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是自由之神,是民族之魂,更是华夏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中国的绘画艺术中,南北朝时期鞍画马就独立成为一画科,唐代画马艺术则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由此产生了众多画马名家。其中最负盛名、影响最深广的,当属画马能够"独步古今"的韩斡。 韩斡辉煌的艺术人生 韩斡自幼在绘画方面就极有天赋。尽管出生低微、年少家贫,还曾在长安的一家酒店做过小厮,但闲时便在地上涂画,非常地勤奋。发现韩斡画马才能的伯乐,是中国文人画鼻祖、大诗人王维。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与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段成式,在其所著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就载有韩斡"少时常为贳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未遇,每一贳酒漫游,或常征债于王家。戏画地为人马,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岁与钱二万,令学画十余年"的记录。说的是韩斡年少时,有次给王府送酒时等得无聊,便在地上画马打发时间,不经意被王维发现,叹其天赋和勤奋,每年拿二万钱资助他学画十余载的故事。后韩斡师从陈闳、曹霸,没有辜负王维的期望,终于学有所成,成为唐代一名杰出的画家。除了擅画肖像、人物和鬼神、花竹外,他尤其擅长画马。北宋著名文字家、书法家黄伯思所撰《东观余论》中,就对其有"曹将军(曹霸)画马神过形,韩丞(韩斡)画马形胜神"的高度评价。 唐天宝年间(742~755),韩斡被玄宗李隆基所召入宫,册封他为侍奉帝王左右的"供奉",官拜太府寺丞,人称"韩丞"。因唐代十分重视骑兵力量,当时的上层社会还喜欢看马舞、打马球,甚至妇女出游也都是乘马,故初时玄宗命他向大画家陈闳学画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韩斡始终感觉自己进步不大,于是他经常到马厩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对比找出马的性格特征,从中发现马的动作规律,并把各种各样的马做了详细的记录。据中国最早的一部断代画史《唐朝名画录》记载,玄宗当时怪韩斡画的马跟陈闳的不一样,为此龙庭大怒,认为他不遵皇命,有负皇恩。而他上奏玄宗时却陈词:"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说明马厩里所有的御马都是他的老师。言毕玄宗见韩斡所画均为他的御马,而且不仅画出了"飞龙"御马的健美,还画出了"喷玉"御马的神韵,顿时龙颜大悦,赞赏有加。从此韩斡画马的技艺大增,使得各种体貌的马的奔跑雄姿跃然纸上,被世人称赞其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 韩斡独特的画马风格 北宋苏轼在其《韩斡马十四匹》一诗中,就有"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的诗句。而南宋董卣所撰《广川画跋》中,又有"世传韩斡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的记载。从中韩斡画马尊重客观的特点可见一斑。韩斡坚持以真马为师,十分重视写生。为此他经常和马厩里的马夫住在一起,观马时能够痴痴地看上几个时辰,把其他画马专家没有掌握的具体细节,都揣摩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牢记于心。他听说玄宗的马厩里有四十万头御马,且宁、申、歧、薛四王的马厩中也都有好马,于是他一一择其名马写生成图,可谓把皇宫和王府的名马都画了个遍,终于自成一家,在唐代众多的画马名家中脱颖而出。他一改前人螭颈龙体、筋骨毕露、姿态飞腾的画马风气,笔下的马儿均比例准确、体形肥硕、态度安适,打造了盛唐时期画马的新风格。 当时人们画马"重骨",以骨骼清奇、铜筋铁骨为良马,故提倡画瘦马。而韩斡则"重肉",用笔浑穆细劲,马体骠悍健壮。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画的是肥壮的御马,虽肥却"肉中见骨",其表现技法的难度,可想而知更高一些。无怪乎大诗人杜甫对他的画马作品,是由原来批评他画马"有肉无骨、未免损及雄姿",到后来赞赏备至的。在其《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即有"弟子韩或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斡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的描写。而在《画马赞》中,更有"韩斡画马,笔端有神、骅骝老大,腰度清新。鱼目瘦脑,龙文长身,雪垂白肉,风蹙蓝筋"的赞美。使得后人将他与唐代最善画牛的戴嵩,一起并称为"韩马戴牛"。 经典的传世之作 韩斡的画马作品,在北宋御府就藏有52幅。既有《神骏图》《牧马图》《圉人呈马图》《照夜白图》《玉花骢图》《洗马图》《凿马图》《圉人调马图》,以及《内厩御马图》《战马图》《六马图》《八骏图》和《百马图》等众多形象的御马画,又有《文皇龙马图》《玄宗试马图》《明皇试马图》,以及《明皇射鹿图))《五王出游图》《明妃上马图》等反映皇帝贵族射猎、游乐题材的画马作品。 《神骏图》(图一) 绢本设色,全幅图卷纵27.5厘米,横122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藏。该图工笔画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辉煌。图中所绘,为东晋著名高僧、佛学家和文学家支遁爱马的故事。画面为岸边石床上,右侧一僧与一儒蹲坐着并朝左边张望,一侍从在旁边站立,而左侧水中一马僮则骑白马向他们驰来。该画人马用线极为精练细劲,施重彩赋色而不愿其艳丽,使得图中人马形神统一,树石钩而不皴,特别是水纹浪花的描绘尤见水平。此图无作者印款,前隔水黄绫上有宋人金书题鉴"韩斡神骏图"五字。明代著名书画家、藏书家汪石可玉的《珊瑚网》,清代知名政治家、收藏家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续编》等书,均有著录。 《牧马图》(图二) 绢本淡设色,全幅图卷纵30.8厘米,横33.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品深刻体现了韩斡博大精深的写实功力,观后能给人一种非常优雅的艺术享受。画面主题明了,情节简单,绘有前后两匹骏马,其中一坐马背上的奚官右手执缰绳,看起来好像正在悠闲地放牧。画中骏马健硕丰满,颈项高耸,独出丰神,气势雄壮。奚官衣纹的部分,毛笔笔锋勾勒顿挫尤为明显,表现了奚官放牧的专业精神。画面构图可谓准确、简括、流畅、真实,画家用笔纤细遒劲、沉着严谨,只寥寥数笔便完美勾勒了马匹神骏雄健的英姿,绝对称得上是韩斡写实画马的巅峰之作。此图留宋徽宗赵佶的"韩斡真迹"瘦金书题款。收录于195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王世杰主编的《故宫名画三百种》。 《圉人呈马图》(图三) 绢本设色,全幅图卷纵30.5厘米,横51.1厘米,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中"圉人"原是儒家经典《周礼》上的官名,其专门负责养马放牧等事,而在这里是牧马人的泛称。该图画面为一位牧马人手牵一匹骏马,一人一马并辔而行。观其绘画风格,牧马人相貌为两腮胡须、体格高大健壮的胡人。而马匹则肥硕雄健,应该是来自西域的良马。再观其构图造型,画面上黑白二马膘肥肌健,栩栩如生,可见画家用笔下线非常地简练严谨,细致流畅。图中有宋徽宗赵佶的"韩斡真迹,丁亥御笔"瘦金书题款,据此断定此画作者应为韩斡。该图曾被北宋宣和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收录。 《照夜白图》(图四) 绢本设色,全幅图卷纵30.8厘米,横33.5厘米,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此画构思巧妙生动,表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御马"照夜白",被人系在木桩上而不安地四蹄腾骧、昂首嘶鸣,总盼着能够挣脱缰绳的场景。画中的缰绳是细节和矛盾的焦点,因为有缰绳而使得马匹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韩斡以神来之笔画出了马匹痛苦、焦急、乞求的眼神,充分反映了"照夜白"希望帮助、向往自由的心声。该图用笔简括沉着,线条纤细道劲。尽管其他渲染不多,但是质感、体积感极强。不仅画出了马匹的硕肥雄健,更着力表现了其名骏风采。该图卷前有宋代书法家向子湮和吴说的题首;左上有南唐后主李煜"韩斡照夜白"和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彦远"的题款,左下有北宋书画家、理论家米芾的题款和"天生真赏"朱文印;全图还另有南宋权臣贾似道的"秋壑珍玩"、"似道"等印,以及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项元汴等人的收藏印等;卷后有元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危素和清代诗人沈德潜等11人题跋和乾隆弘历诗跋。此图《画史》《画鉴》《南阳名画表》《石渠宝笈》等书均有收录。 《马十六匹图》(图五) 私人收藏品。纸本设色,全幅图卷纵32厘米,横388.5厘米。此图无作者款识,卷前引首题"乾坤储骏"四大字题识,款署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周瑛的别号"翠渠"。画后有当代书画鉴定家黄君定先生于1983年录苏轼《韩斡马十四匹》诗(注:应为十六匹),并题有七言古诗一首。画中共含元代赵孟頫"赵氏子昂"朱方印,明代著名收藏鉴赏家项元汴的"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墨林父"朱方印,清代知名书法家英和的"臣和恭藏"白文印,当代黄君定"君寔"朱方印等十二印。该画著录于我国近代文物收藏家裴景福所著的《壮陶阁书画录》及其《河海昆仑录》中。 《胡人呈马图》(图六) 私人收藏品。绢本设色,全幅图卷纵30厘米,横157厘米。画面中共五人三马,全部用工笔重彩绘出。其中马匹健硕丰满,生动逼真,先用遒劲的线条勾勒马的轮廓,再用蛤粉作局部渲染后以整体罩染,将雄骏的神态和肥硕的健壮表现得淋漓尽致。牵马的胡人形象高大肥壮,衣服设色浓丽而不俗不腻、晕染得度。卷首为明代收藏鉴赏家项元汴所题的"韩斡胡人呈马图,天籁阁珍藏"签条,而此卷有大小印章几十方,其中一部分即是项元汴的收藏印,如"项墨林父秘籍之印""项叔子""复秘""项子京家珍藏"等。副隔水左侧有"卷字五十三号辰左三"九个字,字体为典型的宋徽宗瘦金体。画心最右首书"韩斡胡人呈马图",也是瘦金体书法所书。其格式均为内府收藏格式。《石渠宝笈》有载"本幅绢本,纵九寸六分,横一尺六寸二分,设色画马,一黑白色施羁胡人效之,无名款,上有宋徽宗书韩斡胡人呈马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