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网络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娱乐等带来了很大方便,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各种所需要的知识和资料。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计算机网络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网络诈骗、窃取个人信息还是网络攻击等等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做出一定努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计算机网络环境成为人们生活的虚拟空间,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存在。人们利用网络拓展了活动空间,放大了视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但是,网络环境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问题。我国对于网络安全的保护和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再加上一些网络用户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检查和保护工作没有做到位。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并提出管理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 (一)网络诈骗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诈骗行为延伸到了网络环境。在开放的虚拟网络环境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活动。有些甚至建立虚假网站,进行诈骗。对于那些防范意识较低的来说就会受到网络诈骗,造成财产损失。 (二)木马程序和网络病毒 木马和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首要威胁,不法分子通过代码的变动和更改就可以进入到指定目标计算机中,入侵用户计算机系统,获取用户隐私、数据资料等。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隐蔽性很强,很多杀毒软件并不能完全杀死病毒,另外,许多病毒潜伏的非常隐蔽,用户根本无法察觉,在计算机受到病毒侵害发现后已经晚了,严重的病毒可以使计算机系统瘫痪。 (三)网络攻击 现在网络攻击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络攻击的主要类型包括:主要针对计算机硬盘、内存等资料进行占用,导致用户在运行计算机的时候没有办法正常使用的拒绝服务式攻击;利用病毒进行攻击的利用式攻击;利用病毒中的蠕虫病毒来攻击用户计算机并获取用户信息的信息型攻击;还有通过邮件传播病毒的邮件攻击方式。 (四)信息商业化的干扰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成为一项重要资源,并被商业市场所重视。在网络环境下导致非法获取他人和企业的信息资料能够获得很高利润,现在的监管制度又非常不完善,不惜代价的进行非法的商业信息窃取行为就不足为怪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为了使计算机网络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运行,我们不仅仅要从计算机安全角度来考虑,还要更多的从用户角度来思考。要加强安全使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一)强化网络法规建设 网络诈骗和犯罪行为的出现是与我国计算机网络规范不完善有着密切关系的,网络规范不完善,没有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惩罚措施使得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更加严重。所以,国家和政府必须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立法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大处罚力度和威慑力量,使得用户在受到侵害后能够通过法律途径顺利解决。 (二) 计算机杀毒软件的安装 我国拥有人数众多的网民数量,很多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自身技术和素质也不高。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安装杀毒软件,虽然杀毒软件并不能杀死所有木马和病毒,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效率。用户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并扫描计算机中的文件,确保计算机的安全性。 (三) 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进程是与安全隐患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不断在发展,安全技术就要不断进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虽然有着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但是,其研究力度还需加强不仅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还应该引进相关先进技术,同时结合我国的实情,做好技术方面的融合,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水平。 (四)规范市场,限制相关商业窃取 商业信息的泄露和窃取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财产安全,必须进行严厉的惩处,要制定更加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重点规范市场化行为,限制相关商业信息的窃取行为。 三、结语 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人们与网络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人们像离不开食物一样离不开网络,所以,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会得到更多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并提出简单的应对措施。网络安全无小事,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关心、支持,这样才能使网络更加安全、有效的为人们所用。 参考文献: [1]蒲宇.校园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4:132-135. [2]李图江.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6):10-12. [3]裴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其相关对策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