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子云书院,当我说,"中医所对映的五行学说是很牵强的,对于临床案例,某些时候都是在自圆其说。取象比类,有些地方是很荒谬的,譬如,蝙蝠的粪便有明目功效,是因为看见蝙蝠能在夜晚捕捉虫子,眼睛一定很厉害的厉害的缘故(当然,现在这类糟粕已经得到剔除);譬如,看见清晨金属表面有水露出现,就定义成金能生水。像这些从表象的关联得出的结论,在今天看来是很荒谬的。"的时候,几乎在座的人都在反对我这种观点。当时想,五行观的"正确",在国人面前早已根深蒂固,你若说它有个不是,还真的挺难。(其实,当时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恨勉强,不严谨而已) 今,就这个话题,再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五行学说是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注意,是直观感性上以为的相似群分)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动用五行规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 而我想说,五行学是一种朴素的辩证观,它是底层简单粗陋的一种直觉云积,并非实质抽象概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在早期形成过程,是带有很直观的类比类推成分,而非内在的质地作用,故而被认为是自然从属下,物化过程浮在理性表层上的、模糊难以言说的云积体悟觉。 中国人特别讲究圆满和平衡,因此在"生克"观上一定是个闭合域,即循环往复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就这一点来说,它达成了自洽圆。 从它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值,金日从划,土爱稼稿。"("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火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特性。)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它是一种直观概率上的从属归类,而非精准的抽象表达。 但毕竟,对于归类,它模糊的"云积",不能有效地精准分类(事实上,存在本身就是混沌的)。因此,为了弥补个体之间"生克"闭合圆的不足,它又补充了"反生为克"(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泄多为克"(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和"反相为克"(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火,火旺水乾。火能克金,金多火熄)等补丁。可以说,是很丰满的。(至于补丁的作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在结果不是那么圆满时做个自圆其说之用,起到一个更加深究可信地效果,意思是说,不是不对,据分析是因为……所以才……留着后门和周旋余地之方便。) 但有个疑问就是,从自然表象抽离出来的这些"特征",它们就真的具有这个"生克"联动关系吗?譬如:从"金"之气质(清静、收杀)与"水"之气质(寒冷、向下气质)是如何达成彼此"生"运的?估计没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由固态变为气态,其内在质地是一样的,只是存在的呈现方式在感觉上出现了物理变化,而非内质变化),因为它们只是个定义,是一种人为的、为了成立被"需要"的假设成立。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五行学说,作为抽象的概念来讲,它是一个自洽圆,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作为附着于某个事件或事物上,因为它是"假设"和定义,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些"生克"链断裂,即它们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处于非连续不可导函数关系,甚至是"孤岛"关系,而非光滑的可导函数。 说这话,我并非是想否决中医或五行学说什么,只是认为它们之间作为对映关联是存在遗漏(或漏洞)的。因为,作为逻辑构架,五行在推理演绎上是没有疑问,但作为实在的实质附着,它有着不可回避的因为"假设"而与"实在"形成虚焊(虚链)映对。正如中医小友谭继鸿所说,中医在理论与临床上是带有两张皮的。临床有效与理论有效是两个不同的存在。(吾以为,医者,面对病体,建立"他通"关系很重要,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只要你能搭上桥,就完成了治愈功效的一大半,余下的就是如何运用"还原法",无论是有型药还是无形药,只要有效就是正确的处方。) 就传统医学基础理论对映关系上,个人更看好的是藏医的"五大"(风大、地大、火大、水大、空大)学说。早些年曾写过一个小文,大意是从《黄帝内经》心主神明聊起,若是我们认可佛学和《黄帝内经》的话,那么作为心系统的脏器一定会是隶属于"空大"范畴的,绝非落入某一个着相实质(譬如中医的心为火之象)。 记得那天与吴老师对话中说,在传统东方人的思维里,表层感性成分居多,估计要占到70%左右,甚至更多。者实现观相是我们的主线条,因此难以形成真正的理性抽象思维。在审美情趣上也和西方人有很大差异,譬如欧拉公式,在西哲人眼里它是难得的一种美,而我们是很难体会到它究竟美在何处?譬如古典诗词中,对于拟景拟物借喻比对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更不要说带着点禅味朦胧隐约的意境。对于空寂之境,那个味道,也只有东方人才能体会的更深刻,常言道,其境悠远或悠长。 但不得不再补充说上一句,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即对于深究和解析它是缺失的,譬如同样是直角三角形,我们会生成勾股个案的技术,却产生不了毕达哥拉斯定律。因为我们太直观,太实用主义了,眼见为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今我们知道眼见很可能不实,甚至是欺骗和扭曲。 五行是中国难得的一个抽象学说,但这个学说构建的基础却是依据直观感性上的候证确认,那么,对于"假说"它是成立的,但作为实在的对映关系并非能完全成立(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无论是"生"还是"克",它的发生依然保留在最原始的感官直觉上,它只描述五行候中有这种变化,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其因是什么?是谁影响它继而造就使它内在放生了质变?我们说其间的道理与这"勾三股四弦五"、"祖冲之的圆周率"等说实际上是一会事,它无法像诸如:a∧2+b∧2=c∧2,E=MC∧2等那么完整地表达其间可能存在的依存关系。 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想否决五行学说,只是想表达一种观念,那就是——五行学说是直观的、附在感性表层认知上的一种"云积"理念,虽说它可自洽,作为思想游戏也是可行的,但具体到具象落实,它又是存在着无法回避的裂缝难圆其说。 五行学说是农耕文明的一个伟大的认知观。就像当年的地心说与日心说一样,在那个年代,它们都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创举,是与当时的认知观相匹配的一个同构"正确",很了不起。但若是今天,你依然还把它奉为神圣不可质疑信条的话,我以为应该算是个low吧。 定义与定律完全是两个概念,包括定义某种运算法则。假设是一种条件,在逻辑上皆可成为条件先设,甚至是一种虚拟的条件(譬如欧几里得和非欧几里得几何学之间的差异),因为它是先设,因而必然会带有某种限制阈的约束。譬如,金能生水说(而一旦你说金能生火,估计五行者们肯定会笑话说你荒唐,但现实中,金属是可以燃烧的,只要你稍微地有点化学知识,你就会知道这个事实存在。而若是遇到"聪明"的五行高手,他就会很圆滑地跟你说: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所以你说金生火也是没错的,但只是间接性生而已。),它只是一个虚设的定义,绝非事实的肯定。 国人在这方面因为缺乏逻辑和数学基础论证知识,很容易将二者混淆起来,将两个根本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根据主观需要,强为地捆绑联系起来。经常会引经据典说古人或某某某曾经说过,其意就是首先给你下个肯定句或暗示提醒,那个是千真万确的,然后在根据其义要进行同类比象自家意淫的演绎。这多多少少都含有一点把定义当成定律运用的影子。 吾以为,古贤大德包括他们的思想是用来礼敬的,但绝不是用来神奉的。尊重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对外的谦逊,一个是对内的肯定。若是一味地谦逊或者肯定,都是不妥的,皆属偏执症候群落。 中医是原始的(有人说它是起源于巫和道。西方早期也有类似于中医的,只是后期被现代医学所替代),它十分强调活体系统论,这是它极其可贵的一面。若是抽象点说,它就是为了解决生在的箱体候群间均衡关系而独立于箱体之外的一种干涉。在古代,士大夫读书人多少都会点中医,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在今天看来,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出现,人们又重新审视早期一些原始的思想发生,以为,它就像源代码一样,期间隐含着一些道理尚未被发现,有待进一步考证,最终落个明白。 用五行亢乘观作为今日结束语:物盛极为亢,凡事物亢极则乘,乘而强欺弱。问,对待古贤大德,我们是否陷入了亢乘的观念体用?过了,就是迷,而忘了当下自身的信诚确认? 记:今,早起,等快递。闲,想起那日聊之语,随性,手机敲打堆砌文字。想,此话题由于牵扯面太广,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简单地肤浅说上一说,即可。停下,亦可再思。如若不妥,当批。必须承认,我还是很无知的,希望能得到更新的教诲,若可,那一定是我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