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旅游交通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意见提出,要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旅游环线,并根据景区旅游规模科学确定公路建设标准。做好自驾车房车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联通公路建设。 2017年"十一"长假,国庆、中秋假日叠加,构成长达八天的"超级假期"。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本次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从2013年"十一"长假的4.28亿人次,到如今的7.05亿人次,短短几年便增长近70%。旅游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非奢望。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不少家庭可以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黄金周"呈现的新变化让人欣喜不已,旅游正成为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交通+旅游"时代已经不期而至。 交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日前,浙江省首批最美自驾公路和最美公路服务区(站)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温州雁荡镇至楠溪江公路、湖州滨湖大道等10条公路被评为最美自驾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服务区、宁海梅林公路服务站等10个公路服务区(站)被评为最美公路服务区(站)。此次评选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旅游局、体育局共同组织,旨在促进交通与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公众共享美麗公路创建成果,推广"公路+旅游""公路+体育"新模式。评选活动从路况好、环境美、设施美、服务美、声誉佳、有特色等多个维度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全省37条公路和44个公路服务区(站)参加评比,累计32万余人次投票。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美丽公路创建,按照"因路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生态环保、服务提质"的创建理念,创新"美丽公路+"的公路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畅、安、舒、美"的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和历史人文线。 从旅游发展规律来看,一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就会激活周边"养在深闺"的美景。在山城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数据显示,全市有186个A级景区。因交通所困,相当一部分仍"养在深闺人未识"。 如今,随着重庆高速路网的快速延伸,从"二环八射"两千公里国家高速路网提前10年建成,新千公里高速加快推进,以及第四个千公里高速开建,"十二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00多公里,缩短了市民通往景区的时空距离,更带动了那些旅游景区的蓬勃发展。以渝湘高速为例,通车后,对渝东南旅游产生了"吸管效应",原本心理和物理距离上遥远的渝东南,吸引了大量自驾游游客前往,途经的酉阳游客量以每年40%—50%的速度递增。石柱黄水,也因G50沪渝高速通车,使避暑经济火起来。数据显示,黄水暑期接待量年增长40%左右。 "高速公路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称。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交通的便利与否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者评估选择直至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可进入性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致富路",各区县也看到避暑游、休闲游的商机,积极规划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与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数据显示,到2015年,重庆市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示范点2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4个、名村7个。 随着自驾游时代的到来,由于游客、景区和路网等信息不对称,使得节假日旅游景点出现冷热不均现象:要么景区爆棚,堵车长达几公里;要么无人问津,导致"花儿静悄悄地开"。承担路网发布信息的重庆高速集团意识到:随着我国综合交通的逐渐形成完善,高速公路不再是单一从A地到B地的"快速位移"通道,探寻"公路附加值",搭建一个新的旅游平台,实现高速公路和地方旅游、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5年3月开始,重庆高速集团推出一系列"高速+旅游"主题活动:"高速带你去旅游之赏花、摘果、避暑、赏红叶、赏雪"等,向市民推荐了近百个赏花、摘果、避暑点出行线路,发放了几十万份赏花图和摘果图。并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同步发布出行指南,吸引了大量网友阅读、转载和收藏,作为自己的出行宝典。 重庆高速集团还积极参加"中国旅游日重庆分会场"和"西部旅游博览会",推荐高速公路旅游线路和优惠产品;与市旅游局一道分别召开渝东南、渝东北片区旅游座谈会,邀请区县旅游部门和景区代表畅谈合作构想。 "这些线路都是紧紧围绕我市高速公路布局所开展的,通过高速公路,市民将轻松到达高山、森林、峡谷、乡村、古镇等避暑旅游景点,真正实现快乐出行。"秦定波如是说。在先期跨界合作"试水"成功后,尝到甜头的重庆高速集团进一步延伸服务,先后与彭水乌江画廊、巫山小三峡等全市13个景区合作,推出ETC会员卡享受景区门票折扣活动…… 2015年9月,重庆高速集团与市旅游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在产品推广、联合营销、信息共享、信息发布等四个方面加强沟通配合。未来,借助路网和景点大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运用,游客在出行时,通过高速公路新媒体和可变情报板等各类载体,就可以了解到景区人流量、道路通行状况等,方便市民错峰出行。 一系列的"跨界营销",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了市民、旅游部门、沿线区县、景区、重庆高速集团多赢的局面。"以前只晓得去桐梓、利川等省外景区避暑,一家老小背包打伞、一路奔波,现在按照这个旅游线路,可以实现轻轻松松避暑,真是太好了。"自驾游游客李女士表示。 旅游线路的增多,也使高速路网周末车流量实现反转:前些年,每到周末高速路車流量就明显减少,从2015年开始,自驾游、周末游新趋势显现,周末车流量比工作日普遍增加了两到三成以上。重庆一景区负责人表示,以前只晓得高速路是"收钱的",现在主动"打破围墙",为大家带来商机变成"来钱的"了,这种做法很受启发。有数据显示,随着更多旅游线路的挖掘,自驾游、自助游等推动重庆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2016年节假日,选择自驾游、自助游的游客达七成以上。 跨界合作的尝试非常顺利和成功,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市旅游局顾问牟红对此也特别赞赏。她称,"高速+旅游"的跨界深度融合,不仅改变着市民出游方式,也改变着旅游的流向和服务格局,提高了市民出游质量。同时,"高速+旅游"融合,也让重庆高速集团由以前的路况发布者,成为旅游发布者和服务者:运用大数据分析,通过车流量分析,为旅游部门、景区提供用户数据;通过对旅游线路的深度挖掘和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游客实现错峰、错时旅游,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旅游业,需要人气的聚集,高速公路服务区就是一个重要人流汇集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目前,重庆高速公路网每天有50万辆的车流量,人次约150万。牟红称,这是一个庞大的、潜在的消费群体。但过去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多与周边环境相互隔离,业态及功能较为单一,对过往客流吸引能力不强,且经营多呈现小、乱、散、弱的特点,服务区还仅限于加油、上厕所等基本功能,游客停留时间只有约10分钟。有数据显示,若停留时间提高到半小时,服务区商业功能将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业内人士认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应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紧密结合,打造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齐全、产品精良、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开放式服务区,使服务区成为客流、物流和信息流交汇整合的重要节点,成为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企业新的产业发展平台。 重庆高速集团总经理田世茂表示,沿线区县、景区可在服务区举办节庆和特色商品、旅游产品促销活动,实现全年不休,365天展销。对此,重庆高速集团将从三个方面打造服务区,推动"高速+旅游"的深度融合:一是成为地方特色产品、地域文化的展示交易体验平台,在服务区建"重庆造"地方名品展销馆,将知名品牌引进开展经营,同时搭建电商O2O平台。二是成为客流物流集散的重要节点。方便周边居民出行及进入服务区消费,将服务区打造成区域物流枢纽。三是打造服务区商贸连锁经营公司,建设综合商业体,积极推进服务区升级改造,打造大足、冷水、静观等一批开放式服务区,建设房车营地、露营基地、婚纱摄影、影视创作基地等,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自驾游及摄影爱好者来重庆观光旅游。 "让消费者主动留下来消费,让服务区成为景区景点的旅游集散地。"田世茂表示。据了解,2017年重庆高速集团还将打造重庆最美高速公路、最美高速公路桥梁,并结合沿线景区特点,联合重庆市和邻省旅游部门在高速公路共同推出最佳旅游线路、特色旅游线路、跨省旅游精品线路等,以更好地满足市民旅游休闲出行的需要。 "交通+旅游"模式是多赢之举 2016年3月,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交通运输厅、省旅发委、省高速集团联合在上饶市发布"沿着江西高速去旅游"2016踏春10条自驾路线。交通与旅游的跨界合作,带来的将是"多赢"的局面。 每到小长假,热门景点人山人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众景点无人问津。并非小众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而是景点推广的力度不够,很多游客并不知晓这些小众景点的存在。沿着高速公路将周边的景点整合起来,无疑有助于周边景点,尤其是小众景点的开发,给游客带来更多新鲜感,实现全省旅游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而且,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可以满足游客自驾游、自助游的需求,只要一辆车,你就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给游客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无疑将增加游客的出行热情,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沿着江西高速去旅游"的推广也将对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高速公路服务的升级和完善。 高速公路修到哪里,旅游大发展的春风就吹到哪里,游客的出行半径就扩展到哪里。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营销平台,进一步深化旅游业与公路交通体系的全方位合作,发挥公路重要纽带与通道作用,促进旅游要素的整合与信息共享,从而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交通厅获悉,该省将调整完善沿黄、沿长城、沿太行旅游公路规划,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目前,山西省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提出发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利用山西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夏养山西"康养产业集群,打造文化旅游村镇。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与此同时,山西省正着力将发展交通成为转型发展支撑旅游产业的先行者。 山西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旅游公路内涵,正确认识山西旅游产业现状,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重新调整完善旅游公路规划,将沿黄、沿长城、沿太行旅游公路纳入规划中,完善三大旅游板块三条旅游公路的支撑项目框架。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上下同心,积极探索融资模式,多渠道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沿黄、沿长城、沿太行旅游公路涉及全省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涉及总人口1300万人,总里程约4181公里,总投资约600亿元。其中,沿黄旅游公路涉及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总里程约1166公里,总投资约239亿元;沿长城旅游公路,涉及大同、朔州、忻州3个市,总里程约1117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沿太行旅游公路涉及忻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5个市,总里程约1897公里,总投资约239亿元。 2017年11月6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在杭州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建设"大花园"的合作协议》。在浙江省委深改组审议通过《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总体方案》后,省交通运输厅率先与丽水市签署合作协议,成为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支持丽水加快绿色发展部署的首个"厅市合作协议",将加快丽水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步伐,助力丽水率先打造"大花园"。 会上,根据丽水市介绍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总体规划,将以自然生态优美、独具特色的产业带、生态旅游景区、特色小镇、重点民宿、历史文化村落等为节点,依托深通达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畅通致富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涉及重大项目总投资计划达上千亿元。未来,还将有序推进龙丽温高速景宁段、528国道龙泉段、322国道景宁段、235国道松阳云和段等项目,实现4A及以上景区基本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打造"一轴三带"为主框架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丽水样板"。到2020年,丽水全市将建成省级美丽经济交通走廊3200公里。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任忠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其中一个核心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支持丽水的交通建设就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此次协议签订也是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和‘交通强省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支持丽水市结合其独特的生态与人文特点,高标准绘制丽水风情风景交通廊道、科创产业交通廊道、黄金水域交通廊道、生态富民交通廊道,努力发挥丽水的交通后发优势,将丽水打造成全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的样板。"任忠还表示,将在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大交通技术管理指导力度、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等方面与丽水深化合作,对丽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积极帮助丽水将重大交通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规划、年度投资计划,争取交通运输部在公路网建设、枢纽场站、航道等方面的资金补助。 积极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 进入"交通+旅游"时代,公路建设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全面实现人、车、路、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融,这不仅要说到,更要做到。而思小高速公路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思小高速公路是指云南省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公路全长97.7公里,于2006年4月6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国道213线兰州—成都—昆明—磨憨口岸的一段,是西部大开发8条省际公路的一段,是中国云南陆地出境通道"昆明—曼谷公路"的重要部分,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干道,是云南对外开放,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区域合作的大通道,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条穿过热带雨林的高速公路。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标准,思小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成为一条与茫茫雨林随行、万顷绿波相伴的生态高速公路。这里的一草一木几乎都保持了原有风貌。也因此,思小高速广泛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业内专家人士、国际友好国家相关人员的高度好评,成为载誉最多的高速公路之一。2008年,思小高速公路被西双版纳州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正式评定为向游客免费开放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国首条成为国家AA景区的高速公路。 在思小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的精神,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按照"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和"节约资源及提高投资效益"的原则,根据公路技术指标,采取动态设计和施工的方法,处处为公众和用户着想,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采取先进的生物技术和过硬措施,爱护热带雨林,精心保护珍稀动植物,最大限度保护了沿线生态环境。建设者把公路建设新理念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难题,满足了昆曼国际大通道功能需求,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实现了建设与环境保护共赢的目标,既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方针,又处处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新理念。 思小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环境保护,突出安全新理念,突出服务功能,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四位一体,使公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又与沿线环境和谐共生。 在突出环境保护上,由于思小高速全线有37公里经过热带雨林,其中有18公里穿越小勐养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如何竭尽全力保护珍贵的热带雨林,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建设者们严格按照"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以"保护、恢复"统领全线的环保工作,切实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最小程度地破坏生态、最快速度地恢复生态。 在突出安全新理念上,通过对线形指标的级差控制,强调线形的合理衔接和过渡,对级差较大路段,通过增大超高、设置限速标志等措施予以弥补,以达到减少交通事故、保证公路运行安全的目的;在多雾路段设置雾灯,降低雨雾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事故隐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在突出服务功能上,为了让众多游客尽情欣赏美景,解除旅途疲劳,充分体现雨林旅游公路的特色,建设过程中结合地形和景观特点,在沿线设置了多处停车点、观景台和服务区,用小亭点缀环境,用条石踏步连接溪岸,设计人性化的标志牌和生态隔音墙,给人以舒适、温馨、惬意的感觉,从细微之处体现对司乘人员、游客和沿线群众的全方位关怀。 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上,思小高速公路践行了努力展示当地特色的建设原则。为体现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思小公路充分结合项目的地域特色,巧妙地设计了傣族公主帽形状的隧道洞门、傣族民居特色的服务区建筑,以及生动直观的个性化标志牌等。在景观设计上,尽量淡化人工痕跡、强化当地的景观特征;建设过程中注重公路自身景观与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和谐,注重公路设施与交通需求的和谐,使公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与沿线环境融为一体,使思小路成为一条环保之路、景观之路和生态之路。 如今,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与热带雨林风光、乡土风情、人文景观和现代高科技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人们驾车驶入这条随山形舞动的彩带,如入仙境一般,时而飘于树梢,飞越田野,时而隐入青山绿水之中,人们无不为思小高速公路如画的景致折服。作为我国第一条穿越国家级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高速公路,思小高速公路沿途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傣家民居、万亩茶园、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自然风光秀丽,风景宜人,驾车在上面行驶,很容易给人以"两侧绿色关不住,驾车穿越万重山"的境界。同时,它还是汉傣文化联系的纽带、热带雨林的观光大道,是通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门生态路,是一条集旅游、生态、环保于一体的高速公路。 为了方便广大驾乘人员沿途休息、赏景,思小高速公路沿线采用科学的设计,统筹兼顾合理地设置"休息区、观景台",人们不仅能在行车中领略"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面,还能在停下来时感受民族生态文化和自然景观。 在木乃河觀景台,既可以远眺雨林风光、近观山间梯田,还可以在木乃河边漫步,依山畔水,倾听自然之声!在松山岭港湾式停车区,观景台三面环山,周围森林茂密葱郁,左外侧沿麻地河岸,景色怡人。在红沙河观景台,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充满热带雨林气息,置身其中,人们可以尽情地呼吸清新、湿润的空气,还可以沿红沙河岸深入到雨林深处,体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感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奇妙心境。在野象谷服务区,远眺视线效果极好,茶园、傣家竹楼、思小高架桥尽收眼底,临山体一侧雨林茂密葱郁,场地深处有一处"凹"形空间,三面环山,自然幽静。在观象台,过往旅客既能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又能更多地了解野象知识,在不打扰野象自由活动的前提下,游客可以安全的、近距离观看野象觅食。 除此之外,设施齐备、特色鲜明的服务区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停车、休闲、购物、观光场所,普文服务区、大渡岗服务区、小勐养服务区、墨江服务区等,在服务区管理上紧紧围绕云南公投公司"路畅人和"的核心理念,以为公众出行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提升自身软实力。 在北京周边,2016年以来,河北省交通系统抓住首届省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契机,改造提升了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路网,打造一流风景大道和旅游服务网,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新修的206公里风景道,串联起涞易涞6600多平方公里全域旅游,促进了该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在鲜花的掩映下,易县绿廊花谷龙西路蜿蜒伸向远方。"该条路段原先只有6米宽,常常堵车。经过提升改造,路面拓宽到9.5米,而且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改善了游客的出行感受。"易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股冯丽娟介绍。 野三坡收费站是距离野三坡景区较近的站点,由于地处山区,收费站两边原来是光秃秃的石头山。现在,这里鲜花盛开,植被繁茂。"这里岩石裸露,植物难以附着生长。我们采用高次团粒技术,将一些保水物质、土壤、营养物和种子等进行一定的配比混合后,对山体进行人工喷播才有了现在的景观。"张涿高速保定段管理处处长刘敬东介绍。记者看到,野三坡收费站出口外匝道挡墙上的15幅手绘画,正为游客悄然展示着野三坡的瑰丽与风采。 旅游公路具有旅游交通、教育、生态、文化、休憩等多方面功能。据介绍,结合涞易涞地区自然人文风貌,河北省在公路沿线显著位置增加了文化元素,提升了公路文化底蕴。张涿高速涞源南至西陵段沿线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一幅幅彩绘充分展现出了古长城、清西陵、涞源滑雪小镇等特色景观;张石高速保定段沿线20余处雕塑、标语,不断向人们展示交通主题、环保理念和旅游文化。 记者走进位于张石高速上的易县服务区,古香古色的建筑外观与现代化的内部设施,让人们既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韵味,又体验到现代生活的便捷与高效。 "没想到,服务区居然还有咖啡厅。开了一路车,喝杯咖啡,既放松身心,还能提神!"坐在沙发上,刚刚喝完一杯咖啡的车主梁女士说。 "考虑到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在涞易涞三县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增加了个性化、便利化服务设施和内容。在重要路线服务区引入咖啡厅、茶室、饮品店等中西结合的品牌餐饮服务,设置了夜间就餐专区,24小时不间断服务。"省交投集团禄发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王伟介绍。 为方便中外游客出行、游玩,一些服务区还增设了母婴室、儿童床、折叠操作台等。同时,还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开展英语、手语以及礼仪培训,以便为各类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如果说个性化服务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互联网+服务区"模式则让服务区充满现代化气息。河北省在涞易涞三县服务区开通网上银行结算服务,增加微信、支付宝、网银等电子支付方式。推出网络订餐、订房服务,通过微信平台介绍服务区周边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同时在餐厅安装了信息显示屏,实时发布旅游、路况等服务信息。 "这里的车道变多了,不像原来那么堵车了。"在张石高速保定段西陵收费站,2017年国庆节期间曾开车回家的刘先生感叹,"以前,节假日上下高速公路时,在收费站要排很长的队,不仅耽误时间,心情也跟着变糟糕了。" 涞易涞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野三坡、白石山、清西陵、易水湖、狼牙山等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原来,每逢旅游旺季、节日及重大活动,靠近涞易涞景区的收费站车流量都会形成明显高峰。为提高旅游高峰期车辆快速通过能力,张石高速保定段涞源南收费站由3进4出改扩建为4进7出,西陵收费站由2进2出改扩建为3进5出。除高速公路外,河北省还对涉及涞水、涞源、易县三县的5条国省干线公路进行提升,并改造农村公路,缩短了游客通往景区的时间。 "路不通、路不好,游客就不会来。路上的景观不美,游客对风景的感受就会大打折扣。服务不周到,远道而来的游客就会感觉疲惫,游玩就没了意义。"曾多次到涞易涞三县旅游的北京游客李先生表示,这次国庆节期间来玩感觉最舒心。 在大众旅游时代,"快旅慢游"正成为旅游的重要方式,绿色高效的交通网络成为人们实现"快旅慢游"的重要保障。 "到2020年,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域内将建成快速通畅的对外联系公路网络及便捷高效的内部旅游公路网络。"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覆盖所有AAAA级及以上景区,普通干线公路也将覆盖所有AA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主要景区与北京、保定间1小时直达,与天津、石家庄间2小时直达。" 打造景观公路 拓展公路的旅游功能 2017年11月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实践探索旅游公路建设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旅游公路建设、推进公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此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9%。中国旅游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宋子谦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解读,经济增长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同时,旅客对于更高旅行品质的追求,也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已进入隆冬季节,生活在北方的人们穿着过冬的衣服,各式各样的羽绒服在街道穿梭。许多人登上了前往南方的飞机、高铁和客车,如候鸟般南飞,为了避寒,也为了游憩。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全域旅游的快速推进,交通运输作为旅游业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对旅游业的带动和发展作用愈加凸显。 "交通是旅游产业的催生素,又是其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是现代交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标,旅游业发展要求提供更加高品质的交通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表示。 交通运输行业正与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为旅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旅游交通产品服务。 旅游方式转变,对交通服务提出高要求 每逢节假日,微信朋友圈晒旅行已成为常态,甚至有不少网友调侃说:"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在朋友圈看遍世界。" 从"买买买"到"游游游",游客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调查结果显示,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正成为旅游的主要目的。自驾游、自助游、乡村游等旅游形式受到热捧,很多家庭举家自驾出游,目的地和景点逐渐被淡化,而"边旅边游"正成为潮流。 近年来,我国多地正大力开发全域旅游新模式。以海南省为例,2016年,海南省启动了旅游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全面贯彻旅游理念,融入旅游元素,努力将全省的公路全部打造成生态景观路、旅游路。"我们启动了900公里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将特色旅游景点有效串连,并规划建设了一批高端特色精品驿站,打造环海南岛的珍珠项链。"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保锋介绍。 自驾自助游,畅行畅停畅玩 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新的旅游方式涌现,自驾自助游就是其中的代表。2016年,我国自驾游达到26.4亿人次,占国内旅游规模的60%。"自驾游正在改变游客对旅游产品服务和消费的需求,旅游产品也从过去的团队游产品到现在的自助性、随意性产品。"海南省自驾游协会秘书长温强向记者介绍。 目前,国内多省市建立了綜合性自驾游服务平台,连接线上和线下,联合了省内自驾游相关企业。据温强介绍,海南省自驾游服务平台除了集成吃住行游购娱,还提供了景区拥堵预警功能,一旦发生拥堵,平台会推荐其他相似景观。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能够推荐当地特产,并提供保险办理、找代驾、道路救援等服务。 自驾房车旅游作为自驾游的一种高级形式,在各大网络旅游平台上点击率很高。2016年9月22日,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共同印发《关于加快推进2016年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建设的通知》,推动自驾车房车旅游发展。目前已启动首批514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2020年将建成2000个。 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服务区、服务站逐渐成为自驾游重要的服务节点,为旅客提供必需的服务。"传统的服务区的客流和辐射区域缺乏互动。"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竹介绍说,他们在万州打造了一个智慧旅行服务中心,可以查询周边景区的天气以及交通状况,为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诱导出行者前往新的景区去旅行。 "我们在设计福建省一条高速公路时,将快进体系和慢游体系进行充分地融合,在海湾处设置了一个景色绝佳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旅游交通规划与研究室主任顾晓锋介绍,服务区充分利用周边海岛资源,提供餐饮、海钓、渔村住宿等服务。 设计引领,路景融合为一体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浙江省美丽庭院建设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民宅小院、中式格局庭院、欧式露台、立体式阳台窗台鳞次栉比,地栽、盆栽、花木、蔬菜等植株,不仅美化了庭院,也美化了乡村环境。驱车行驶在美丽的乡村公路上,游客不仅可以尽赏田园风光,还能感受淳朴的乡村文化。 "打造风景道不仅是美化道路本身,更重要的是彰显和塑造地区廊道之美。"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余青说,风景道打造要借势而为,充分依托沿线自然条件、文化、历史,将沿线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旅游公路的设计原则主要有5个方面——安全至上、灵活设计、功能完善、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济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到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陈济丁介绍说,他们首先统筹规划整合开发沿线的资源,将沿线的村庄城镇打造成美丽古镇、美丽乡村;灵活设计,适当降低设计时速,充分利用沿线高大树木、巨型岩石营造景观;升级改造农家乐,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整合沿线红色文化、酒文化、考古文化,在文化旅游上做文章。 "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出游需求,对于交通行业和旅游行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同时,交通与旅游始终处于一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交通与旅游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合作已经成为趋势和必然。"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政策研究室主任周伟表示。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其中,作为支撑的交通,更是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激发出旅游交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