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脉穗螟又叫"钻心虫"、"蛀果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槟榔等棕榈科植物的花和果实,引起落花落果,可造成40%~50%的产量损失,严重者达95%以上,个别植株绝收。此外,幼虫还可为害槟榔心叶及生长点,造成整株槟榔死亡。红脉穗螟对槟榔有哪些危害?红脉穗螟长怎么样,一般什么时候发生?种植槟榔如何防治红脉穗螟?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红脉穗螟对槟榔的危害症状 主要以幼虫为害槟榔的花穗。在槟榔花苞内等隐蔽场所集中蛀食危害,吐丝结缀虫粪制作險道藏匿于其内,虫粪不易掉落,被害花穗坏死干枯及果实提前脱落,果内充满虫粪,在果实上或幼嫩花穗上还可造成流胶。有时受害花穗的小穗顶端变畸形,过度生长呈扁平手掌状。部分幼虫可进人顶梢生长点为害,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植株顶梢叶片皱缩畸形,呈现束顶症状,受害严重的植株顶梢枯死;少数幼虫进入内层叶鞘为害,在内层叶鞘表面形成明显的覆盖有虫粪的隧道,被害株生长严重受阻甚至衰弱死亡。 二、红脉穗螟特征 雌成虫体长12毫米左右,翅展23~26毫米,下唇须长,前翅灰绿色,中脉、肘脉、臀脉和翅后缘具玫瑰红色鳞片,中室区有白色纵带1条,外缘有1列小黑点,中室端部和中部各有1枚大黑点,翅面散生零星小黑点,翅外缘可见两条明显的银白色斑纹。后翅及腹部背面橘黄色,腹面灰白色。雄虫体较细长,体长11毫米,翅展21~25毫米,体色较浅而鲜艳,下唇须短,翅外缘两条银白色斑纹不太明显。后翅前后缘密布黄褐色长绒毛。卵椭圆形略扁,具网状花纹,长0.45~0.67毫米,宽0.4~0.4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至橘红色。幼虫体长18~23毫米,体圆筒形,灰褐至黑褐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臀板黑褐间黄褐色。腹足趾钩为双序缺环(臀足为三序横带)。蛹长9~14毫米,赤褐色,背面密布黑色颗粒,沿背中线有1条明显的褐色纵脊;前后翅芽分别抵腹部第四节和第三节后缘;腹末有锥状突起4枚。雄蛹生殖孔两侧各有一乳状突起,雌蛹则无。 三、红脉穗螟发生习性 槟榔红脉穗螟在海南岛一年发生10代,在田间世代重叠,无明显的越冬或越夏现象。幼虫1~5龄,个别6龄,大田幼虫每年在6月底至7月,9月底至10月初出现两个高峰期。成虫于18时后开始羽化,羽化后第二或第三天交尾。成虫具弱趋光性,昼伏夜出,0~5时最为活跃,求偶、交尾活动频繁。交尾后次日开始产卵,卵产于佛焰苞基部、花梗苞片、花瓣内侧、心叶、果蒂部等缝隙或伤口处,雌虫产卵量为81~220粒/头,平均125粒/头。受精卵在温度29℃左右、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条件下,孵化率为86%~98%。幼虫行动敏捷、畏光。老熟幼虫在被害部位吐丝结缀虫粪啮屑作茧,1~2天后化蛹。 四、红脉穗螟防治方法 1、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株行距为2米x2~3米,亩植111~167株为宜;冬季清洁槟榔园,砍除园内的杂草和灌木,使园内通风透光,清除虫害致死的植株,减少越冬虫源;花期及时摘除凋谢的花穗、老熟未落花穗苞叶及被害花穗,集中烧毁,降低虫口密度。 2、化学防治:依据当地大田幼虫出现髙峰期的具体时间,每年在幼虫发生高峰期轮换选用90%敌百虫1000倍液、25%敌杀死2500~5000倍液、20%速必杀丁2000~4000倍液、25%杀虫双250~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1200倍液等喷施花穗,同时注意保护天敌。 3、生物防治:红脉穗螟在花期或幼果期可应用苏云金杆菌乳剂100倍液加3%苦楝油喷雾,也可开发利用姬蜂科等寄生蜂来进行生物防治。 以上就是中国三农网介绍槟榔防治红脉穗螟的方法,如您有更好的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 原标题:槟榔如何防治红脉穗螟? |槟榔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