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


  杨志芹 段晓云
  内容摘要:我国是制造大国,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重要教育形式之一在近些年也倍受关注,中职教育作为的职业教育的基石,中职阶段作为职业学校中学生们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中职教学阶段,语文课程仍作为一门基础必修学科,因此,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植入语文课堂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从工匠精神的内含义入手,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切入点,分析怎样利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土壤,来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从而实现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教学 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强国的方针和政策如今已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这一报告中强调了弘扬工匠精神,也将工匠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家近些年陆续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中,明显看出,以后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要想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中职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是每一个中职教育工作着需要思考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母语,语文中蕴含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民族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气节。因此,必须重视中职语文课堂教育教学,重视中职语文教学过程。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本着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匠人坚持不懈、努力开拓的精神,他培养出了一流的木工匠士,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年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在当前,"工匠精神"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并且上升到了国家教育层面。科学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创新是工匠精神的主要特点,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要目的是,树立中职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让学生们认识到 "职业不分贵贱,人不分尊卑"。对于基础学科语文来说,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凭借课堂优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实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二.如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工匠精神"
  学校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运用语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从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中职学生的课业没有那么繁重,相对而言,中职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很丰富的,教师可以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和學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学习条件。教师可以将学校文化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举办和"工匠精神"相关的的征文活动,通过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和写作等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教研引领教学
  教师群体作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想要将"工匠精神"和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工匠精神"必需有一定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教研工作,在前期的教研工作中,教师通过备课、听课和讲课,凭着专业的知识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融合教学经验,将中职语文教学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完美结合,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这一教研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水平自然得到提升。值得教师注意的是,这时教师要意识到本身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以身作则,再引领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中实现内在转化,可以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些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此外,课堂情境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总之,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工匠精神"揉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3、从不同专业出发,针对性教学
  既是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就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中职学生们不同的专业要求,将中语文教学和不同专业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去求,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同的专业对岗位的需求不同,语文虽然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学生们所学的语文课程内容虽然相同,但不同的专业,对语文课程所学所需要的内容是有所差异的,要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需要教师精益求精,根据不同的学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育教学,教师要秉承匠人精神中科学严谨态度,以身作则,将工匠精神的贯穿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语文教学要服务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打破齐步教学手段,满足专业差异。
  4、利用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中职学生课余时间相对而言比较充沛,可以将这些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就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作为衔接,使‘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生活中得以体现和彰显,达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听相关的公开课、举办相关的文化知识讲座,树立校园劳动模范、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为同学们授课、宣讲,同龄人的事迹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感染学生。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文学创作,让学生主动的去了解和学习"工匠精神",了解和学习的越多,影响力也就越大,就更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此外,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文化节、艺术节,可以通过这些校园活动形式来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其中。近些年兴起的国学学习,如经典诗文诵读、诗歌诵读活动等都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肥沃土壤,通过这些活动将学生的课余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优质服务意识,帮助中职学生养成"专注、专业、专一、专心、专门"的品质,"坚持、坚定、坚韧、坚强、坚守"的习惯和"精细、精练、精密、精美、精湛"的标准意识,在中职教学阶段打下良好精神文化基础,培养具有大国风范"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
  中职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接触社会、语言交流、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奠基石,是让学生掌握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敲门砖。所以,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中的工匠精神。同时,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目标,积极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这种精神。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福明;许征宇;沈浩鹏.工匠精神的内涵解析及其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9-01-22
  [2]谢铮.大国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要素.[J].科技经济市场.2019-01-17
  [3]王丽聪.基于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教学分析.[J].科学大众(大众教育).2019-01-17
  [4]贺铿.没有工匠精神就无法创造民族质量品牌.[J].中国商界.2019-01-15
网站目录投稿:新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