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一朝瓷器历来不被瓷器收藏界所称道,业界基本的认识是:光绪一朝由于内忧外患,清代社会走向没落,进而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破坏,当然这也会给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带来不好的影响。说起光绪瓷器,多年来收藏界基本的认知是:乏善可陈。那么光绪瓷器真的就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颓废而百无一是,还是还像前朝一样,也有着自己突出的优点和品质呢?我们试着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和认识,来说说光绪一朝的瓷器。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位帝。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到爱新觉罗.溥仪,清代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260多年时间,到了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算是第十一位皇帝。清代的帝皇将相们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盛世繁华、也带来了战争屈辱。但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来看,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技术都是在波浪式前进的,那么清代社会也是这样。景德镇瓷器业同样也在进步和发展,许多战争和动荡对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影响但绝没有停顿。从实际器物和有记录的景德镇瓷器来说,光绪一朝也有着自己的辉煌和贡献。那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光绪瓷器的亮点和不足,以及相关的历史原因: 一:为啥很长一段时间光绪瓷器没有被收藏爱好者所青睐,这里面有几个原因。我们近代收藏的高峰就是在民国时代, 除了收藏历史传统观念的延续,民国收藏家对于近代各种藏品的认知和标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乃至我们现在许多传统的收藏理念和标准,基本都是民国老一辈收藏家所制定和默契延续的。因为这种标准产生的年代缘故,所以在民国期间,对于光绪瓷器是不屑一顾的。光绪瓷器在民国收藏家眼中,首先就是没有年代感,在当时它不是古董。和我们现在的古董爱好者一样,对于近几十年的东西,不会认为它是古董。记得九十年代中期,我在福佑路古玩店里看到一只珠山八友"汪野亭"的大盖缸,当时要价一万元,我找老先生把关和征求意见时,老先生直接问我:这东西没有几十年要了干嘛?可想而知,九十年代时期还有很多老一辈的古玩人对民国的东西还是认为是新东西,那么民国人对于光绪的东西认为年纪太轻而不予理睬就是一个很正常的道理了。由于这个原因,进而也影响了我们作为新一代收藏爱好者以后几十年的收藏理念。因为光绪瓷器出生太晚、缺少时间上的积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光绪瓷器还没和古玩搭上边,换而言之就不是古董,这种影响从民国开始,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若干年才有所改变。 二:清代晚期包括光绪,中国社会已经受到了世界整体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已经初见端倪,手工业包括瓷业生产受着世界贸易的影响和中国社会整体内需的原因,瓷器的需求呈现大爆发的态势。特别是一些日常用瓷以及体现文化品位的陈设器物需求量大增,所以光绪一朝瓷器为了满足大量的这种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是唯一能够取得最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方法。这一朝,丝网印刷、刷花工艺、化学洋蓝等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釉上新彩的出现以及多快好省的工作生产方式,直接带来的是许多瓷器生产由纯手工烧造转变成为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产品量剧增而质量要求降低,数量巨大而质量不高的日用瓷器的出现,给人带来了这些瓷器"粗制滥造"缺乏艺术价值的印象。这段时间,许多品质不佳的日用瓷大量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给那些出生高贵、艺术品位极高的瓷器带来了很大冲击和影响。由于那些粗制的贸易瓷器和满足一般大众需求的瓷器充斥街头巷尾,所以当时肯定不会有艺术品味极高的收藏家为这类东西买单。虽然"瑕已掩瑜"在当时已经成为事实,而且事实也确实影响了几代收藏人对于光绪瓷器的认知,但这绝不能代表光绪瓷器的全部。 三:社会政治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直至改革开放期间的几十年,我们的收藏活动基本上是停止的, 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我们大多数人对于清代社会的认识,只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和意识形态领域得到相关知识。其他领域基本没有相关知识来让人们予以认识、研究。"破四旧"直接的打击对象就是器物存世量最多的清代晚期,哪怕是改革开放后,收藏活动复苏以后,人们对于晚清瓷器的印象还是被当时晚清政府的整体败落观所束缚。相比康永乾三世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给三代瓷器带来了好的声誉和加分,大家普遍认为清代中晚期以后国家衰败、被动挨打、民不聊生,给整个晚清政府带来败誉,当然也给光绪瓷器也带来了毁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那么清代光绪一朝到底有没有精美瓷器的生产和值得一掷千金的巧夺天工之物呢?无论从国家博物馆、还是民间收藏发现来看,光绪一朝还是有美轮美奂的瓷器生产和引人垂涎欲滴的藏品出现的,甚至可称国宝级的瓷器问世。 一:光绪一朝,整个景德镇瓷器生产应该还是在当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光绪一朝优秀品质的瓷器不断被发现、收藏,以至于现在很多收藏爱好者对于光绪瓷器的优秀品质称之为"回光返照",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光绪瓷器不缺优秀的作品。撇开为了作为贸易和社 会大众化需求的瓷器,从整个瓷器生产历史来说,光绪一朝的生产技术和烧制水平确实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为了出口贸易和迎合到时达官贵人的喜好,许多以前朝为样式的高品质瓷器应运而生。特别是光绪的青花和五彩瓷器,它继承了各种传统器物有点而继续大量生产,无论是纹饰还是绘画技法、彩料都极力模仿前朝的优秀作品,特别是仿制康熙一朝,几可乱真。以至于现在很多收藏爱好者把这类容易和康熙瓷器混淆或者风格类同的东西称之为:"小康瓷器"。意思为光绪瓷器可以和康熙一朝相媲美。光绪瓷器用心之作,具备了前朝很多优秀的传统特点,也包括了一些容易混淆的鉴定特点。光绪一朝瓷器有着许多可以迷惑众人的前朝优秀的标志性特点,乃至现在是"小康"还是"老康"还是难住了不少瓷器收藏爱好者。许多光绪高品质的瓷器底款很多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最多的款识为"大清康熙年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证实,当时景德镇的生产者对于光绪瓷器的精品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从流传器物来判断也是当之无愧。 二:御窑瓷器的烧制最能体现光绪一朝优秀品质。光绪官窑烧造没有因为社会的动荡而改变,宫廷爱好和官宦需求, 对于瓷器的生产提出了和历代皇家一样的传统要求。各类落"大清光绪年制"款识的传统官窑瓷器生产从没有间断过,质量基本和历朝历代没有大的区别。光绪一朝除了光绪帝本人,还不得不提这位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有着和以往各朝皇帝对于瓷器的相同爱好。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个人喜好,给景德镇瓷器烧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倒逼生产优秀品质瓷器的源头动力。这里举例说明的器物有:"褚秀宫制"款式的瓷器。"褚秀宫"是北京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明清后妃居住地。清咸丰年,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入住"褚秀宫"(今丽景轩),并生下同治皇帝。因此"褚秀宫"对于慈禧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是她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光绪十年,为庆贺自己的五十大寿,慈禧再次移居回"褚秀宫",更是耗费六十三万两白银重修"褚秀宫",并为自己的大寿特定制作了专门用瓷,款识为"褚秀宫制"。这批瓷器相对光绪一朝其他官窑瓷器来说显得尤为珍贵,不仅质量上乘,而且纹饰精美。器物不仅有传统纹饰,更有符合慈禧个人喜好的样式,精美绝伦的器为主,做工考究,由于慈禧太后自己的艺术修养造诣极高,所以在她的要求之下,生产出来的瓷器也一定是精美绝伦。近年来也是拍卖场上一掷千金的拼抢之物。 "褚秀宫"瓷器主要用作"万寿赏用"突显皇权,纹饰主要为"龙纹"、兼有其他御窑传统纹饰。其他还有一类光绪瓷器的优秀作品为书写"大雅斋、永春长庆"和"体和殿制"等款识的陈设器,这一部分款识的瓷器纹饰,也是完全为了附和慈禧太后个人的喜好所作,纹饰以花鸟禽兽图案为主,虽然上述款识的瓷器个别可能在同治年间也有烧造,但主要成就还是在光绪年间。光绪一朝的优秀瓷器作品也基本和"慈禧"有关。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慈禧(叶赫那拉氏)在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所以光绪一朝还常见于一类印有兰花图案的官窑瓷器,品质极好,这也和"慈禧"本人有关,是我们现在值得重视研究和收藏的一个品种。 三:赞誉光绪瓷器贡献,一定绕不开浅绛彩文人(珠山八友)瓷器。名家珠山八友也称"月圆会"(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是浅绛彩制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年代跨度为一百年左右。最早的徐仲南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最晚的刘雨岑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这些人基本活跃于光绪一朝这段时间。 光绪一朝被称为浅绛彩的"黄金时代",浅绛彩为当时具有创新意义的瓷器装饰新品种,前无古人更无来者,基本到了民国初年,浅绛彩瓷器便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光绪年"黄金时代"的浅绛彩,创造了将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诗书画"作为瓷器上的装饰来进行创作绘画的新面貌。大量具有文人气息的精美瓷器近年来被重新认识和估值,也被当代许多年轻收藏爱好者所追捧。因为瓷器上的浅绛彩绘画,很多具有宋元时期的绘画风格(常见落款有:仿元人之法),所以传统的文化气息特别浓郁,精品叠出、风格强烈。光绪年间,景德镇烧造的日用瓷器基本都为浅绛彩所占据。也算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亮点,近年来为许多藏家所青睐。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浅绛彩瓷器更是作为收藏的一大热点,出现在众多的拍卖场中,价格屡创新高,有些作品完全可以媲美清代的官窑作品。因此,相信不远的将来,浅绛彩瓷器的收藏也定将成为收藏的一个主要品种,几十年前本人与"汪野亭"浅绛彩大盖缸失之交臂的事情绝不会再发生了,这也是瓷器收藏的一个时代进步。 由于光绪一朝距今不远,许多表面特征也和前朝有着明显区别或更接近于现代瓷器特征,貌似鉴定较难。但掌握其鉴定特点以后,可以看出还是和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烧制的瓷器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对于那些常见的光绪瓷器,在鉴定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胎质相对比较粗松(相对官窑及前朝作品)。圈足有黑点和粘沙现象明显,这也和清代早期以及年代更早瓷器的最大区别。釉面轻薄,有着比较光亮刺眼的感觉,缺乏年代感(俗称包浆),但和常说的贼亮有明显不同。手感较轻,很多拉坯工艺非常好,以至于胎体较薄,这也是分量较轻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物绘画开相更具有现代特征,少数仿制前朝的器物绘画还能保留陈洪绶等人的传统中国画风格。特别是青花五彩,光绪和康熙作品比较容易混淆,这也说明了光绪五彩瓷器制作精良,传统器型和彩料色泽感基本改变不大,有着和前朝同样优秀的特点。到了光绪年后期受市场化和整体社会思想以及西洋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洋为中用和改革创新的样式,在这里不作为收藏主流来探讨。 中国的瓷器烧造历史,特别是景德镇明清瓷器的烧造历史,没有因为社会的变迁、动荡对瓷器的烧制产生有本质的影响,反而是不断的推陈出新,自我革命,继续在中国陶瓷历史中前进。景德镇陶瓷烧造从元代爆发式的发展开始,到明代永宣、黑暗期、转变期,康永乾、直至光绪民国,每朝每代都有优秀的作品涌现,光绪一朝也然。收藏至今,一些年份好的优秀作品日益被一些藏家惜售,由于收藏品数量的相对减少和收藏大军队伍的不断扩大,所以引起市场上藏品热点也不断改变,特别是在年代上的要求有所降低。因此我建议,光绪一朝的精品瓷器也要引起我们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假以时日,光绪瓷器一定也能够表现得出类拔萃,追逼前朝瓷器所拥有的一切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