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孩子能说会道经验交流 培养孩子能说会道经验交流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认识世界、感知事物的过程,而认知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我们小学阶段的说话训练是孩子学习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要想会写,先要会说。说是写的基础。"说"每个人都会,张口便说,但"说"与"会说"有所不同,不但要能"说",更要"会说"。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就是对孩子进行说话教学的重要手段。看图说话就是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说话等综合训练,也是为以后作文打下基础。因而从低年级就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经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逐步培养起他对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一、敢说--让孩子勇敢的站起来说话。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地表达的习惯和胆量,一些孩子从小说话爱用方言土语,不习惯用规范化的口语讲话,这些都减弱了他们说话的勇气。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就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训练要求,既让一部分学生"吃得饱"又要使不胆小的学生想说、敢说。更要特别注意那些性格内向、害怕说错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多给他们提供说话的机会。当他们能站起来讲话时,无论讲得如何,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全班同学学习他的勇敢精神。使同学们明确敢讲就比不讲好,使孩子在成功中鼓起说话的勇气。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会说--交给学生一把说话的钥匙。 这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古时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名言,生理学家贝尔纳也说过:"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和才能"。这就是说只有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说话能力有所提高。 (一)第一把钥匙--学会"看"图 "看"是看图说话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图是说话的依据,学习看图说话首先要学会看。要指导学生看好图,必须做到看得仔细,看得有序,看得出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的顺序,并教给观察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能力。一般来说,在定好观察点后,是按从面到点的观察步骤分两个程序进行的。 (1)指导感知面上轮廓性看图。这种指导看图,只要求学生获得画面事物的表象轮廓。一般采用先从整体再到部分的方法,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人到物等等观察顺序,去仔细地看图。如:有一幅图,上面画着一个少先队员和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正在花坛边摘花,少先队员在和她说话。可以指导学生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看那位少先队员和他身边的小女孩、花坛,再看远处的树、假山、水池、乃至天空、云朵等。 (2)指导点上有选择性看图。这种指导看图,是从整体到部分看,老师根据图上所画内容,让学生先说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图意。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性看。它要求学生在看清画面事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住主体,弄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观察认知点往画面的主旨上靠,达到看懂画面的目的。例如上面例题中,应选择少先队员和小女孩这个主体画面重看,至于花坛、小树、假山、水池、天空、云朵可以略看。重看时设计一些辅助题促其观察思考,使学生看懂图意:在花坛边,少先队员教育小女孩不要摘花,从而初步受到"爱护公园花草树木"的教育。 (二)、第二把钥匙--学会"想"图 图画是形象的,儿童看图从感知开始,要让学生对图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想"就是学生看懂图、看好图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让他们学会边看边想,善于思考,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静止的画面看清图画所反应的思想内容,启发他们会合理想象,善于发挥。 看图说话一般分为人物图和景物图。人物图首先指导学生从画面上的人物姿态、动态去弄清楚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怎么干的,结果干得怎么样,然后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了解人物的身份,再从人物的表情神态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从整体到部分,从这幅图到另一幅图的联系去看人物、事物的发展变化等。景物图一般先要从整体上感知图上画的是什么景物,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每一部分,最后有序地把图意说清楚,重点要说清楚景物的主要特点。 指导学生"想"图包括两方面,一是想画面的内容即根据画面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活动,要让学生懂得应想些什么,想的内容因图而异,但基本包括:(1)想画面事件的前部分和后部分,想几幅图画之间的联系,以便把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楚(2)想人物的行动、心理活动和语言,以便把画面内容写具体。(3)想整幅图或几幅图说明一个什么中心。二是想图外之图,即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联想,发挥想象的思维活动。如有这样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吃完香蕉后随手一扔,一个少先队员看见了走过去劝说。可以根据画面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展开合理想象,弄清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从图中每个人的表情动作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然后仔细观察,讨论问题:一是小女孩在马路上乱丢香蕉皮,少先队员看见了,会对他说些什么?二是小女孩听了会怎样想,怎样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少先队员对小男孩的劝告可以从环保、从社会公德方面想,小男孩听后的表现、想法,会说什么也要有所不同。有些特殊的多幅图,我们还可以打乱顺序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作为开头,根据你选择的开头用不同的经过把图串连起来,达到"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如在指导多幅图《放风筝》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先按顺序一幅一幅地看要看清楚有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然后把四幅图连起来,想一想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从放风筝又挂风筝再小鸟取风筝,最后拿到风筝的过程,通过人和小鸟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拿到风筝后又会说些什么?把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连贯起来,同时又选择不同的画作开头,让学生围绕图意往下写,只要合乎情理和事情的发展过程就好。当然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想;要扣住画面联想;想象要合乎情理,不能不着边际地乱想。 (三)、第三把钥匙--学会说图 看图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因此说图,是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会看图,会想图两个训练之上高层次的训练。它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看细了,看全了,理解了,要把图说出来就有条件。要边看边想边说,要在看懂想好基础上说,通过思维能用简短的口头语言清晰通顺地表达画面内容。 看图说话的"图"是学生练说的凭借。老师可在画面上做启发性移动。学生的练说有遗漏时,老师可有意识地指点遗忘部分。如此说图意,学生便能在直观顿悟中说清图意。 看图说话是由视觉引发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语言表达活动。练说时应根据儿童智能发展的迁移规律,细心处理好三种过渡。即说话由不完整向完整过渡;由一句向几句过渡;由单幅简单图向单幅复杂图过渡;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发挥儿童认知层次的迁移互补,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般来说,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对话、自然界声响、是无法表现出来的。练说时必须抓住画面事物间联系,引发学生想象。如上面例题中例如:前面有一幅图,那小女孩在摘花时在想些什么?少先队员是怎样劝?这里正是合理想象的结果,才能使练说生动具体,把画面内容展示无遗。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机的引导学生说:a.先把复杂的图分解成几个部分,先一部分一部分地描述,然后连起来口述,能把难点分散又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b.按看图顺序边讨论边板书表示时间或方位等中心词语,让学生按板书提示系统述图,这样可使学生说得有条理,层次清楚,还可以促使他们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按顺序提出一串问题,让学生按问题回答,这些回答连起来就成了口述作文了。如一幅春景图,让学生看图说清图上的景物,春天冰雪融化,小草变绿,花儿开放等特点,再说一说春天还有哪些特点,有的同学看图后说:春天,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小鸟从南方飞回来,柳树变绿,桃花开了,接着,让学生想象春天会对花儿、小草、青蛙、柳树等说些什么,结果怎样。学生便会借助图充分发挥再造想象进行说话。如:春天对花儿说:"花妹妹,春天来了你应该开放了。"花儿听话地点点头,渐渐地展开了花衣裳。学生掌握了方法,就会提高看图说话的能力。 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让我们用心的为孩子打造这一把把开启看图说话大门的钥匙,让他们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吧! 第二篇:培养孩子能说会道 培养孩子能说会道。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表现。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抓紧这个时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将受益终生。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一般只注重识字教育,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其实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口头语言要比识字更为重要。因为口语能力是丰富知识、发展智能最重要的工具。 孩子对知识的获得主要借助于口头语言,因为他们的知识很贫乏,需要通过多看、多听、多接触许多具体事物来增加知识,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是离不开语言的。孩子在认识这样或那样东西的时候,都需要用语言来标志它的名称、形状和特征等。 孩子除接触事物获得直接知识以外,还要靠听讲故事等办法获得间接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就起着主要的作用。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也都要借助语言。他们经常用语言来迫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是那样的?"等等。一般说,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往往求知欲旺盛,知识面也广,智能发展得比较好。 口头语言能力也是学习文字的基础,口头语言发展得好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在识字、造句、写文章等各方面都进步得比较快。 此外,语言对孩子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往往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喜欢同别人交往,活动能力比较强。相反,语言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则往往沉默寡言,比较胆小,活动能力比较差。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用表现在: 语言能促进孩子交往的发展。重视对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能促进他主动与成人、同龄人交往,能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孩子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的能力也不断提高。语言能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孩子掌握了语言,就掌握了认识事物的工具,能促进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里的发展。 语言能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从小培养他的社会交往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某些社会规则。孩子的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为今后其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打下基础。 语言能促进孩子情感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情绪的良好发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孩子情绪外露多变,控制能力较差。而语言的发展,能培养孩子表达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从而让孩子具有健康的、积极的情绪情感。 第三篇:如何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孩子 如何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孩子 语言是一切思维的基础。0-6岁又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几乎每个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时期"能说会道"。针对各种学龄前儿童开办的"讲故事大赛"、朗读班"" 也层出不穷。要想让孩子"能说会道",家长可需懂一些"道道"。 0-6岁,说影响一生 逢年过节,带孩子跑亲戚,家长总是喜欢叫小孩在大家面前表演节目,讲故事便是一种常见"节目"。如果孩子能把一个故事完整地讲完,爸妈在一边总会觉得脸上有光; 幼儿才艺表演的舞台上,不少孩子的拿手戏都是讲故事。小手捧着话筒,绘声绘色地把一个长篇故事演绎完的孩子,会引来家长观众们的啧啧赞叹:这小孩真强! 以上场景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对"能说会道"的孩子,大家总会万般欣赏。不过,专家提醒我们,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讲精彩的故事。 教育专家罗海洲老师认为,幼儿的语言表达有两层涵义: 一是指表达的能力:表述够流畅吗?用词是否能较确切地表达意思?但比这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也与幼儿的品格密切相关,一个孩子即使口齿不太清楚,但很愿意主动地和别人说话、沟通,从品格的角度来看,这个孩子的表达是应该被肯定的,他自我发展、融入社会的能力也会比较强。 简建萍老师曾经赴国外专门作过有关早期阅读和表达方面的课题研究。她告诉记者,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做到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而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语言是社交能力的一大砝码。因此,0-6岁的语言发展关键期,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言之有"物",靠不断输入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的语言表达,直接取决于他所吸收的素材。 简建萍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又可细分为0-3岁和3-6岁两个阶段。在0-3岁,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输入",就是不断地对孩子讲话,让孩子倾听。当然,输入要讲究量和质,她建议,家长每天起码要有15分钟、最好30分钟为孩子讲一些文字优美、琅琅上口的故事,一定要原文朗读,儿歌、童谣之类具有韵律的读物,也很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兴趣。到了3-6岁,家长一方面需要继续"输入",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孩子的"输出"。这时候,孩子的话开始明显多起来,而且可能会"瞎说",比如在复述故事时,会有较大的偏差,甚至瞎编一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要求孩子"听懂",要允许他"畅所欲言"。 优成长中心的罗海洲也表示,幼儿的早期阅读对他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孩子的表达,关键是要‘言之有物’。物在哪里?一方面来自大量优良的阅读素材,另一方面,孩子要有自己能够自由表达的思想。家长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来限制孩子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讲故事班 重激发兴趣 讲故事大赛、童谣朗诵,时下各种幼儿"口才"培训班、公开赛非常多。专家指出,参加这类社会活动,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 "讲故事大赛绝不应该是竞技赛,孩子需要的是表演赛。这一点家长一定要 ‘拎清’。"罗海洲对记者说,适当地给予孩子上台表演的机会,能够增强他表达的自信。但有些比赛活动过分注重结果和形式,用大人的眼光来设定评判标准,要求孩子"注重台风,口齿清楚,声音宏亮",结果不是把小孩弄得"吓势势"的,就是训练得"装腔作势",反而限制了他表达的发展,不利于将来的成长。简建萍提醒道,在报名参加这类培训活动时,家长应该亲身实地体验,看看这项活动强调技能训练还是兴趣启蒙。如果光是训练技能,就不必让孩子花太多时间在上面。"事实上,‘讲故事’也并不是单纯的复述和模仿,用角色扮演等生动的形式呈现,反而更能激发孩子们对表达的兴趣,增强他们表达的能力。"无独有偶,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正好开展过类似的实践。该幼儿园别出心裁地推出"艺术小社团"活动,让小朋友凭自己兴趣报名参加各类艺术社团,其中的"金话筒"和"梦幻剧场"都是培养表达能力的。"金话筒班让孩子们学做主持人,梦幻剧场让小朋友参与儿童剧的演出,孩子们在这类活动当中,体验到了多种表达形式,兴趣非常浓,效果非常好。"园长宋青向记者介绍说。家长配合 别打断孩子 在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家长培育心切,有时却不知不觉地走入误区。为此,专家纷纷给出建议。 1.要充分创设和孩子交流的氛围。 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指出,家长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下班回到家,一身疲惫,正想坐下来好好休息,孩子却冲过来问你各种很幼稚的问题,不少家长便会说一句"你自己先玩一会,让妈妈好好休息一下",这其实是对孩子很大的伤害,下一次,他想开口和你说话时,便会产生顾虑。 简建萍提出,不少家庭总是理所当然地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洗澡、睡觉,做之前从不和孩子打声招呼,时间一到就把他扔到床上去,这其实也是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 2.不要让孩子产生表达的压力。 宋青认为,孩子在说话、讲故事时,不要对他的语言表述要求太高,话才说到一半,就指出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而是应该先让他大胆地讲出来,然后用"做榜样"的方式予以纠正。但也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可爱,故意模仿他奶声奶气的样子,这更需要避免。孩子缺少了正面示范,可能会养成终身难改的错误的发声习惯。 3.孩子"自说自话"、"胡言乱语"要多倾听,少干涉。 孩子在6岁以前经常会自己重复说,或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说些没有意义的话。这时,家长不要粗暴地去打断,而应顺其自然,让他充分发挥。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同时,家长也要多留意倾听,及时注意到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四篇:让农村孩子也能说会道 让农村孩子也能说会道 重庆市开县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彭睿懿 摘要:在农村学校,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开口大胆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此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策略 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如何才能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该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自然会加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二、话题设计,独具匠心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教师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让他们有话要说,乐意说,因此在话题的设计与挖掘方面得多花点心思,多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从日常生活中摄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口语交际话题的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世界,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有趣,才会乐于参与。 如"母亲节"到了,可以要求每位同学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打开话匣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对母亲的理解和爱都"倒"出来,从而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其他如"教师节"、"老人节"、"国庆节"等节日都可以设计出类似的话题,既不刻意做作,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发布小小新闻,介绍一位亲人,当当节目小主持人。提个小小建议,诸如此类话题都可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业余生活中选取,以满足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需要。也可以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话题,因为这些内容往往为大家所关注,街头巷尾议论较多,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符合其生活实际与发展需要,更能增强其口语交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训练方式,多种多样 口语交际训练即可和读写训练相结合在课堂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进行。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形式,缺乏新意,就不能让学生"说"兴大发。 同样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教师可以采用与众不同的创造性复述方式;或变换角度,或变换文体,或变换结构。这样做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样是课堂上的互问互答,既可以采用学生问教师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问多答或抢答的方式。这样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能促进质疑问难能力的提高,还能锻炼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同样是同学之间的辩论,既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开放"的方式。开放的方式就是除了"主席,计时员"以外,在场的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你辨我驳,多方受益。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不断探究,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一定能彰显出他的勃勃生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灿烂明天一定会如期到来。 第五篇:孩子我喜欢你的能说会道 孩子,我喜欢你的"能说会道" 忘了是从哪儿看到的这句话了:"是人才的未必有口才,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觉得挺有道理的。相较起那些木纳、见到老师就躲开的学生,似乎那些爱说话的学生更受老师喜欢。在现实工作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谈笑风生的人总是让人很羡慕,无论是在熟人圈子还是陌生的场合,他总能很快的打开场面,让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他,倾听他。在现今生活状况下,我想,要想让学生拥有好的口才,善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重要。 一、课前三分钟的说读讲课前三分钟的听说是最有效的口语训练形式。每节语文课前,按座位顺序,有两人来台前说读讲励志故事,推荐一句名言或一本书,要说出推荐的理由,背诵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之后,消除颠三倒四、东拉西扯,说话没有条理,缺少层次,含糊不清等毛病。 二、朗读指导,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平时上课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我力所能及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要求学注意通过语调,节奏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力求自己读出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训练复述在朗读的基础上训练复述,复述课文并不是背诵课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复述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不同文体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并精心地选词造句、组织安排材料,通过自己的口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生动地叙述出来。例:复述《木兰诗》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复述时对课文进行细致合理的想像。当我问到人们得知木兰是女孩会有哪些反映这个问题时,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像空间,他们绘声绘色地表演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与回答,或者学生间的争论,都可以看成是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当教师的要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爱说和会说,逐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能说会道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