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西游记里为什么经常提到锦衣卫唐朝有锦衣卫吗


  很多人都知道,锦衣卫是明朝时期朱元璋设立的一个机构,后来废掉了,朱棣时期又重新建立起来,一直到明朝灭亡。锦衣卫每次在影视剧里出现的时候,似乎总是会与一些很不好的词挂钩,人们对于锦衣卫的想象也都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在《西游记》里面,故事背景是唐朝时期,但是为什么却也会多次出现锦衣卫这个词呢?难道唐朝时期也有锦衣卫?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西游记的不严谨
  《西游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话色彩的小说,也是最经典的小说之一,它所达到的高度前无古人而后很难有来者,作者吴承恩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神话世界,里面的角色多达上千,而且各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形象与情感。《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唐朝时期玄奘法师传播佛学的故事为基础,而后从宋朝、元朝、明朝的诗词歌赋和传说故事吸取灵感编写而成的。
  这部小说即使在当时是一部禁书,但是还是阻挡不了人们去欣赏它的想法,一直到现在成为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翻拍的电视剧也是每年假期必播的,但是我们逐渐发现《西游记》中还是存在很多细节性的错误,比如在六十二回唐僧一行四人提到了一个唐朝还不存在的名词——锦衣卫,原文是"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众所周知锦衣卫是明朝才建立起的机构,而在唐朝是没有可能出现这个名词。
  明朝是一个小说盛行的年代,这个时期的人们每天的娱乐来源就是各式各样的小说,所以明朝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时期,但是明朝小说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不严谨。那个时期的小说家创作小说没有现如今的高科技工具,而且一旦创作长篇幅的小说就会难免出现错误,比如《西游记》一样将明朝的东西加到唐朝的故事里,而且有很多类似于《西游记》这样的小说在当时为了能够大量出售,会添加一些与当代的东西和思想进去。
  2、西游记为什么有锦衣卫
  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的机构,其他的王公大臣都无权干涉他们的任务,皇帝处置王公大臣就会派遣出锦衣卫,锦衣卫在明朝是一种令人恐惧的代名词,他们心狠手辣冷血无情,明朝时很多人都对锦衣卫恨之入骨。那么吴承恩为什么要将锦衣卫加入到《西游记》的故事中?这就是吴承恩对于当时社会中锦衣卫带来的不良风气的一种批判,朝廷已经被锦衣卫这个大蛀虫侵蚀得千疮百孔,用锦衣卫来影射当时明朝的社会现象。
  类似于《西游记》的这种情况在明朝的很多小说著作中都有出现过,这其实怪不得那些作者,这是从古至今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像《西游记》中存在锦衣卫这样的词汇,并不是因为作者对于历史问题考虑得不严谨,往作品中添加一些其他元素并不是坏事。就如同吴承恩用笔锋抨击明朝社会现象一样,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就在能否以文笔的形式反映社会问题,而吴承恩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西游记》原文中还有一句话叫"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大致意思就是不管文还是武,都不怎么样,吴承恩生活的时期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嘉靖皇帝在历史上评价不是很高,他是个信奉道教的人,但是对于国家大事确实不怎么上道,也是因为他是道教的铁粉,《西游记》才会成为一部禁书,因为里面有的情节就是在贬低道教。《西游记》不仅仅是奇异,更多的是讽刺现实,书中写唐朝,其实暗喻明朝,这种隐喻足以让人拍案叫绝。
  3、明朝灭亡后锦衣卫还存在吗
  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也没了消息。因此很多人认为,锦衣卫这个机构是被裁撤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并不是。其实在清朝甚至是民国时期,锦衣卫一直存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大家不知道而已。
  清朝建立之后,清朝统治者依旧效仿明朝制度,保留着锦衣卫。第二年,顺治皇帝大概是想和明朝撇清关系,于是将锦衣卫更名为銮仪卫。不过清朝的銮仪卫和明朝的锦衣卫又有着不小的区别,清朝的銮仪卫主要负责皇帝出行时的仪仗工作以及安保工作,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卫队。
  而清朝的特务机构则是另一个组织,名叫粘杆处,也就是小说中常见的"血滴子"。该组织由雍正皇帝建立,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大街小巷收集民间对朝廷的议论,然后回馈给皇上。但是粘杆处和明朝锦衣卫不一样,它没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只有传话的权利。而且粘杆处的规模很小,根本不能和眼线遍布全国的锦衣卫相比。
  到了民国时期,銮仪卫和粘杆处也不见了,但是特务机构却还在。这个时候的特务机构有两个,分别是中统以及军统。这两个机构分工不同,中统主要负责收集政府内部,以及社会方面的情报,而军统则可以算作是一个军事组织,其主要负责收集军事情报。这两个机构虽然任务不同,但是竞争激烈。和锦衣卫一样,这两个机构的权限也不小,也制造过很多冤假错案,导致怨声载道。
  所以,明朝灭亡后,锦衣卫其实还一直存在,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网站目录投稿:绿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