《哈利·波特》的"霍格沃兹"一樣神奇。耶鲁大学的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研究图书馆,古代的羊皮卷和早期的印刷书籍都能在这里找到。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图书馆中书籍全部被"精装"在一个巨大的玻璃橱窗内的场景,我好喜欢这里的学习氛围。
  —何延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三
  美国部分大学,尤其是古老大学的建筑甚至格局都是仿照牛津剑桥的。英美两国的大学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不同而已。大体来看,学习氛围都很棒,只要你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其实就是最好的大学。
  —王源私立汇佳初三
  每个同学的关注点和收获各有所见,但是求学与新闻的相同之处在于都重实践。最好的学习少不了行万里路,而最好的新闻永远在路上。不断培养"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谆谆教诲、殷殷期待。在年少时,能够有机会以记者的视角探寻事物本真的样子,在现场思考、提问、对话,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发掘心中的热望,为实现梦想注入动力,或许才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海外菁英记者团投稿
  《留学》菁英记者团的范围不断扩大,国内的准留学生是一部分,已经在海外的留学生们更是菁英记者团的重要成员。菁英记者团成立的这六年间,不断有海外留学生向《留学》投递稿件,其中刊登到杂志上的共有207篇。
  菁英记者团的身影遍布五大洲四大洋,常见的留学目的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学生投稿不计其数,韩国、日本、朝鲜、德国、古巴、土耳其、俄罗斯以及亚洲、欧洲的留学生稿件也屡见不鲜。
  他们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和故事,通过《留学》这个平台分享给更多关注国际教育的人。他们的文章内容涵盖留学生活、学术成就、打工经历、异国文化、感情经验、人生体悟等方方面面。在他们的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出留学时的酸甜苦辣,也可以在他们的经历中摘选出今后引以为戒之处。每个人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经过的事,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留学生涯中那些或难忘或感动的经历,凝练成文字记录下来,也将是送给自己五彩缤纷的留学生涯的最好礼物。
  让我们一同看一看留学生们曾经写过的精彩文章:
  哈佛毕业生亲述求学经历
  学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投稿人:赵越臣
  哈佛大学在本科教育阶段,更注重的是培养一个"人",而非培养学生去做一件事的能力,或者培养学生日后迈入社会的生存技能。"学校对技能的传授是没有那么看重的,然后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际上,进入哈佛读大一的时候,你可能是一个不是特别成熟的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你就会变成一个思维成熟的学生。哈佛是以这样的理念去培养学生的,但是他并不会培养这些人进入社会之后去做某一件事情的能 力。"
  热闹无比的MT文化酒是重头戏
  投稿人:胡孟阳
  MT全称Membership Training,是在韩国大学内非常流行的一种集体旅行形式,基本上所有韩国大学都有,但其实MT就是一种韩式party,所有新生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喝酒聊天,借此机会熟悉彼此,建立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关系,扩大交际圈 子。
  我来韩国一年了,各种民俗文化见了不少,可是在MT上看到他们喝酒时,还是眼前一亮。韩语将行酒令称为"酒游戏",保留了众多东方传统文化,好多中国已经不再玩的,比如投壶、掷柶等中国古代流行的行酒方式,他们现在还保留着。
  国宾级待遇、高物价、上网无阻
  —有一种留学叫留学朝鲜
  投稿人:刘娟
  "我们当时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所以不用交学费,不仅如此,国家和朝鲜政府定期还都会给我们生活费。"抵达朝鲜学校之后,校方会安排朝鲜大学生同留学生一起生活。这些朝鲜大学生每天和留学生一起搭乘专车去学校,一起吃饭、一起参与朝方活动,"平常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们就会问她们,她们都热心解答,所以在生活上大家相处得挺愉快的。"
  虽然留学没有让刘娟体验到朝鲜人民更为真实的生活,但是对她在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留学本来就是体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惯,这一次在朝鲜留学的经历我还是很享受的。"
  派对社交:留学生如何刷出存在感?
  投稿人:方怡君
  对于留学生而言,参加派对是大学社交活动的开始。但很多留学生因为语言问题不愿意在派对上主动展现自己。"只要你敢开口说,你就已经做到了融入派对的第一步。"壹回归海归创业俱乐部会长田昊东说,"没有人会介意你说得好不好,只管说就对了。这是一道心理防线,想要融入,必须敢于突破。"
  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往都是一次重新认识别人和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思维习惯,同时真诚地表达自己。"没必要去迎合任何人,你就是独立的个体且充满魅力。"田昊东说。
  体验新西兰打工假期:
  一段忘记压力的时光,一种追寻自由的生活
  投稿人:劉雪瑶
  新西兰移民局对中国开放打工度假签证,目的是鼓励中国年轻人亲自感受新西兰的自然之美,并借此吸引海外年轻劳动力,填补新西兰年轻劳动力的缺失。
  打工度假旅行者在非工作时间,会跟随同事们一起开车出去旅行。每在一个地方工作,人们就有一段时间来熟悉这个小镇。多数人会将旅行和打工放在对等的位置。在他们眼中,打工可以填补在新西兰旅行的开支,而工作更能让他们有机会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当地人来熟悉这个小镇的人文特色以及自然景色,打工和度假生活可以完美结合。比如我来自广西的朋友杰夫,在新西兰水果小镇克伦威尔找了一份摘樱桃的工作,周末休息时他就和工友一起四处游玩,他还去了皇后镇的卡瓦拉桥,在这个世界蹦极的发源地体验极限运动—蹦 极。
  和英国小哥谈恋爱
  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投稿人:王彧
  和外国人谈恋爱有一个好处:小别扭可以一笑而过,因为"文化差异"嘛。而我喜欢的William,谦逊礼貌,对小动物有爱,对真理执着。
  常有人问我"和英国人谈恋爱是不是和中国男生很不一样"。其实到现在我也很迷惑,当我们被对方的幽默或举动逗得哈哈大笑,翻白眼认为对方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符合逻辑"时,究竟是因为性格差异,还是文化差异的吸引,多数时刻我们都选择了宽容对方。我的恋爱经历不多,并不知道如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和他之间的不同确实比和中国男生多。恋人会因不同而争吵,但这"不同"也让我们学会理解和尊重,努力地学习对方身上拥有但自己缺少的东西,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海外菁英记者团奋战在一线
  有些留学生,是陪伴《留学》杂志共同成长的同行人,留学前就是《留学》杂志的忠实读者,留学后又成为了《留学》杂志的海外小记者。看到这么多学生对《留学》杂志不离不弃的关注和支持,留学君怎敢在内容上懈怠,只能马不停蹄地创造优质内容,为一代又一代的留学生提供服务。
  澳大利亚大学校内宿舍较少,大部分留学生会选择在外租房或校外的学生公寓。新生在安排住宿时,要多问问学长或与我们中国学联取得联系,事先了解所住该区的治安情况。
  夜间出行,尽量与同伴结伴而行,如需单独出行,务必告知同伴,保持手机通畅。
  澳大利亚有非常多漂亮的海滩,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涉水安全,没有人的海滩,不要下水。
  交通安全方面,在澳大利亚,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同学们无论是步行还是驾车,务必要遵守交通规则。
  多参加活动,多结交朋友,不要一个人关在家里,如有负面情绪,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朋友,学校有免费的多语言心理咨询服务。
  在任何情况下,请切记:生命安全第一。第一时间拨打澳大利亚报警求救电话"000",如果英文表述不清楚,请说出"Chinese"(中文),可以转接在线翻译。然后拨打"12308"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尋求中国驻澳使领馆的协助。林彬彬 英国拉夫堡大学学联主席
  关于住宿,你要知道这些
  1.住宿方面的选择:校内学生宿舍>校外学生宿舍>在外合租。
  2.晚上出门,尤其是离开学校,最好要结伴而行,同时一定要牢记英国紧急报警电话999。如果非要一个人在晚上出门,最好和朋友保持电话或线上的联系,出门在外不要露富,中国学生本来就容易给人"很富有"的印象,露富容易遭到盗窃或抢劫。
  3.有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良青年,他们可能会对大家进行挑衅,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不搭理,并且避免眼神接触,然后迅速离开。留学事务所应运而生
  《留学》杂志成立六年以来,始终围绕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生产制造实用的留学相关内容,同时不断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学生和家长经常找到《留学》,希望《留学》帮忙推荐优质的留学机构。曾经,《留学》只是当成副业,顺带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匹配服务。然而,随着学生和家长前来询问的数量越来越大,《留学》决心成立"留学事务所",将为学生和家长匹配的服务当成主营业务之一,专门设立团队,为学生和家长进行匹配服务。
  根据以往《留学》的业务以及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留学事务所"共设立11个办事处,分别为:留学咨询办事处、外国语进修办事处、院校咨询办事处、文化旅游办事处、签证移民法务办事处、出国金融办事处、海外衣·食·住·学办事处、实习·就业·创业办事处、应急维权办事处、来华文化交流办事处、政府事务联络办事处。
  每一个办事处都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责,解答与其相关的问题和疑惑,"留学事务所"可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匹配服务。
  欢迎有相关需求的学生和家长扫描旁边二维码,留下具体需求,也欢迎关注"留学事务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了解更多相关资讯。
网站目录投稿: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