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揭秘司马懿总败于诸葛亮背后的用心是什么


  熟读三国之人,对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肯定感兴趣,作为能和诸葛亮一较高下的司马懿,缘何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这背后是否有司马懿其他的考量?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历史上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因为诸葛亮北伐最害怕的就是司马懿,采用离间计使司马懿失去兵权的那次北伐,是最成功的一次。其后,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持良久,始终也不能获胜。他们互相不能奈何得了对方。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驻扎五丈原,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不如诸葛亮而采取拖延战术久不出兵。诸葛亮派人向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并递信说:"你如果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儿男子气概,便立即退回衣服,定期作战。"司马懿的左右看后,非常气愤,纷纷请战,但司马懿却坚守不战。
  可以这么说,司马懿几乎靠拖得诸葛亮病死,最终才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
  看司马懿擒孟达,不待圣旨,不出十日。其时机把握之准,行动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其后一次的辽东叛乱,叛军起兵十五万。当时相隔四千里地,魏军兵少路远,司马懿竟然能够做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仅以四万兵力,一年破敌。其攻击之强,战术之主动,与对峙蜀军时判若两人。
  司马懿为何前后判如两人?
  抛开司马懿能力不如诸葛亮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司马懿一直饱受曹氏宗亲的猜忌。诸葛亮北伐的之前,司马懿曾被离间下野。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要靠诈病欺瞒魏国的君主,让魏君以为自己不会造成威胁。而曹魏必须重用司马懿的前提是诸葛亮这个人必须存在,曹操临死前曾对曹丕说"既要防着司马懿,但为了对付诸葛亮又要使用他。"
  于是司马懿采用了维持现状的平衡战略。一方面防止诸葛亮获得大的优势,对魏国和自己造成致命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击溃诸葛亮,还要保持诸葛亮的攻击力。这样司马懿就能掌握曹魏的军权,为夺取曹魏江山打下基础。
  也许在空城计的那个时候,诸葛亮也许是看破了这一点,才大胆用计的吧。遥想当年,司马懿怔怔地看着城头上故作悠闲状弹琴的诸葛亮,心里长长的叹了口气,"也罢,我注定要成就你诸葛亮的神话。"
  "回军!"一声令下。转过头来,是深深的无奈。
网站目录投稿:盼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