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在明朝这个朝代其实也还是挺有故事可言的,但是到了最后明朝失陷了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朝代,那就是南明,如果对南明历史有了解的人会发现,其实南明在文臣这边有著名的史可法,在武将这边也有著名的李定国了,但是南明前前后后也就单纯的坚持了十几年还是灭亡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清朝过于的强大还是说南明本就不行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南明灭亡的根源,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内讧。 南明建立之初,在弘光皇帝继位的问题上,就存在内讧。是拥立福王还是拥立潞王呢?以史可法为首东林党支持潞王、而马士英和江南四镇支持福王。后来马士英抢先一步拥立了福王登基,成为了既成事实,而史可法被迫离开朝廷,督师扬州,这就埋下了不和的种子。其实,史可法除了忠义可嘉之外,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乏善可陈,甚至可以用昏聩来形容。 比如说,当史可法督师扬州,在江南四镇之一的高杰被杀之际,高杰的母亲想拉着自己的儿子认史可法为义父,这本来是天赐良机,可以拉近史可法和军头之间的关系,乃至于直接控制一个大军镇,但是史可法是怎么做的呢?史可法让高杰的儿子认了一个太监高起潜做义父!这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这些军人,我史可法和你们这些大头兵是不一样的,你们不想着高攀。后来清兵南下,高杰旧部投降,能说没有这个有原因? 然后清兵南下扬州,史可法进退失措。大敌当前,想着不是怎么防御,怎么退敌,而是自己怎么死节,先指定一个人,作为城破之日先杀了自己,以全名节。大军统帅如此,能让手下有什么斗志?十万御林军守扬州,一天城破,这史可法也难辞其咎。如果把史可法的忠心和洪承畴的才能都挪在一起,南明根本就不会亡。 平日袖手谈风月,临危一死报君王,就是用来形容史可法就非常恰当。 福王被擒之后,隆武帝继承了皇位。隆武帝是明君,但是被两广的海盗郑芝龙所控制。而邓芝龙对明朝并不忠心。加上当时的湖南总督何腾蛟有私心,想自作威福,不愿意接隆武帝来湖南。于是清朝一攻,邓芝龙献关投降,隆武帝逃走不及,被清兵追上遇害。 听说隆武帝继位,绍武帝和永历帝几乎同时继位。结果两个人没有联合对付外寇,先自己为了谁是正统打了起来。结果是绍武帝获胜,但是正是因为绍武帝把兵都派出去了,结果被清兵偷袭了广州,直接活捉了现成的。最后只剩下一个永历帝,倒是没有人争皇帝了,地盘也丢的差不多了。 永历帝后来依附于张献忠的大西军,大西军有三位领袖: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他们一度精诚合作,在有限的资源下战绩辉煌,李定国阵斩满清尼堪亲王,逼死了三顺王中的孔有德,也就是『两蹶名王』。一度清朝要和明朝划江而治。但是孙可望又野心膨胀,要逼着永历帝让位,于是李定国回军讨伐孙可望。 孙可望被打的大败亏输,投降了清朝。而李定国又不放心刘文秀,软禁了他。结果导致当孙可望代清兵招降的时候,孙可望的旧部和刘文秀的旧部望风而降,明朝丢掉了在中国最后一块根据地,逃往缅甸。后来李定国愤懑而死之后,缅甸王把永历帝献给了吴三桂,明朝正式灭亡。 这一路上,如果没有内讧,明朝的势力能够精诚统一,清朝又如何能得了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