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思维》是一本由(美)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著作,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生活·思维》精选点评: ●当时没看懂。 ●翻译略渣…后半部分写得真好!!! ●极赞。 ●给予了建议 使我得以就CY这个问题展开沉思 ●真心想说姜先生译的是个毛线啊....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啊喂.... ●中文版实在看得有点不知所云,只能从只言片语中了解思考的意义。 ●《精神生活》被公认为汉娜·阿伦特最伟大的著作。看着这样的评论,心里很烦燥。我更愿意相信书里讲述了汉娜在这本书所要说的,但显然,这本书并不足以概括她全部的思想和她对精神生活的全部认识。 ●购自上海三联书店, ●翻译太糙,错误遍地 ●跟波伏娃一样伟大并且多才的哲学家。 《精神生活·思维》读后感(一):精神生活·思维 精神活动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因素。就算是高等级动物,精神活动也只停留在浅层次,能吃不能吃,安全与否,是否同类等等。 而人类则不能,可以说自从人类开始深层次的精神活动后,人类才真正成为万物之灵。即《圣经》中的亚当夏娃吃禁果的象征意义。 而精神活动的最初形式就是思维,即收集资料的过程。而世上万物五光十色,如何透过表面看到本质,这就需要思维,这是思考哲学的起步。 此书算是作者的最后作品,本打算写三部,只成书两部。 《精神生活·思维》读后感(二):心智生活,在于用什么心智去思考 哲学家的睿智,在于拥有对社会进步的思考的能力,能让人不再以狭义地"活在当下"为借口,不再服从潜规则的引诱,努力成为广泛的、复数的、受人尊敬"人",简单引用书中的几个例子: 1、站在角斗表演场的演出者、观众之外,做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观察演出者的疯狂血腥、观众的冲动感观,作出"冷血"和冷静的思考。 2、在A:B=C:D联想隐喻中,站在等号的位置,思考等号的存在与否。 3、引用书中卡夫卡寓言《他》 ,论述过去、现在、将来的关系,更现实客观的处理现在: "他有两个对手:第一个来自他的发源地,从后面推挤着他;第二个挡着道,不让他向前走。他同时与二者斗争着,其实第一个支持他与第二个的斗争,因为他要把他往前推;而第二个同样支持他与第一个的斗争,因为他把他向后推。但是只是理论上如此。因为并非只有两个对手,而是还有他自己,但又有谁知道他的意图呢?无论如何他有这么一个梦想:有朝一日,在一个无人看守的瞬间,比如一个空前黑暗的夜间,他得以一跃离开战线,并由于他的斗争经验,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看两个对手相互争斗。" 《精神生活·思维》读后感(三):重返到分離的愛人身邊 讀Arendt這本書,對於歐陸哲學愛好者,充滿閱讀樂趣與思考的挑戰性。 如鄂蘭引了康德的話,說康德在痛擊形上學後卻又預言,形上學將繼續生存下來,人們會重返形上學,「就像人們在爭吵後重返其分離的愛人身邊」("wie zu einer entzweiten Geliebten")。向來說自己不是哲學家,而是個政治理論者的鄂蘭,竟然把晚年最後的力氣用來重述思維與世界之關係。這麼形上學的鄂蘭,我們是否能說她重回了哲學家的陣營呢? 倒也沒法這麼簡單劃分。哲學對於我來說,在每一種意義上都是政治的,尤其是在heideggerian的意義上。鄂蘭重新思考世界、存有、思想之問題,她問什麼使我們思維?思維著的我們,又與行動的生活(vita activa)之間有何關連?甚至,這之中會有什麼倫理的內容?我認為,鄂蘭以反思補足了存有學的決斷論之後的倫理空缺。海德格晚年說「回一步」,由此有的超驗性回到了存有近旁。而鄂蘭從政治理論回到形上學的思想,不是一種突兀的斷裂,或者更把它視為回了一步,沒有這一步她的思想也許無法完備,而這一步,其實也是「重返到分離的愛人身邊」—既是回到哲學,也是回到海德格。 《精神生活·思维》读后感(四):说些不爱听的话 这是一本深藏智慧的书,要读懂它,必须进入阿伦特的世界,与她一起思考她所想到的问题。可惜的是,豆瓣上的很多学人没有如此行,因而读的昏暗不明、不求甚解。一个明证就是,如此精彩的哲学书,居然只有7.8的评分,便可知晓很多学人的确不识货。当然,外文哲学翻译过来之后,其原味肯定有减。但姜志辉先生能将如此晦涩难懂的书译成这样,实属不易。事实上,哲学学习不应对文字吹毛求疵,其要旨在于冥思与觉悟。如阿伦特所说,思维不会有答案,它只能在无限中朝着想要的答案迈进。个人建议,要读懂这本书,可以参看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通论第一卷》、《柏拉图哲学全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如果你的哲学底子很差,那就不要糟践这本书! 我自己收获很多,但若要下笔成文将此书中的观点叙述出来,难胜此任。读哲学最关键的在于对智慧保持敬畏,不要自以为知。因而在求取真理的道路上,我亦将一如既往的追寻。待他年有所积累之后,再以论文归置清楚自己的想法,如此最好。 《精神生活·思维》读后感(五):读汉娜·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 阿伦特的著作更多的是宣导和领悟,而非证明。可以说,这本书是阿伦特对于思想史的一次整理,虽然她并没有给出系统的学说,但是她所传递的洞察却是十分宝贵的。或者说,这是对于思考的教授。 3 由艾奇曼之恶的命题,推进到需要思考。思考,才是通往良知的途径。 阿伦特似乎对于奥登十分喜爱。 20 显现--观察--领悟 21 分配给每一个生物的有限生命时间不仅仅决定了它的期望寿命,而且也决定了它的时间体验;它为一切时间测量提供了内在的原型,不管时间测量如何远远地超越在过去和将来之间分配的时间跨度…我们都知道,随着我们的长大,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快,直至进入老年,岁月的流逝又慢下来了,因为我们开始测量我们离心理上和身体上预期的死亡时间还有多远。 22 生命的演出-》展现本质,然后解体。 39 始终以你想呈现给他人的方式呈现自己,即使你是孤独的,除了呈现给自己,不能呈现给另一个人。 50 胡塞尔对于意向性的研究。 112 诗人"它标志还没有被理解的事物关系,使这种理解永存"。 183 nemo ante mortem beatus dici potest(在死之前,没有人能被认为是幸福的) 从梭论到苏格拉底,阿伦特开始尝试回答。 200 苏格拉底的爱,对抗恶,对于现代的恶的问题的解答。 236
把你的手伸进水里, 伸到手腕的关节处; 眼睛紧紧盯着水盆, 看看你失去了什么。 冰川在碗橱里碰撞, 沙漠在床铺上叹息, 茶杯里的裂缝开辟 通往死亡之乡的路。 --W.H.Au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