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南北朝时期发生的这个侯景之乱,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毕竟这个叛乱事件对于南北朝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但是对于南朝和北朝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张了,而且还加强了南弱北强的形势。那么这个侯景之乱对于南朝和北朝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528年,控制朝廷之后的尔朱荣对当时最大的义军武装——葛荣部发动了长途奔袭,此举虽然大出葛荣等义军首领们所料,但当双方在滏口遭遇时,毕竟尔朱荣军的人数大大少于对手,因此临阵搏杀时的气势成了战役胜负的关键,作为全军先锋的侯景在此役中显示了自己的勇气,不但冲锋在前,更在混战中俘获了对方首脑葛荣,得到了尔朱荣的赏识,战后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开始了地方大员的生涯。 此后连续发生了尔朱荣被杀、尔朱氏反扑、高欢反叛尔朱氏等诸般重大政治事件,身为尔朱荣昔日部下的侯景却始终按兵不动,直到高欢以维护北魏皇室为名、发动对尔朱家族的讨伐战争时,侯景却率军前来投奔了高欢,这次的站队再一次及时,又一次显示了侯景政治嗅觉的敏锐。 成为高欢部将后,随着诸次战役中的展开,侯景表现出了不同于高欢麾下高敖曹、窦泰、韩轨、彭乐等悍将的有勇无谋,成了高欢可以给予独当一面的少数将领之一。尽管高欢始终并没有完全信任侯景,当有一次高欢大军击溃宇文泰部后,侯景自请率部下精骑追入关中,高欢妻子娄妃就曾密告:"果如景言,景岂尚有还理?得一黑獭,失一侯景,究有何利?"…但是在以宇文泰为首的关西诸将的威胁下,尽管高欢猜忌于侯景的智勇,却依然不得不重用于他,以其为司徒、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独立统治河南地区。 这脆弱的隶属关系,在高欢去世后立刻不复存在,高欢之子高澄依父亲临终前的遗策,准备图谋剪除侯景势力,而侯景本就与高澄关系不好,加之始终保持警惕,双方的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来彻底解决了。侯景的这次反叛,曾事先联络了宇文泰等,但关中那些柱国将军们同样对侯景猜忌不已,在战争中袖手旁观,寡不敌众的侯景只好以残军南投梁朝。而刚愎自用的梁武帝异想天开地企图凭借侯景一军的力量,北伐中原成就自己的功业,然而梁朝与侯景的联军在高氏大将慕容绍宗的攻击下,惨败而回。其后正当侯景召集势力准备寻机复仇之际,却传来梁朝朝廷要与东魏和解的消息,侯景对此非常不安,为了试探朝廷的意图,侯景假冒高澄写信,提出以被俘的梁朝将领萧渊明来交换侯景,梁武帝接信后不疑有诈,扬言可以接受。侯景侦得此讯,大怒若狂,终于再举叛旗。 由于梁朝腹地已多年没有战乱,武备松弛,故侯景本人马不多的叛乱,却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攻城略地、大掠三吴,还攻进了首都建康城。困守台城的梁武帝饿死后,侯景先是另立君主、强娶公主、自封"宇宙大将军"。后干脆自行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太始…不得不说,一项颇有政治头脑的候大将军这次是利令智昏了,直接篡位的结果就是,梁朝各地的实力派全都不予承认他这个逆贼,纷纷起兵讨伐,而其自身的实力又因三吴残破而大为衰落,失败的结局就此注定了。史载:侯景死于败亡路上的部下反叛,尸体的双手被王僧辩下令交给北齐国主高洋,头颅送至江陵,尸体在建康街头暴露,任由当地百姓分食殆尽,据说连其妻溧阳公主也愤然吞吃了他的肉。梁元帝萧绎下令将他的脑袋悬挂在江陵闹市上示众,然后又把头颅煮了,涂上漆,交付武库收藏。 可以说侯景此人的一系列政治行动,对当时统治中国地域的三个政权机构:东魏、西魏和梁朝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推动了它们各自的历史进程发展,尤其是对南朝的梁王朝的破坏力非常巨大,其多年积累的国家和三吴地区民众的财富,都在侯景之乱中损失殆尽,国力衰退、地方实力派却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其后退居江陵的梁王朝在面对西魏大军攻伐时,东南地区竟然没有勤王之师及时应援,导致了国灭君亡的惨剧再次发生,后取而代之的陈朝更是南朝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代割据小朝廷…我们在读史时常常有一种感觉,一些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政治事件的发生背景,往往是偶然因素所致,亦或是与某些关键历史人物的秉性、机遇紧密相连,故而英雄造时势、枭雄带灾难,本文的主人公侯景一生的轨迹,尤其是最后的疯狂,也带有一种无法完全解释的宿命论,这对他自身是一个悲剧,而对于曾多年逃脱战乱纷扰、安居乐业的江南百姓们,则是一场可以称之为"天降"的惨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