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海博赏舰


  2008年12月26日,随着南海舰队169舰艇编队徐徐驶离三亚军港码头,人民海军在海军史上又犁开了一道崭新的航迹:这是新中国海军首次远征护航,到4400海里以外的索马里海域执行打击海盗任务,捍卫祖国权益、彰显大国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
  看海军发展变化,最直观的就是大型水面舰艇,目前,中国海军最大型的舰艇就是驱逐舰,这次执行远征任务的主力战舰就是新服役的导弹驱逐舰169和171舰。巧合的是,在中国海军博物馆内,就停泊展出着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导弹驱逐舰首舰,另外还有两艘参加过南沙海战的功勋护卫舰和中国首次对外展出的33型常规潜艇。
  新中国第一舰:"鞍山"舰
  驱逐舰是装备有对海、对空、反潜等多种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能在中、远海遂行多种任务的中型军舰,有"海上多面手"之称。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舰艇装备主要来自缴获和部分起义的美制、日制的国民党海军旧舰艇。1953年,毛主席首次登上人民海军的战舰,在连续3天4夜的航行视察中,一连5遍写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显示了党中央加速海军建设、组建现代化海军部队的巨大决心。第二年,从原苏联购买了4艘鱼雷攻击驱逐舰,也就是后来被誉为"四大金刚"的中国第一代驱逐舰。
  "鞍山"舰就是"四大金刚"之首,作为人民海军的第一艘驱逐舰,长期担任北海舰队的旗舰(指挥舰)。它原为前苏联二战前仿意大利式驱逐舰而设计的一艘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雷击舰,1941年9月4日建成,命名"果敢"号,二次大战时曾任苏太平洋舰队旗舰。
  该舰满载排水量2581吨,最大航速34节,续航力2300海里,主要武器为两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及4门130毫米舰炮,后来我国加装了反舰导弹,战斗力得到空前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弹驱逐舰。1954年10月,作为我国向苏联购买的第一艘驱逐舰,驶抵青岛,编入中国第一支驱逐舰部队,定型为07型,舷号101,以重工业城鞍山市命名为"鞍山"舰,意喻这艘驱逐舰像共和国的"钢城"一样钢造铁铸般坚固。虽然说"鞍山"舰装备相对落后,但在那个年代,它已经改写了新中国驱逐舰"从无到有"的历史。
  "鞍山"舰在人民海军服役的38年中,培养了共和国的20多位将军,号称"将军摇篮"。曾接受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党、国家军队领导人的视察。1992年4月24日,"鞍山"舰退出现役,鉴于其在中国海军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被海军博物馆作为重要历史文物收藏陈列。
  中华第一舰:"济南"舰
  1968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经中央军委常委会议正式批准,我国开始设计制造自己的新型导弹驱逐舰——"济南"舰。1970年,为接好管好用好国产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北海舰队专门抽调四好标兵单位"长春"舰原班人员去接"济南"舰。
  "济南"舰,舷号105,1969年在大连造船厂下水,1971年列编,2004年退出现役,最大长度132米,最大宽度12.8米,主桅杆高29米,最大排水量3800吨,最大航速38节,作战半径1400海里,抗风能力12级。主要武器装备有三联装舰舰导弹发射架两座、双联装130毫米口径平高两用火炮1座、双联装37毫米口径高炮3座,12联装2500反潜火箭发射管2座,也是我国第一艘具有直升机库和起降甲板的驱逐舰。较"鞍山"舰而言,"济南"舰在动力和武备方面实现了较大改进,综合作战能力太幅提高。它是我军第一艘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水面舰艇,标志着中国驱逐舰真正开始了"中国制造",实现了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跨越。
  驰骋海疆33载,"济南"舰先后执行重大战备、训练、巡逻、演习任务20多项,完成装备试验任务1500多项,获得300多万个宝贵数据,被誉为"国防现代化装备实验的开路先锋",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一等功。
  1979年8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烟台乘"济南"舰视察登州、长山水道,在海上6小时航行中写下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的光辉题词,这也是目前国家领袖唯一‘次在航行中为军舰题词。2006年,在由国防科工委、交通委、中国造船协会等30多个单位发起的中华十大名船评选中,该舰光荣当选并名列军船之首。
  南沙海战功勋舰:"南充"舰和"鹰潭"舰
  20年前,为了捍卫南沙领海和岛礁主权,在越南海军的挑衅和攻击下,中国海军被迫自卫还击,南沙"3·14"海战一战成名。当时直接参战的三大主力舰艇中,就有2艘护卫舰退役后被海军博物馆永久收藏,它们分别是502号"南充"舰和531号"鹰潭"舰。
  20世纪60年代,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了5艘65型火炮护卫舰,这是我国第一次自行设计建造中型水面战斗舰艇,在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南充"舰便是65型护卫舰,当时计划在1965年时造出5艘,故定为65型。该型舰主要用于执行南海地区的巡逻执勤任务,填补了当时南海我方力量的空白。
  "南充"舰1968年下水,1969年6月编入海军战斗序列,满载排水量1250吨,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4000海咀。主要武器为火炮及反潜武器,装有单管100毫米舰炮3座,双联装37毫米舰炮4座,65式火箭深弹发射炮2座,大型深弹发射炮4座。该舰战功卓著,1974年1月参加过解放永东三岛的西沙自卫反击战;1988年3月14日在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中,不仅组织人员登礁,而且在战斗打响后首先作出反应,前主炮首发便命中敌船,与兄弟舰协同,用4分钟时间便将入侵的越舰604船击沉,随后重创两艘,受到中央军委通电表彰,全舰荣立集体一等功。
  "鹰潭"舰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防空型导弹护卫舰,也是我海军首次装备双联装100毫米火炮武器系统,双联装37毫米自动炮、三坐标雷达的战舰。该舰1971年下水,1974年12月编入海军战斗序列,舰号531,满载排水量1755吨,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2000海里。武器系统有红旗61型(HQ-61)舰空导弹系统、双联装100毫米自动火炮系统、双联装37毫米自动火炮系统及1200型反潜武器系统。与"南充舰"只有孤立的火炮和反潜武器相比,"鹰潭"舰第一次装备了舰空导弹,完全是一艘现代意义上的护卫舰。1988年3月14日,该舰在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自卫反击战中,与"南充"舰等密切协同,击沉入侵的越南军舰一艘,重创敌舰两艘,荣立集体三等功。
网站目录投稿: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