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建的群里来了一些不速之客,他们从来不参与群里的话题讨论,也不和其他群友聊天,但却时不时重复地发同一个营销号的文章,标题都是 "马云也惊呆了""任正非都说不可思议"之类的钓鱼文,有时甚至一天内连续多次推送同一篇文章。有些群友看不过去,特意"@"他们,让他们不要再发类似文章到群里,但他们丝毫不受影响,依然执著地每天在群里经营着自己的"业务"。 为什么群友的提醒和警告都如石沉大海击不起一点波澜?原来,这些微信号大多数都是"机器人",也就是被程序控制的、自动定时发送广告的微信營销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营销号。营销号的本意 我观察了一下,喜欢在微信群里用 "机器人"营销的,除了商业机构外,大多数是一些培训咨询机构。我不知道如此"营销"效果如何,也只能大概揣摩一下它们的心理。 使用"机器人"进行营销,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成本低。试想,你要雇佣真人营销,用人成本是极高的,换算成获客成本就又高出一些。但是真人散布信息的范围以及发布信息的频率却未必很高;如果用"机器人",那么这方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信息散布范围广,可以采用广种薄收的方法,如果在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五百人的群里发布同一条信息,理论上可以被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看到。而哪怕只有1%的人前来咨询,来咨询的人当中有1%能成交,那么这些机构每天也能接到不少订单。而且这些订单一般价格还不低。如果是一个很小规模的企业,每个月靠这部分收入保证生存也是没有问题的。这些企业甚至还能以此为基础,积累起后续发展的资本。 因此,从营销号的作用本身来说,这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低成本营销手段,特别适用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只需要通过不断加群,就可以把自己企业的影响力扩展出去,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无成本地在市场上得到推广。营销号的变质 营销号从营销手段变成各个群里垃圾信息的"生产商",所用的时间很短。最近我在自己做管理员的一个群里,在一个星期内已经删除了40多个此类营销号。 其实我对营销号还是很宽容的,一般只有三种情况我才会踢掉: 第一是涉嫌违法的。比如暗示可以花钱买到各种来历不明的资质证书的。 第二是在群里发布其他群的链接拉人,或者发布换群信息的。这种公然挖墙脚的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三是一个推文(广告)重复发。比如某篇文章每天发两遍,已经发了大半个月了还天天在发,连广告语都没改过,都是"这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推荐给大家"。大半个月,背都背下来了,还有人会去看? 正是这类过度营销的行为,使得一些营销号被大家深恶痛绝,也占用了很多网络资源。毕竟每个群的人数都是有限制的。虽然不是每个群都会满编,但是如果你打开一个群,连着翻动几页都是这些营销号的重复广告,估计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不会在这个群里说话了。逐渐地,这个群就会变成沉睡群。 因此,病毒式的营销号其实就像外来有害物种,会逐渐让一个充满生态多样性、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变得死寂一片。这样的营销号无论在哪个群里都不会受欢迎,连带着这些营销号发布的信息,无论是什么内容,都一并被嫌弃了。于是,这样的营销也就失败了。营销不能过度 在企业经营中,过度营销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在微信群的营销号中有所体现,在其他各种媒介上也有体现。说到底,这都是同质化竞争造成的。当企业把大量精力都放在营销上的时候,对产品的质量、技术进步等就会减少投入。而市场竞争从长期来看,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品质的竞争、技术水平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包括营销号在内的各种营销手段,在短时间内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吸引眼球,提高销量,但是从长期看,企业还是无法完全靠营销手段来赢得市场。 因此,企业在使用营销号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那种仅仅用于定时转发的营销号最好不要用,一方面容易引起观者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也缺乏互动和后续的反馈。随着AI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尝试使用人机互动的营销号,能对受众的需求做出反应,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话说回来,我能在一个仅有200多人的群里短时间内踢掉40多个营销号,而且很可能并没有清理干净,可见这个群已经变成了死群。因此我计划一边慢慢清理这些"机器人",一边会加入一些真正有作用的真人营销人员,使得整个群的生态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其实,识别"机器人"营销号还是有些方法的。很多营销号总是刻意营造成真人的样子,比如用类似真人的名字,或者用一些网络上的美女图片或者从网上能够找到的他人的生活照当作头像。还有些营销号会有统一的标识,比如名字前面加蝴蝶结、红心的,这种就更容易辨别了。至于那些动不动就是"今夜几十万人失眠了""马云也惊呆了"之类的钓鱼文,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化石级的营销钓鱼文居然还在用,一点都不思进取。差评! 不管怎么说,营销要有效果,就要用有效的手段。那些仅靠"机器人"转发广告的营销,其实都是无效营销,还是别浪费网络资源了。 作者 上海仕席咨询有限公司 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