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一个人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对今后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大学期间培养的素质在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高校营造人文氛圍,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将技术训练取代人文教育,将科技教育用以替代文化的熏陶,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略人文素质培养,致使高职学生文化素养及人格品质的缺失,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及意志的形成,简单而言就是立德树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人文素质工作构建体系,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道德水平的人才。本文从人文素质及其重要性、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做一些探索,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及其重要性 一个人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对今后的工作能起多大作用呢?应该来说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大学期间培养的素质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那么如何将四者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呢?根据教育发展形势来看,应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呢?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不仅仅是对人类社会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研究,也是对个人知识和价值的认识。 人文精神对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第一流的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更大。"所以,一个要想有成就的人必须把人格道德放在第一位。而一个人美好精神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塑造、人格的升华,无不得益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和气节。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虽然中国自古有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易经》)的人文教育传统和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但由于受西方文明的冲击,使我们许多丰富的传统资源被边缘化,甚至消失殆尽,特别是西方腐朽文化和"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另外,从科学思维方式和艺术思维方式关系来看,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创新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因为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素养来看,科学和艺术原本就是难于分离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科学与艺术只是认识世界的两个不同角度,两者互相贯通,互相促进。钱学森对于科学事业与艺术相结合的思维过程有一段精彩的分析: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先为艺术,后才是科学。也可以说:科学思维十艺术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休系,为科教兴国战略输送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际之交,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出的伟大战略决策。 就高校而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育为目标,确定改革的方向、措施、步骤。为此,应该实施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有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必需的人文知识和素养。 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当前,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高校的普遍关注,各高校正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众所周知,任何教育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是如此,人文素质教育应超越单纯的文化知识填补活动,更加关注人文文化的内在教育价值,关心受教育者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内化。因此仅仅靠开设文科课程进行课程上的灌输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在高校必须营造一个浓郁的人文氛围,在此氛围中熏陶学生,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应该来说,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人文氛围的营造不应该用一种生硬的统一模式,各高校情况不同,要在具体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但总的说来,人文氛围的营造主要包括转变思想、加大资金投人、加强人才培养、改革课程设置、鼓励第二课堂、开设人文讲座、举办大型活动、优化校园环境等。 1.营造人文氛围的关键在于指导思想的转变,必须正确理解人文素质教育并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有许多人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不过就是多开设几门文科类课程。诚然,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中,人文知识获取是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学几门文科类选修课就能提高多少人文素质,如前所述,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课程、活动、讲座、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作用,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必须明白: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但远不能满足于这个水平。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难以直接地、明显地对社会经济起促进作用,更难满足人们立竿见影般的功利需求。然而,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与人类发展相伴而生的精神现象,不仅满足着人类与物质需要同等重要的精神需要,而且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着理论上的思维方式。只有既精于科技,又精于人文,才能真正地全面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力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人文素质教育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所以说,搞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在于转变思想。 2.增加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重视不能是一句空话,应该说,增加投入和人才培養是施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使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学校必须增加教学投入。同时,教师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是营造人文氛围的重要方面,高校必须重视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通过岗前培训和教学公开课等形式,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入人文素质教育精神的能力,努力把人文素质教育导人专业教育之中,在教学实践中,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营造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优良环境。让每一位教师自觉自愿地去领悟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并在行为中体现其精神,做到既能精研教材教法,又能给学生以器识抱负的培养。 3.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专业课渗透、增设人文必修课和人文选修课。选择专业课教学为载体,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去,通过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机地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它是教师通过对知识的传授,从中挖掘出具有人文思想性的成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教育不应拘泥于每门课程的完备体系和过分具体的研究方法,而应更多地作为一种知识和载体向学生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或)方法论思想,为囿于知识一隅的学生,开通向隅外桃源的通道,为他们建立整体的科学体系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知识、思维和价值上的帮助。 4.举行讲座和大型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著名人士来学校举行讲座,也是营造浓厚人文氛围的重要途径。活动的开展可以由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团委牵头组织;还可以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和参与,所有这些活动,都会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5.优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把握校园文化主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三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建立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在不断满足文化消费的同时,引导校园文化由娱乐型向知识型和科技型转化。要创建高品位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要有计划地在校园内修建人文艺术景点,公共场所悬挂教育大师们的塑像与格言,主办各种有意义的学术讲座、科技文化活动,活跃学术氛围。要努力创造一个卫生、整洁、绿化、文明的优美环境,发挥环境对育人的潜在作用。 总的说来,在高校营造人文氛围,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校上下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对营造人文氛围加大投入,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同时,改革课程设置,开设文化课程,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活跃第二课堂,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积极举办大型活动活跃校园氛围,提高文化品位。实践证明,以上诸方面共同作用,能够比较好地起到营造人文氛围的效果,同时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