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杨红霞 本报记者 徐文婷 心比人平均老13岁 一个人的心脏年龄和他的实际年龄应该是吻合的,但由于城市化、现代化等原因,人们过多地暴露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导致心脏过早衰老。一项对17.7万人心脏年龄的跟踪研究显示,受试者平均实际年龄为53岁,平均"心脏年龄"却为66岁,较实际年龄老了13岁。而且,男性心脏更易衰老。受试者中,男性平均实际年龄为54岁,但"心脏年龄"为69岁;女性平均实际年龄为53岁,"心脏年龄"为63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心脏是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计算的话,心脏一生昼夜不停要跳近26亿次。若将人体比作汽车的话,心脏就是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心脏早衰意味着发动机提前老化,即使外表保养得再光鲜亮丽,也会因动力不足而进厂维修。发动机超龄工作,可随时换新的,心脏早衰却没办法焕然一新,只有平时多加爱护,才能让心脏保持年轻态。更值得强调的是,心脏是全身的"营养泵",一旦它衰老了,泵血功能降低,身体各部位也会随着供血不足逐渐老化,比如胃肠道功能减退,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肾脏功能受影响时,会出现夜尿增多、少尿或下肢水肿;肺功能减退会出现呼吸困难,人体血氧含量随之降低,进而导致心脏不得不加速工作来促进血液循环,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心脏年龄变大,意味着致命性心脏病和中风风险也会增加,死亡年龄可能因此提前。 心血管病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了让公众"知风险,早干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发起了"健心行动",公众可通过公众号进行"心脏年龄"测试。虽然不能仅靠几道题就准确计算出心脏的寿命,但可对心脏"超龄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 几大因素催心老 通常来说,人的心脏机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对于男性来说,55岁左右是心脏的"高压线",女性则是65岁,但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会大增,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 张海澄表示,除了年龄、性别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影响心脏年龄的危险因素还有几十种,令人欣慰的是,其中大部分是可以自我改善的。例如,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是心脏不可避免的"催老剂",但女性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更高,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因此低于男性。对中国居民来说,"三高"、吸烟、肥胖是最凸显的危险因素,也是可防可控、最易改变的因素。 高血压。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若对高血压不加以控制,会导致心肌肥厚,全身血管受损,随着时间推移,心脏会因不堪重负而发生衰竭。研究显示,70%的心衰由高血压所致,还可能出现与之相关的冠心病、房颤等并发症。 高血脂。我国约1/3的成年人血脂超标,这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动脉又会引起心肌缺血,使心脏功能减退。当血脂高到一定程度,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若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血栓、心梗。 高血糖。高血糖会引起体内代谢改变,导致血管内物质逐渐堆积、血管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会造成心肌缺血。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心搏出量增加,引发高血压;若烟草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会使血液含氧量降低,最终可能诱发心梗。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心梗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 肥胖。肥胖者由于脂肪堆积,循环血容量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肥胖还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细胞脂肪沉积、心室壁增厚等。 心脏早衰有迹象 发动机过载会发烫、冒烟,心脏疲劳时也会发出求救信号。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进行预防或治疗,对健康非常重要。 胸痛胸闷。这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信号,多发于左前胸,一般为持续几分钟的闷痛或压痛,尤其会在运动、饱餐、受凉、吸烟时发生。有些人症状不典型,只是感到气不够用或上腹痛、肩痛等。 心慌气短。运动后,如连续上三层楼、做一般性家务等,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并出现呼吸急促、心慌等症状,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解,可能是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 不能平卧。这是典型的心脏病表现,病情稍轻者可能出现平卧时呼吸困难,换成较高的枕头或半卧才觉得呼吸顺畅;病情严重者不能平卧,甚至在睡觉时憋醒,坐起身才能缓解,有时还可能伴有咳嗽。 疲乏无力。觉得浑身没劲,运动耐力明显下降。 下肢水肿。若脚背、脚趾、踝关节等部位浮肿,一般两侧对称,用手指按压后出现小坑,说明心脏功能可能不好。 面部变色。突然出现脸色灰白、嘴唇或鼻尖等部位发紫,也可能预示着心脏出了大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红霞提醒,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建议及时就医,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心脏减龄定计划 "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做到"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也需要长年累月地坚持保养。怎样做才能减慢心脏"衰老"的进程呢? 定期体检。杨红霞表示,体检能及时发现心血管异常。普通人每两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即可;有心脏病家族史及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平时要养成摸脉搏的习惯,如早上醒来、胸闷心悸时,要有意识地通过脉搏了解心率。若频繁出现心率过快,应及时就医。 留心三高。建议大家提高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防范意识。英国高血压协会专家凯瑟琳·珍纳表示,测量血压是延年益寿的第一步。提倡家中备个血压计,18岁以上成年人每个月自测1次;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达标也应每周自测1~2次,观察血压变化;如果血压未达标或有相关症状,最好每天测1次,并及时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科学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果。一项针对我国50万人的研究表明,与不吃和很少吃水果者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低40%。做菜时少放盐,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如果觉得味道淡,可用蒜、姜、醋、胡椒等调味。肉类尽量以三文鱼等深海鱼为主,减少猪肉等红肉的摄入量。 戒烟限酒。研究显示,戒烟对预防心血管病复发的作用显著,戒烟24小时就会出现血压下降、心跳变缓等积极改变,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喝酒会使心肌失去弹性,心脏扩大,胆固醇升高,伤害心脑血管系统,所以必须限制饮酒。 多做运动。与不运动的人相比,每周做中高等强度运动的人,缺血性心脏病风险下降64%。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如跳操等。久坐的上班族建议至少每个小时起身活动一次,以保持全身血液流通顺畅。即便患有心血管病,也不要因此放弃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地锻炼。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家里常备一个体重秤,家人间相互督促,控制体重,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戒躁戒怒。坏情绪是心脏的大敌,建议遇事不急躁,心情不好时多和家人朋友沟通,想发脾气前先数10个数,平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