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间的交流是促进大学进步发展的一大助力。 跻身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脱离不了高等教育的创新土壤。 21世纪的今天是全球化的时代,如何设计新的模型,来解决当今世界的难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每一个层面,将创新作为设计和操作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中美高等教育交流日渐紧密,未来的中国教育将与国际接轨,高等教育,不是简单的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不是在海外建设很多分校,而是如何将一种全球性的问题意识与合作精神,纳入到自身的发展规划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探讨中美教育交流的现状,留学与就业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急需进行的。 主持人:近年来,国际间的交流越发紧密,中国与外国大学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多样,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项目、教师与学生互换交流等,现在有请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生中心主任赵立英、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院长兼主任Lori Rosenkopf,向我们简单讲述高校间的学术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生中心主任赵立英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生中心主任赵立英:在这里,我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向在座的各位介绍近年来的交流合作现状。 北京科技大学因钢铁而建,因钢铁而兴,在新的时代下,我们与时俱进,提出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的新的办学思路。 "国际化"是学校一直关注的重点,因此围绕这方面,学校进行了很多工作。现在我们学校已经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的16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例如跟英国的德蒙福特大学建立了创业产业孔子学院,和印度的塔卡钢铁集团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等等。除此之外,在2017年,我们建立了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下设六个中心,其中四个中心的主任都是从国外聘请的,分别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的院士、加拿大的院士以及全球百强癌症外科的专家。 在教师的交流方面,我们也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鼓励老师进行联合培养,鼓励教师举办或者参与高层的国际会议、国际交流,支持聘请高层次的人士和团队来我们学校访问。 除此之外,我们与外国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国家间的研究,为此,我们设计了很多的项目,鼓励学生走出去,尤其是鼓励博士生走出去,了解国际前沿的联盟动态,也提升一下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例如我们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有深度、密切的联系,共计200多个学生已经派到那里去深造,那边也有十五批次的人到我们这儿来实习和文化交流。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院长兼主任Lori Rosenkopf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院长兼主任Lori Rosenkopf:中美两国的学校在学术交流上,有许多例子,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上,中美两国的高校都在积极促进各种互换合作、教学交流。首先,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世界各大名校均有合作项目,与中国同样如此,比方说北京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硕士ISHD 项目。 学校有CURF研究中心,学生可以申请不同的研究项目。学校也有很多国际实习项目的机会,其中全球实习项目(Global Internship Program)涵盖为期12周的前往世界各地的实习,各种主题都有,例如新加坡项目、Huntsman项目等,当然,入选的条件是必须要流利地说一门外语语言,在这个项目里能有很多去别的国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宾夕法尼亞大学的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历史已经延续百年,拥有很多成熟的项目,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学校也在开展很多新的项目。而在学生的实习指导和实习申请上,学校每年的暑假会有Forerunner,即邀请高年级学生在中国与即将留学的学生见面,而校内也有很多中国学生或者国际学生的组织,较出名的有国际学生会议(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mbly)、沃顿中国组织(Wharton China Association)、宾大沃顿中美峰会等。 沃顿商学院也有很多学生社团,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比如沃顿金融社团(Wharton Finance Club)、沃顿投资交易组(Wharton Investment Trading Group)、宾州投资联盟(Penn Investment Alliance)、180度咨询(180 Degrees Consulting)等。 总而言之,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在国际间的高等教育交流是可以满足来自全世界的学生的需求的,而学院的实习指导也走在世界前列。 主持人: 2017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60.84万人,而各类留学回国人数达48.09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近几日,澳大利亚使馆就举办了一场就业活动,帮助归国的澳大利亚留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工作。 近些年,除了名次、专业、国家外,就业的便利性已经成为广大留学生选择的新目标,这一现象反映出什么样的教育变革 呢? Unicareer创始人兼CEO余佳 Unicareer创始人兼CEO余佳:我是美国的留学生,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在别人的眼中,我一直是一个学霸,自名校毕业,在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工作,似乎有一个一帆风顺的未来,但我创业的理由,也正因为此。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校与职场的差异相距十万八千里。举个例子,除了立志要进行研究以外的学生群体外,大学中学习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高等物理等学科在职场里使用得少之又少,那么如何将学校所学与未来职业进行连接,如何让学生知道,未来从事的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我创办Unicareer的初衷。 中美教育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国的传统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包容性较差,读好大学,找好工作,让父母骄傲,是传统教育的理念,而选择哪些学科,学习哪门专业不是学生考虑的。 但美国的教育则不同,美国高中阶段的学生,会想该如何用我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去倒推回我的大学,我应该选什么样的专业,我应该主修哪些专业,我应该辅修哪些专业,他们其实想得非常远。 因此,在2018年,中国有将近1000万毕业生的情况下,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找到好工作或者对口的工作更加不容易。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实习是试错,是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一种方式,因此,学生们可以多进行一次尝试。除此之外,实习越早规划越好,其实在出国之前就开始进行相关的一些规划,包括中英文语言能力,相关的技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