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但是某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住在危机潜伏着的自然界里,为什么? 雷尼尔山 雷尼尔国家公园 如果你从西雅图大部分地区的西方看去,你可以看见高大壮丽的雷尼尔山。山中的积雪向西方一直覆盖了近80英里。雷尼尔山不仅仅是美国最宏伟的群山之一,美国的地理考察也说明它同样是一座最危险的火山。有8万多的居民生活在附近的地区,而这些地区是可能被火山泥流一抹而逝的危险地域。如果雷尼尔山再次爆发,泥流、岩石和水就会以40-5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从爆发火山的侧翼急速冲下。 更加确切的说,真正的问题在于它何时重新爆发。 现如今有两千五百万的加利福尼亚人就居住在距离主要地震带不出30英里的地区,严重的地表损坏和地面摇动将在50年以后的某个时刻突然爆发。也许这样的灾难还很遥远,也可能即将到来。就如同雷尼尔火山的爆发。严重的地震是否会毁灭加利福尼亚部分地区,是否即将发生。这都不是主要的问题,问题在于这些灾难何时发生。 飓风也同样时刻对东海岸和南海岸造成破坏。居住在这些海岸区的超过一百二十万的居民遭受着来自大西洋或是墨西哥湾飓风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危害。伴随着严重的洪水灾害,飓风迟早会对千百万单独生活在河水流域的居民带来损害。事实上,你看到的每一个人类所居住的地方,都存在着极大地危险和灾害隐患。然而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的人心甘情愿常年久居于此呢? 自然灾害很清楚的解释了人类科学中的一个现象,即人类自然而然的对危险有了感知,却又从不躲避的心理。 为什么一些人用他们正确的意识选择生活在充满火山爆发的危险阴影之下,或者直接居住在穿越地震带的地区,要么生活在随时可能因飓风而引起洪水的海岸和河流流域? 因为当他们感知到危险的存在或是感知到危险即将来临时,他们以个人的良好心态面对一切,而非如他人所想地去思考太多杞人忧天的危险。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不能左右,也不会有太多的选择。我们往往因为一个工作,因为家庭或是其它的一些因素超越我们所能左右的范围而不得不就此居住下来。毕竟,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刚刚涉足就能直接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生活的滚滚长河迫使我们不得不做出太多的选择。很多人的选择以使得他们成功的到达了彼岸,他们认真,准确,小心谨慎地判断每一个选项,就这样走过充满危险的路途。 事实上,很多人选择回到了那些充满他们伤痛回忆的地方,回到那个因为自然灾害而使家庭毁灭的地方,他们甚至在此失去了自己的至亲至爱之后,又再次回来了。这一切,我们又如何解释? 我们的科学至少有五个方面可以对此做出解释。 一、不论我们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总有一股力量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当我们做出一些选择或是付出行动后所获得的利益越大,我们就会不经意间把任何风险缩的越小。不计其数的地区都笼罩在危险的阴影之下,这是很自然的事。而你,应该别致的,有价值的去活着。 二、我们应该有一颗乐观的心,就如同这样一句话"那样倒霉的事绝不会降临到我的头上"。不是这样吗,我们一直都对自己说着这样的话。另外我们所体验的那些冒险游戏,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习惯于行走在危险之中。 三、对于选择我们是有技巧的。一些人自愿的选择生活在险境之中。有同样的两种险境,一个会给你带来无法避免的危险,一个在绝境之中却还留有希望。若是不得不二者择其一的话,为了美好的生活,你应该选择后者。 四、也许你想居住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其实,自然环境中的危险与人类生产活动所诞生出来的危险相比,后者更加令人不安。人类活动致使天气的改变已经引起了各种各样的极端天气,而且大大降低了沼泽地对雨水的吸收能力,使得洪水爆发的频率快速升高。而洪水,风暴,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这些自然灾害也因此更加剧烈。这正是一些人为什么宁愿生活在海岸线,生活在活跃的火山地带的原因。相比生活在核电站或者工厂附近,他们认为自然界中更为安全。 五、是关于可能性的问题。我们做出了太多憧憬希望的扭曲错误思想。许多人在自己一生之中都经历了一次风暴或是洪水所带来的灾害,一些人甚至经历了沙尘暴。然而现实证明了在这些经历者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勇敢面对灾难后的悲痛。当然,明年的灾害还没有写在备忘录上。不过,你顶多可以通过长时间对灾难的重复演示来预测风暴,洪水或是地震灾害的发生。然而这个过程意味着你微不足道的生命只能成为时间长河之中的一粒尘沙。 有那么一些完全有能力决定自己居住位置的人,冒着风险,欢乐幸福地生活在充满危险的地方。他们并不把危险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不担心自己是否会遭遇不测。他们通常对危险毫无防备,毫无预测。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远离风险。大多数时候,风景是壮美的,天气是好的,他们的生活是快乐的,是安全的。 也许当大地颤抖,暴风袭来,洪水海啸不期而至时,你会经历苦难,你会失去亲爱之人,也许你会看到伤害与死亡。但请你记住,面对这些我们无力改变的灾害时,我们应该积极乐观,要保护好自己和其他人。 不论是否是自然灾害还是其它什么可能存在的危险,有时我们应该勇敢的走进风雨之中,勇敢的走在坎坷的生命之路上,勇敢的一直走下去。 译者:旅行的蝴蝶 文/David Ropeik 【本文由壹心理用户旅行的蝴蝶 翻译,非商业转载须保留译者、壹心理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壹心理】 温暖延伸 心理FM:我怎么舍得离开北京? SOS:《一封来自心理FM 的求助信》 下载:心理FM手机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