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品三国》是一本由柏杨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杨品三国》精选点评: ●一般 ●还算比较认真的还原了历史。 ●文字无趣到极点 ●一般 ●原文:"曹操自幼反应迅速,有谋略,有权术,行侠仗义,行为放荡,不受世俗约束,不经营家产事业,但也看不出他跟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之处。"——《三国志》的"不治行业"是说不经营家产事业? ●翻译三国志+N ●讲的很好 ●注解得还不错。 ●太学术了,可读性极差 ●没读完 罪过 《柏杨品三国》读后感(一):基本是翻译资治通鉴 网上购买的,拿到手十分后悔。基本是翻译资治通鉴的三国部分,且译文十分生硬。不如自己看资治通鉴。 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将古代官职和现代职务相对应,另外对地名也有一些考证。还有就是那些地图了。 柏杨,我还是不怎么喜欢他。 《柏杨品三国》读后感(二):让人有兴趣再看一遍三国的好书 好多年看过《中国人史纲》,柏杨的书人文感特别强,有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觉。对于这本书,组织的特别,先综述背景,在分三方分别讲兴旺和灭亡,再点评人物和事件。 分三方讲述历史,而不是单纯的按年代讲,让读者少了自己点拨历史的感觉,很有新鲜感。但是信息量重复比较大,那么厚的书看起来有点吃不消。 本书战役都配了插图,显得比较专业,而且减少了读者的无知感,真心体谅曹操他们打仗不容易,那时候又没有飞机,有时候航空距离80公里,但是因为要翻山越岭,路面距离就是好几百公里。 《柏杨品三国》读后感(三):品三国 知道柏杨先生的作品,也是通过易中天的《品三国》,当时我便知道柏杨先生也有一部"品三国",而当时的我选择买了一本《品三国补注》,而未能明智的选择此书! 等我借到此书时候,我竟已从一个对三国狂热痴迷的小学生,转为了一个大一历史新生。在图书馆看到此书的时候,真的有记忆倒流的感觉,便不假思索的将它借来。碰巧,我报名了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中讲解《诸葛亮》传,因此对柏杨先生《品三国》中诸葛亮北伐部分做了详细的阅读。而其余的篇章,我并没有全部阅读,而是挑了一些自己感兴趣、或是不甚了解的阅读。就拿诸葛亮北伐部分为例吧,我认为本书的精彩就是较为严谨,却能保有自己的见解。比起易中天的《品三国》,我认为此书较适合喜爱三国、研究三国的读者来阅读,更易中天先生的更适合作为普及,提起大家对三国的喜爱。我尤其喜欢此书注释的三国地图,它是我看过几部三国史书中最为精准的一部。在详细观察地图的过程中,我更加形象地明白了当时的形势。魏延建议兵出子午谷为何"险",奇谋为何不被采纳;诸葛亮为何以汉中为大本营等等等等。我十分推荐边看地图,边阅读相关史料,真的能让当时的战况情形在你脑海中清晰很多! 虽说我现在还未全部读完,但这本书必定是我的"囊中之物"! 《柏杨品三国》读后感(四):政治运作与权力游戏 - 柏扬品三国 刚看到书名,就觉得这应该是本不错的书 "品" – 说文解字, 译 - 评量、评断好坏优劣。如:「品诗」、「品文」。 所以我是抱着极高的心态来看作者如何"品味"这个经典的三国时期. 但读了以后,却发现作者"品"的部分很少(只有括号的部分),真的如作者自己说的,他只是"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吧! 尤其很不习惯他把三国时期的"官位",转换成现在的"官位". 举例而言: 左中郎将 -> 皇家警卫左翼指挥官 ; 工曹 -> 政府行政官 ,等等. 也许很多读者认为这样可以帮助理解当时的职位与背景,但我却不能苟同. 这如同我们把不同的国家制度混淆在一起. 我再举例来说好了, 如果我把总书记 -> 总统,校长 ; 总理 -> 行政院长,学务长 ; 元帅 -> 将军 ; 士官长 -> 曹长. 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但是总觉得少了一种原汁原味, 这也不是我想要且期待的"品"而已. 我原先期望这本书是加入作者的想法与元素,成为另一本"三国", 甚至也可以推翻曹操的阴险, 关羽的忠义, 孔明的智谋 等等. 或是对每个历史事件加以评断,贯穿某件战役的成败分析等. 再者,此书的写法使用"记事本末"法, 我想对于三国历史不熟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三国的始末吧! 不过这也是此书的特色啦! 不能就这样抹灭它. 建议欲读此书者, 先对三国时期有个了解, 再藉由此书的记事表述法, 深入了解历史的内容.共享之. 寻 20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