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个人物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存在的小农意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经典和伟大之处无需赘述,也是在写完这部震撼世人的巨著后不久,路遥先生英年早逝了,给文学史留下了巨大遗憾,但是作品中塑造的具有"小农意识"的人物形象,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千年,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小农意识的具体表现为小富即安,缺乏自律,宗派亲族观念,安土重迁等等;行为习惯上表现为吃饱喝足,无约束地自耕自作,无协作观念等;心理素质上表现为求稳、怕变、盲目和狂热,保守,排斥变革,缺乏主动进取精神;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自给自足、患得患失、平均主义;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认识水平低下,从而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方式的经验性、直观性和不系统性。
  从《平凡的世界》中的7个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这些特质。
  田福堂
  田福堂像极了《人生》中的高明楼,都是村里的大能人。大队书记田福堂,他是经历过两个社会的人,解放前在革命上有很强的坚决性,解放后作为双水村带头人无可厚非。经过了战斗岁月的人,突然过上了太平日子显得弥足珍贵,他不想丢失自己的既得成果:不用出山劳动,只需坐镇指挥,身边还有孙玉亭一样的系列粉丝,他对目前的状态是满意的。
  他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对于先进分子孙少安他必须给与打击,不然有可能这样的"先进后生"会动摇自己的地位。
  他借助"分猪食料地"一事成功打压了孙少安,让孙少安挨了批评,就是要阻止孙少安的发展壮大。等后来孙少安凭着自己的能力创业开了砖厂,面对"借钱挤兑事件",他本来是可以出面调停的,却故意装聋作哑,让他逮到了再一次打压孙少安的机会。
  田福堂实际上早察觉了他们队的猪饲料地"有问题",但他一直装得不知道这一点。他是个有头脑人,知道这事众人拥护,他要是出面纠正,那肯定会惹得民情激愤,他何必做这种笨蛋事哩!再说,他自己也在其中沾了光,和众人过不去,也等于和自己过不去。退一步说,万一这事被别人告发,他田福堂划分地时又不在家,到时他手里仍然有批判权哩!
  在田福堂看来,现在的生活有吃有喝,还吓唬折腾啥呢,折腾不好自己的"乌纱帽"都没了。正是田福堂有了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带头人,对双水村的发展围追堵截,生怕犯错误,更怕保不住现在的大好局面才导致整个村子发展滞后.
  他怕改革,想维持现状,是典型的自私、不求上进的小农意识。
  他不支持儿子田润生和郝红梅的婚姻也体现 了落后的观念。
  田润生把他打算与郝红梅结婚的消息告诉田福堂时,他说:
  "你他妈的是不是跟上鬼了!什么人家咱挑不下,你为什么要找个寡妇呢?田家祖宗几代,什么时候出过你这号败家子?你羞先人哩!早些把心死了!只要我活着,你就甭想把这丧门星娶回来!"
  孙玉厚
  孙玉厚是老一辈农民,勤勤恳恳种地,没有多余的思想,一心想种好庄稼,多打粮食,吃饱饭。
  当这也与大环境有关,当时生产方式低下,粮食产量低,填饱肚子都是奢侈。后来改革开放,实行承包责任制,孙玉厚凭着劳动能力,终于使一烂包的家庭光景有了改观。 但穷了一辈子,饿了一辈子,穷怕了,饿怕了,加上年纪大了,现在能吃饱饭,对他们来说足够了。安于现状,不求改变,更不会去追求更高层面的东西。
  当少安因为了帮助困难的村民扩大砖厂而破产后,孙玉厚就说道:"人都是为了自个儿,你看福堂和金俊山,人家只谋求自己的光景,谁管两旁世人。你一心为了村民,到头来他们都成了你的债主,谁管你的死活。"
  后来,孙少安砖厂稳定挣到了钱,就劝少安别瞎折腾,一心想趁着有钱赶紧给孙少安箍新窑洞,怕把钱再折腾没了。
  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老实无能,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劳、忠厚、正气。他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养出了孙家儿女,个个成才,自己也就别无所求了。他没有个人目标,把自己当做粪土,让儿女之花在自己身上长好,吸取他的养料,自己最后成了消失。
  孙玉亭
  他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农村"二流子"。与憨厚老实的大哥孙玉厚形成了鲜明对比,文中多次写到孙玉亭到大哥家里蹭旱烟抽的场景,一个小农思想严重,爱占小便宜,却又不去努力的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孙玉亭也乘机掏出自己的烟锅,在他哥的烟布袋里挖了一锅。孙玉厚干脆把烟袋递给他,让玉亭给自己的烟布袋倒了一大半。
  他一心在闹革命上,无心耕耘,造成家里的光景烂包,当然喜欢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他可以不劳而获,蹭一杯粥喝。他极力反对孙少安提倡的包产到户责任制,那样的话,自己的"革命理想"就断送了,具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他自己都不清楚,他是个真正的"在路上"的人,需要不停地红红火火闹革命,闹腾才能产生他的价值。
  对于孙玉亭来说,眼前的生活仍然像梦一般不可思议。
  实行责任制尽管已经半年多了,他还没有从这个变化中反应过来——农村的改革如同一次大爆炸,把我们的玉亭同志震成了严重的脑震荡……
  失去了亲爱的集体以后,孙玉亭感到就像没娘的孩子一样灰溜溜的。唉,他不得不像众人一样单家独户过日子了。
  这是盲目、狂热和排斥变革的小农意识。
  王满银
  王满银经历了生于乡土、游离乡土、远离乡土与回归乡土的历程,不可否认,他的经历是村子里最丰富的,也是村里人勇于向外探索的典范。
  但他又是农村二流子式的人物。穷、懒、逛……就连他自己也说自己是祖传的二流子。吊儿郎当、他不务正业、他偷鸡摸狗、他投机倒把、他四处闲逛……
  起初在农业学大寨时期,他受不了生产队里的劳力活,不安分于父辈那样的趴在土里刨食的庄稼汉生活,所以经常搞些贩卖老鼠药、做假烟之类的"投机倒把"的事情,光景过得一烂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允许他转身做起了生意人,他跑到上海去卖木耳,到广州去贩廉价的电子表,但是一个农村青年在大城市里混很难并充满着无奈。王满银最后在上海的小旅馆中,面对那面镜子盘点了自己多年奔波为了什么,突然幡然悔悟,他觉得自己的根应该在罐子村。
  最终还是没能冲破小农意识的束缚,选择了"回归"。这是让人失望的,本来是对此人最寄予厚望的。
  孙少安
  孙少安在爱情观上的小农意识连累了最善良的姑娘田润叶,毁了润叶一生幸福,这是他爱情悲剧的最根本原因。请看他真正地思考和润叶的感情时的自省:
  是的,不可能。一个满身汗臭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呢?尽管现在说限制什么资产阶级法权,提倡新生事物,也听宣传说有女大学生嫁了农民的,可这终究是极少数现象。他孙少安没福气也没勇气创造这个"新生事物"。再说,他家这光景,让润叶过门来怎么办?旁的先不说,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唉,土窑洞他倒有力气打一孔,主要是这家穷得已经像一个破筛子,到处是窟窿眼……
  倘若孙少安在爱情上再主动一点,也许他的人生会更精彩。不过,他"现实"地娶了门当户对的贺秀莲,也算是庄稼人的幸运了,对他帮扶了不少,但是他们的结合始终是小农意识的体现,路遥不得不让她很快地"牺牲"了。
  孙少安在书前半部分在事业上可谓是个进取者,他大胆改革,积极寻求脱贫致富办法,并且成功尝到了胜利的果实! 然而孙少安书的后半部分逐渐暴露出了他的小农意识。当孙少安的砖窑已经做的很成功,甚至富甲一方时,有人就建议他拍《三国》电视剧,他竟然同意了,赶紧跑到西安和制片方去洽谈合作。
  不过好在后来被孙少平提醒了风险,才把钱投给家乡,修了新学校! 他那种骨子里的想证明自己或者说想"显摆"的心态完全变成了暴发户!是被金钱名利冲昏了头脑吗,不是,是小农意识的短视,他看不清这里面的骗局。
  不可否认他自己发财也让全村跟着沾了光,他是农村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仍旧摆脱不了骨子里的小农意识。
  孙少平
  孙少平表面看起来也许是全书中最没有小农意识的人,因为他最有学问,最有觉悟,还敢于打破常规,冲破阻碍,挣脱牢笼,而实际上,他却又是最大的小农意识的体现者。
  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挣脱农民的标签而成为工人阶级。现在看来他的行为是最荒唐的,因为即便不当农民,去创业也许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该干的事,他把自己的思想固囿在了一个无限体力劳动的循环当中。
  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简直叫人难以相信!半年前初到煤矿,他和这些人的差别是多么大。如今,生活毫不客气地置换了他们的位置。
  是的,孙少平用劳动"掠夺"了这些人的财富。他成了征服者。虽然这是和平而正当的征服,但这是一种比战争还要严酷的征服;被征服者丧失的不仅是财产,而且还有精神的被占领。要想求得解放,惟一的出路就在于舍身投入劳动。
  孙少平这样一个有志青年,一心要走出双水村,走出田家岙,去闯出心中的更大世界。 可是当他经历坎坷,几经周折,走出了双水村,甚至走出了黄原,他却最终选择当了一名普通煤矿工人。让无数人不得不为之扼腕叹息。
  但这就是认知上的局限性,或者也可以说是作者路遥的局限性。路遥自己也说过自己不了解大城市的生活无法描述,只能描述自己更擅长的"乡土成分"。不过,路遥是智慧的,他写了孙兰香,这是一个可以冲破现有乡土认知的角色,他把探索城市的种子埋了下去。
  双水村整体上的小农意识
  孙少安借钱建砖瓦厂一事最能体现集体的意识。一开始很多人看热闹,笑话孙少安不自量力,但后来眼看孙少安要发达了,很多人又来巴结讨好想沾点光。
  但当孙少安遭遇动荡,遇到了一个骗子砖瓦师傅,导致砖瓦窑倒闭。这时这帮人开始一窝蜂地跑去要工资发生挤兑事件。
  群体的小农意识是很可怕的,他能阻止时代的发展。在那个非常贫困的年代,他们的眼界、所处的环境已经局限了他们的思想,他们也许是善良的,但是因为贫穷,导致了人穷志短 。
  双水村的人喜欢看热闹是因为无聊,很多人害红眼病,见不得别人的生活比他好,如果有人的生活比他好,他可能就会害红眼病,想尽各种办法去破坏人家的生活,例如抢水豁坝事件,王彩娥事件等等都体现了平均主义的小农意识。
  现在的农村早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双水村所体现出的小农意识可能早已被洗刷掉,但是有很多可能还根深蒂固;现代的城里人可能还羡慕"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的农村生活;不管你身处何处,如果意识上拜托狭隘性,都会有一番作为。
  结尾:
  虽然书中的很多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了小农意识,作者本身也有一定的小农意识,但能不藏着掖着地描绘出这些小农意识,证明了该书整体上的伟大,这是自省的体现。况且,历史是在发展的。
  正如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中说的:
  无疑,这里所记录的一切和《平凡的世界》一样。对我来说,都已经成了历史。一切都是当时的经历和认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生活以及艺术的变化发展,我的认识也在变化和发展。许多过去我所倚重的东西现在也许已不在我思考的主流之中;而一些我曾经视或者未触及的问题却上升到秩要的位置。一个人要是停留在自己的历史中而不再前行,那是极为可悲的。但是,自己的历史同样应该总结——只有严肃地总结过去,才有可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出身农民的我们也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戒掉身上的小农意识。
  最后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先生的话做结让我们共勉——我们出身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网站目录投稿: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