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祭鸟节


  每到清明时节,居住在鹤庆地区的白族,都要穿上节日盛装,过祭鸟节。
  传说这里的白族人原来不懂得农业生产,只能靠野果充饥,生活困苦不堪。后来山神令他的24个儿子变作24只候鸟,到村子里传授人们按季耕种收获的技术,才使白族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为了感谢候鸟传授文明的恩情,祭鸟节这天,禁止捕杀鸟类,也不许在山林中烧火煮饭。人们要带上炒燕麦、粟粒、小昆虫、橡子果等,上山给鸟喂食。除了祭鸟外,白族人也充分利用这一春游时机,吹起唤呐、敲起错锣,在山林间列队对歌。一时间,人欢鸟鸣,成群前来啄食的飞鸟的影子与人们扭动的舞姿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普天共庆的欢乐场面。
  云南鹤庆县西山区的白族,到了清明和冬至这两天,都要欢庆传统的祭鸟节。
  清明前后,黄郁坪的茂林中,千万棵野枇杷树上,坠着琥珀样的花絮;殷红和雪白的杜鹃花,也破蕾怒放。这时,鸟雀都飞来了。有的歌唱,有的跳跃,有的在戏水……而白族人民都穿上节日盛装,带着包谷花、荞籽花、剥了壳的松子仁、橡子果、剁碎的洋芋末。切细的萝卜丝,现捕的各种昆虫,陆陆续续汇聚到黄郁坪来。此时,由一位远近闻名的老歌手一声召唤,男女老少便汇集到老歌手身后。老歌手从背包中,抓出一把松子撒向天空,接着便唱起西山区特有的民歌"哈植哝",其他人也边唱边舞,同时把各种食物,合着歌舞的节拍,抛撒在花间树丛,或者草坪上。吃惯了这种食物的鸟雀,竟飞到人群中来争食。直到太阳当空,人们才陆续回去;让百鸟尽情地享受那些美味。
  关于祭鸟节的来历有个传说:在古时,黄郁坪村有个白族妇女,生了36个儿女。儿女们长大了,她把12个姑娘嫁给了西山区12个部落的首领。母亲怕出嫁后的姑娘不好好盘田种地,便派身边24个儿子,每隔15天由一人去催促她们做农事。
  后来,24个儿子变成了24只候鸟。它们仍不忘自己的职责,轮流着飞遍各地,呼唤人们烧荒、翻地、播种、除草、灌水、追肥、收割。人们按照它们的鸣叫做着相应的农事,于是年年获得丰收。
  后人便把候鸟出现的不同时间,定为山区的24个节气。
  由于候鸟对山区人民有功,山区人民也特别爱护鸟雀,不仅不去捕捉它,而且每到清明前后,当百鸟在黄郁坪的林中求偶、繁殖时,人们反而去抛撒食物。到了冬至时,百鸟南迁,各家各户又炒了包谷花、荞籽花,抛撒在屋前屋后、坡地四周,让过往的鸟雀啄食。久而久之,人们就把清明和冬至这两天定为祭鸟节了。
网站目录投稿:春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