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习作教学中记叙表达方式的训练方法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却体现出习作指导的方向性与方法性,关乎习作的基本功,广大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表达方式这个核心,夯实习作基础。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其中,记叙能力是学生基本功的最直接反映,需要在教学中反复训练,螺旋提升。
  关键词:习作教学 表达方式 记叙 训练
  小学生习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如何指导小学生习作,这是摆在小学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习作指导时常常传授一些选词造句或者开头结果及其段落的过度衔接等方面的技巧,缺乏对习作基本功的严格训练。记叙能力是学生基本功的最直接反映,需要在教学中反复训练,螺旋提升。
  一."写话"中的记叙
  习作始于写话,写话始于记叙。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作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将这一学段的习作定位在"写话",二是"有兴趣"。这就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要从"写话"起步,不要一提写作,就用成年人的视角,把写作的各要素都抖出来,让学生去学习去应用,而是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即用比较简洁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现在的不少老师,在第一学段的写话训练中,总是要求学生把话写长一些,而且以"越长越好"的标准来评价;有的老师还要求学生写得生动优美。其实,这个"话",不在于长短,关键在于表达得明白清楚,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的,不用两句话去啰嗦,需要几句话表达的,就不要因为要简洁就去有意压缩,致使没有表达明白。至于"优美",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观点,我们认为,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就是优美,朴素无华也是优美,关键是要看学生写的是什么内容,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有的内容,需要一些修饰词语,有的内容就不需要修饰词语,只需要简洁准确。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写"长"写得"优美",这就远远超越小学生的能力了,超过学生能力的训练,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由此看,"有兴趣"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不简单的。要让小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老师总感觉写作教学难,首先是因为自己对写作缺乏兴趣,因而就没有常常练习写作的习惯,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很平庸。自己不爱写导致自己不会写,教起学生来,就觉得困难重重。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老师的要求太多太高,他们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要求,不能使自己满意,也不能使老师满意,在训练中总是觉得很失败,很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所以就对写话不感兴趣。小学生写话,不像学生说话那样流畅,是因为说话和写话是两个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两个不同的层次。说话训练时间比写话训练时间长得多,他们从开始学说话起,家里人就用生活的自然方式进行有意无意的说话训练,进入小学后,就已经能够流利表达了,而写话是从来没有进行专门训练的,才从零开始的,没有一点积累,况且,他们识字量还非常少,写起来就有许多文字障碍,因此还不能很好地"写自己想说的话",即想说的话可能很多,但写起来就很少或者干脆连一句话都写不出来,因此,他们对写话并不感兴趣。为此,老师要从最简单处着手,用模仿的方式教学生写话,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创新。比如,老师根据记叙的基本要素,写一句簡单的话语,让后让学生读懂句子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去表达"这个理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写自己想说的话。比如,老师写一句:今天,我们在教室里做游戏。然后讲一讲,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一讲,就把记叙要素知识的渗透学生头脑。学生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就会模仿:昨天,爷爷领我去公园里看马戏;星期天,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诸如此类的句子,每一个学生都会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把第一个例子变通一下:我们今天在教室里做游戏;我们在教室里做游戏,今天;今天,我们做游戏,在教室里。这三个句子,都是第一个例子的基本原理,即记叙的基本要素,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词语的顺序不一样,表达的方式就不完全一样,强调的重点就不同。这些句子有哪些不同呢?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后,可以简单的讲一讲,学生会豁然开朗的。这种训练,肯定能够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因为老师不但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过高过多的要求,而且还举了例子,讲清楚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方式,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因此,就觉得写话不是一件难事,还会觉得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就可以写出和同学不一样的句子来,学生满意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兴趣就自然产生了。
  写话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是课程标准的又一个要求或者说又一个提示。比如,在阅读中学到了"聚精会神"这个词语,就让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或者在写话中应用这个词语。比如,学生写道:爷爷在家里看书,一边看一边用笔画浪线,聚精会神,吃饭的时候到了,他都不知道。比如学生写道:小花听课的时候聚精会神,从不左顾右盼。比如,学生在生活中学到了网络语言"给力"这个词语,在自己的写话中应用:妈妈给我辅导数学作业,她一讲我就会,给力得很。比如,学生在生活中学到了具有乡土气息的话语,用在自己的写话中:邻居家的老爷爷吃了一口我给的苹果,乐呵呵地说,这果子吃起来美气得很。这"美气得很"就是生活语言。
  写话教学,课程标准还有一个提示或者说要求,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标点符号在文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要讲这些标点符号的形状、意义、用法等知识,在写话教学的时候,一定也要对此进行专门训练。比如:一走进我们学校,一条巨大的横幅悬在教学楼上,很显眼。这里面就有逗号和句号,要告诉学生这两个标点符号的意义与用法。比如,教师举例:我们的校园真漂亮啊!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用感叹号。比如,教师举例:你今天的作业完成了吗?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用问号。只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学生才能在写话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应用。学习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准确的现象,这不要紧,只要有应用的意识,经过长期的训练,自然会正确起来的。我们的写作训练中,许多老师都没有把标点符号的应用当作一项基本功来重视,也就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学生的标点符号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足。
  二.片段训练中的记叙
  片段就是写一个人物或者一件事情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段落,它是相对完整的篇章而言的,从结构上来说,是不够完整的,只是人或是事的重点部分。我们的习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的时候,一开始就以完整的篇章结构方式指导学生练习。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就不难发现,第二学段的习作训练是片段训练,"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要求中的"最",其实质就是写好重点内容,写好片段。
  小学生的写作,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教学一定要遵循这种客观规律,因此,课程标准中就将第一学段定位成"写话",第二学段定位成片段,第三学段才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并"分段表述",这样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用文字说话。说话是人的天性,生活中有了新的见闻和感受,就想及时地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在相互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发展情感,提高认识,享受生活的快乐。小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特征,引导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善于表达就牵扯到表达方式,要以记叙为基础,加强训练。训练的方式可以采用范例法。为什么要用范例法,是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要让学生记叙一件事情,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一次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写这次活动的哪些内容,怎样写这些内容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自己写好"下水文",搭建具体辅导的平台,引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比如,我在实践中写了这样一個片段:
  星期天一大早,我就领着学生一起去爬山。山势比较陡,路比较狭窄,我组织学生排成单队,有秩序地爬行。半道上,遇到一位老爷爷下山。老爷爷眉毛都白了,身体消瘦,拄着拐杖,两腿打颤。他说想看日出,爬到一半的时候,觉得身体吃不消了,就返回。我就叫同学们让出道来,还分配了两个学生扶他下山。
  这就是片段训练,即写出"印象最深"的内容。爬山中的见闻感受一定很多,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我"觉得这一幕就是印象最深的,所以写下来。教会学生"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什么"这些记叙的基本要素。在我的范例引导下,学生都写出了自己最深的"见闻和感受"。例如,一个学生这样写这次活动:
  星期天,太阳还没有出来,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爬山。山上的路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上下,很危险,我们就排成一队,两只手一前一后地牵着,大家一个步调地走,还相互提醒相互鼓劲,不到一个小时,就安全地达到山顶。这次爬山,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也培养了我们团结友爱的品德。
  这段记叙就专门写山路的危险,以此反映学生的团结和胆气。这就是记叙的片段训练。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习作基本功提升的常见表达方式训练策略研究》(GS【2020】GHB0921)系列论文。
网站目录投稿:谷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