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科教研何以流于形式


  近日,我到学校调研学科教研的开展情况。一位初中校长对我说:"现实情况下,学科教研就是听评课和集体备课而已,多数活动流于形式,老师们往往是被动教研。"校长的这番话引起了我对学科教研现状的反思。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学科教研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苏霍姆林斯基在对校长的建议中说过,如果你想让你的老师不感到每天的劳动单调、枯燥、乏味,那就引导他们走上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那么,老师们何以会被动教研呢?学科教研又何以会流于形式?
  深度分析,不难发现,学科教研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科教研机制缺失。在一些基层学校,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成了制约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顽症。在此观念主导下,本以业务理论学习、教材教法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教研便沦落为以应试训练为主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学科教研的功能大大弱化。
  从学科教研机制来看,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承担了学科教研任务,但只有工作责任,却没有相关的权利和待遇,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调研中,有校长说,学科教研活动全靠教研组长的能力和威信来维持。能力大、威信高的教研组长,学科教研活动就开展得好,否则就难以开展活动。再者,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级组成为学校管理的实体,年级管理不断加强则势必挤占学科教研时间、空间,造成学科教研弱化,甚至流于形式。
  大量事实表明,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取决于两个层面:一是班主任要抓好学生的管理,引导学生想学;二是学科教研组长要抓好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会学。然而,多数学校注重了班主任作用的发挥,却弱化了学科教研组长的功能。从木桶理论角度来看,学科教研的弱化必然造成学科教学高耗低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破解这一难题的治本之策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尤其是高考和中考改革,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从分的教育转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成长。同时,要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学科教研的长效机制,实行教研组与年级组并行的扁平化管理,让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责权利统一,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科教研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果真如此,学科教研不仅不会流于形式,反而会成为学科质量提升的新动力,成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网站目录投稿:尔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