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办学是地方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回应新产业体系构建对职业人才诉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各地高职院校围绕地方产业特色,依托自身的行业特色,通过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狠抓制度落实,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等方式,探索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模式等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在此背景下,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提升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的深入融合,加快构建我国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战略性部署。职业院校是为国家提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国家加快构建新产业体系的时代大背景下,应积极回应新产业体系构建对职业人才的诉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新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生产一线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并通过双导师的方式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成绩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学生顺利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又满足了学校教学与生产同步,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例如,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八家公司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管理中做到了校企协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教学实习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双考核,既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无法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动态的问题,也为各用人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以"熟练工"的身份进入生产岗位,省去了企业在新员工培训上的花费。 (二)企业进校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也被称为"校中厂"或"厂中校"办学模式,企业将部分厂房或者生产线、工作站建在学校,依托学校的科研资源共同建立研发基地,开展学生的实习培训工作。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玉柴集团、柳工集团等签订了"校中厂"合作办学模式,将"植入式工作站""企业全程托管"等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引入校园,根据企业的生产方向与研发重点成立了汽车应用技术研究部、机电技术研究所等融合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学生实训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合作互通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点渗透、多方推进"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也提升了自身的办学实力,在职业院校的生源争夺战中拔得头筹。 (三)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模式 这一人才模式的特色在于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双方签订协议合作共建以企业冠名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地方职业院校的融合互通。其中,以企业冠名的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计划制定、实习基地建设乃至教师培训上均与企业协商共定。同时,企业还会选派一线的优秀管理人才或生产技术人才来校参与实训课程的教学。例如海天集体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海天学院——依托海天集体的行业优秀,海天学院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办学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凭借"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就业共担"的办学理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海天学院每年向海天集团输送大批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辐射到上海大众、三星电气等公司,历届毕业的企业评价满意度高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9%,成为近几年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示范学院。 二、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校企合作办学切实提升了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互贏。但也必须看到,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提升摸索并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面向未来的、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一)以专业行业为依托,建设专业教学团队 想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办出实效,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生产一线要求的人才,需要地方高职院校依托专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狠抓办学质量,组建一支权责明确、技术过硬、实训到位的专业教学团队。这既需要企业与学校共享行业发展核心技术需求,也要求学校放权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具体而言,需要从学校的层面成立由校企双方领导、学校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教学任务以及实践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实行团队领队责任制,负责领导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围绕教育教学任务开展教学实践工作。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必须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各种的权责,避免出现"学校一头热"或者"企业一头热",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的尴尬办学模式,让校企合作办学真正形成"风雨同舟"的规范化办学新模式,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合作办学的双赢居民。 (二)狠抓制度落实,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想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真正办出实效,除了有一只权责明确、合作互赢的教学管理团队,制定出规范化的办学方案外,还需要学校与企业狠抓制度落实工作,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出真正适应新产业结构转型的技术型人才。具体而言,学校与企业要通过制度化的办学模式,通过规范化的实习申请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双导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杜绝出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教学管理的推诿扯皮、教学管理"两张皮"等现象。 其中,实习申请制度要求学生在自愿申请、监护人同意的基础上,向学校申请进入校企合作實习基地实习。学校、企业与学生要签订三方实习协议书,协议书上明确规定实习内容、实习考核标准、学校与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在实习中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实习期间的经费补助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制度旨在保证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校企合作实习,避免出现学生因为学校统一安排实习而产生的抵触情绪。 岗前培训指导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要求、生产安全制度以及企业劳动纪律等,通过岗前培训指导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生产线岗位的要求。 双导师制度是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校企合作实训的核心制度。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监督、共同努力,形成企业与学校在教学实习上的合作共赢、消息共通。在双导师制度下,学生的实训情况做到了每天有记录、每周有评估、每月有考核,实现了学校、企业的协同管理。 考核评价制度也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共同完成。企业与学校围绕教学计划与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毕业后方可进入企业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么延迟一年实习时间,要么取消实习资格。考核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学校、企业的实际情况颁发相应的奖励。通过奖惩分明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实训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结束语: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地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当前,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围绕地方产业特色,依托自身的行业特色,通过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狠抓制度落实,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等方式,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为我国的新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朱颖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及运行机制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5(35):55-57. [2]杨建仲.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97-99. 作者简介:李迅(1983-),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人,研究生,讲师,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对外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