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湖艺术简历 1942年生于山海关,河北丰润人,师从于白雪石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友联画院画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美术家"、《美术家》杂志顾问。2006年被评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画家",2007年入选"中国画20家"。近年来,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当代美术馆及国外举办画展。出版有《王梦湖画集》《王梦湖百幅作品集》《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画法》《国画名家小品技法》《中国山水画名家技法讲座·王梦湖写意山水画艺术》《名家名画·王梦湖写意山水画作品》《美术家——王梦湖专辑》《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王梦湖》等专著。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山水画的审美体系更多地依附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而不是视觉审美,山水画在这个层面上实际也无关于视觉,而是传统文化精神——庄禅、佛道、玄虚、空灵的体现。如果将王梦湖的山水画和任何一幅传统山水作品相比,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别是明显的。传统山水时空,是笔墨虚拟的时空,是画家用笔墨符号组合堆砌的主观化的时空。这个时空不仅难以再现特定的时间所造成的水光山色的变化,而且也难以再现特定空间下的山水造型,山水地貌、气候的客观特征的表达受到了极大限制。王梦湖的山水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他选择的是从现实时空中吸纳、丰富山水形象的途径,是以现代的视觉形式和这种形式打造的视觉体验来结构画面,并运用切入自然时空的个性化笔墨,使遁隐、出世、淡逸的传统山水画变为人世、观赏、参与乃至表达现实的山水画,在根本上解决了从虚拟山水向现实山水转换的重大课题。 王梦湖早岁研习西画,打下了造型与色彩的基础,后受传统画家启蒙,专攻山水画。他是从传统文化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当他在传统的武库中精熟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之后,又幸得著名山水画大家白雪石先生的耳提面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直面现实山水的写生实践。这种对景写生的过程,实是他根据现实感受对传统笔墨的整合过程,传统皴法的程式消失了,代之的则是对传统笔墨那些纯粹质感和表现力的体悟。这种笔墨体悟通过他个性化的选择,被强化地运用到崇山峻岭、老树密林、瀑水云烟等景色变幻的感受表达中。他此后的创作是用笔墨语言去放大加强这种现实感受,并力求提炼、升华到浑厚、苍茫、幽深的精神境界。《贡嘎山下》画出了雪域高原下藏传佛教建筑的神秘,《山居图》画出了苗寨民居山清水秀的苍翠,《涛声不断》画出了九寨瀑水激流湍急的壮观,《武陵源》群峰耸立的奇绝,《老树雄风》虬枝错节的伟岸,《阿里云海》风云际会的气势,《金沙水泊》波涛汹涌的宏阔,《红色瑞金》旧貌换新颜的雄伟……王梦湖对感受真实性的浓缩和升华,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创作过程。在这里,自然时空的真实感被他特有的笔墨个性阐释为博大的气势和浪漫的情思,山石的质感与丛林的光影和他的深沉微妙、浑厚润泽的笔墨个性互映统一。 老子有一句名言,叫"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所谓往来就是有来有往,自然就不是单向的传递。也就是说,中国的山水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和人平等地交流,同样道理,人也可以与自然平等交流。王梦湖的山水正是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进行交流与对话的结果。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热爱生活,钟情于山川林海、烟云水瀑、雪山高原、竹楼村寨,为了寻求天地精神,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南北山水。他强调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与体验,避开了临习传统套路的僵化误区,为此,他曾数十年如一日地深入大自然画写生、画速写,去体味天地精神的生命律动与本质规律,去捕捉天地造化的神韵,进而在积累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把物象提升为心象,把形象转换为意象,把自己的审美理想以山水和景物为依托表现出来,并最终将其纳入现代人的审美观照之中。 人们在他的山水作品面前,往往被他感染,受其陶冶,甚至有身临其境之感。是因为他优美、亲切、含蓄,还是令我们听到了某种弦外之音?使作品在具备了博、逸、妙、趣、空、雅、清、远的深邃意境外,又因其善于解悟自然、妙得神韵、长于化境,令作品愈益诗性隽永、韵味无尽。他的山水画普遍取材于新气象、新生活,既有江南之秀,也有北国之雄;既有边疆山寨之美,也有中原大地之丽;他画黄山之奇、太行之巍、三峡之险、华山之峻、峨眉之清、天山之媚,题材的广泛驱使他涉猎较多的画法,追求较多的面貌,呈现不同的意境。笔墨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语言要素是被他有选择使用的,传统的造型观、构图式、笔墨法乃至空间意识,都因其实境的感受不同而进行了改造,营造着更广袤的艺术时空,构筑着更真诚更生动也更多样的艺术形象。他画山石的体和面以及它们奇异的重叠和组合,他画长天大野四季变化的无限风光,他画皑皑的雪山、飘荡的白云、葳蕤的树木、涓涓的流水、居住的人家,他似乎在写这些无声山景的历史沧桑和命运,写我们民族的深沉和胸怀的宽阔。那是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栖息的地方,是我们为之动心动情的山河。只有对这些景物十分热爱和迷恋的艺术家,才能绘出如此感情真挚质朴的画面。 王梦湖的山水画缘物寄情,始终以一种蓬勃的活力与清新的气息,给人一种新颖而鲜活的造化之美。他善于把具体、细致的客观物象的描绘与抒发自我的主观感情紧密地糅合在一起。他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传统,强调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更多地关注绘画自身的表现力,即艺术语言的探索。多年来,他着迷于线的表现魅力,纵情在线的落笔挥洒的率意中,大方而又大气,丰富而有厚度,体现出线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显现出线的精神。线是他作品的精髓,线是他作品风格的标志,也是他弹拨自然生命之歌的心弦。他的线条,贯穿了黄氏的"五笔笔法",追求一个"活"字;他的用墨,融合了黄氏的"七种墨法",追求一个"变"字;他的构图,稳中求奇,争让有度,追求一个"新"字。笔随心运,墨随笔走,自然真切,洋洋洒洒,山石、树木、云烟、流水、村合都被表现得畅神而切合形质,有一股雄浑道劲的气韵穿云走水、摇山荡谷,带出满幅的生气与光彩。应该说,这是接近写意本体的笔墨操作方式。 王梦湖山水画最大的魅力在于广蓄自然英华、饱览了真山实水的灵气之后,对于山水造化的领悟,超越了从前贤故纸堆里得来的营养而出现了质的飞跃,从而构成了他作品苍润、浑厚、灵动、清新、蕴藉、深远的艺术面貌。王梦湖是在创建自己的艺术语言特色,在创造自己的艺术,同时也参与了一个时代对中国山水画现代形态的建构。 瓜熟蒂落,金石为开,大器晚成,王梦湖的艺术创造必将在中国山水画坛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