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汉民 陈梦 【摘要】 文章以2016—2018年我国创业板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绝对值指标和相对值指标两个角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全面探讨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创业板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三年间的研发资金投入数量不断增加,但投入强度未见增加;(2)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力度都能正向促进企业当期盈利能力的增长;(3)研发资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滞后效应,但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滞后效应。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业;研发投入;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23-0038-05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21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全球的研发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特征和发展态势,技术更新和产业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长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先机,就必须进行创新。目前世界公认的衡量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研发投入(也称研究与开发投入,R&D)。 2015年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世界排名为第18名,距离"十三五"发展规划所制定的2020年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这两项指标(48.5人和2.1%)与发展目标(60.0人和2.5%)分别相差11.5人和0.4%,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与目标值相差4.7%1。另外通过查看各年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报告》,我国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总额(R&D)从2010年的7 062.6亿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7 606.1亿元。然而逐年平稳增加的研发投入为什么没有带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理想效果?为何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当前研发投入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究竟如何?研发投入带来的只是营业成本费用的增加还是更多营业收益的增加?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且缺乏对研发投入要素不同导致的产出结果不同的研究。如何合理安排研发投入各要素水平,增加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有效性,进而达到实现企业经营盈利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信息技术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研发投入要素所产生的绩效(本文主要具体到企业盈利能力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总结2016—2018年样本公司研发投入的发展态势,并检验二者的相关关系。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一)文献回顾 通过大量翻阅已有文献发现,目前很多学者都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经过研读发现研究结论并不统一,经过分类梳理,本文将前人的研究观点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大多数研究表明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效应。Griliches(1981)以美国1 000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研究创新投入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通过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Sougiannis(1995)的研究发现,研发支出会影响企业七年内的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尤其是对前三年的企业盈余的影响更加显著,该结论说明了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同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积累性。王维、李宏扬(2019)以沪深A股信息技术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并购绩效有积极影响,并与滞后一年的并购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如David Aboody and Barueh Lev(2006)、吴亦嘉(2019)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第二种观点认同第一种观点中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否认了其中的滞后效应。如张济建、李香春(2009)在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了71家,以其2003—2007年年报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虽然研发投入与企业当期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存在滞后效应。任海云、师萍(2010)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第三种观点与上述两种观点相反,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甚至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Ohlsson在1987年提出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增长悖论观。张俭、张玲红(2014)以我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从企业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两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负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企业以后两年的效益。王君彩、王淑芳(2008),郭斌(2006),陈建丽、孟令杰(2015)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R&D增长悖论观。 第四种观点提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只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还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即增加研发投入的量存在一个临界值,一旦投入量超过某一数值,企业绩效便不再增长。MingLiang(2010)分别利用不同时间、不同市场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投入确实存在一个最优投入水平,当研发投入量超过这一临界值时,由于成本费用的增加反而造成企业绩效的减少。 通过大量参考以前文献发现,近几年的研究结论大多集中在前两种观点。现有研究除了结论不一致之外,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实证研究多采用单一的绝对值分析或相对值分析,未结合两种数值重复检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研究采用的数据多集中于某一板块或某一行业,企业绩效的具体概念模糊、不一致,研究采用的变量指标也不一致,因此相应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片面性,未必适用于其他板块或行业。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采用创业板信息技术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相对值指标和绝对值指標,对当期及滞后一期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情况进行重复实证检验,得到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有利于信息技术业管理者基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做出更加准确、及时的研发投资决策。 [ 1 ] ZviGriliches,Marketvalue.R&D and Pa-tents[J].EconomicsLetters,1981,7(2):183-187. [ 2 ] Baruch Lev,Theodore Sougiannis,Jacob Thomas.On the Informational Usefulness of R&D Capitalization,Amortization[R].Working Paper of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1995. [ 3 ] 王维,李宏扬.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技术资源、研发投入与并购创新绩效[J].管理学报,2019,16(03):389-396. [ 4 ] David Aboody and Barueh Lev.R&D Productivity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M].Measuring Up:Research & Development Counts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2001. [ 5 ] 张济建,李香春.R&D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73-78. [ 6 ] 任海云,师萍.企业R&D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综述——从直接关系到调节变量的引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2):143-151. [ 7 ] 张俭,张玲红.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来自2009—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科学决策,2014,(01):54-72. [ 8 ] 王君彩,王淑芳.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基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2):57-62. [ 9 ] 郭斌.规模、R&D与绩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6,(01):121-126. [ 10 ] 陈建丽,孟令杰,王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2015,(05):67-73. [ 11 ] Ming-Liang Y,Hsiao-Ping C,Sherc P J,etal.R&D Intensity,Frim Performance and the Inentification of the Threshold:Regressionmodel[J].Applied Economics,2010,42(3):389-401. [ 12 ] 王超,蔣萍.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学与社会,2018,8(04):65-79+93. [ 13 ] 邵加庆.关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探讨[J].财经界,2018,(08):87. [ 14 ] 仲为国,李兰,路江涌等.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的报告——201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6,(06):67-78. [ 15 ] 钟凤英,刘欢,赵轩.高管团队特征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2018,(18):71-77. [ 16 ] 李运熙,朱伶俐.试论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创新[J].时代金融,2018,(36):108+117. [ 17 ] 朱丹,潘飞,顾晓敏.中小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盈利能力的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7):180-182. [ 18 ] 姚立杰,周颖.管理层能力、创新水平与创新效率[J].会计研究,2018,(06):70-77. [ 19 ] 胡洁怡.基于企业绩效视角下的研发投入效应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6):23-24. [ 20 ] 孟翠湖,李昊洋.企业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的去杠杆作用[J].商业会计,2018,(23):40-43. [ 21 ] 吴超鹏,唐菂.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6,51(11):12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