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是冀东稻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不仅直接影响水稻产量,而且因病菌严重污染稻谷,人畜食后影响健康。 (一)症状识别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稻绿核菌引起,该病造成的黑粒大,很易识别。 (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是以菌核在稻田越冬,也有部分病粒混在种子内或病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的病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正在扬花的水稻花器和幼颖, 称为花期侵染,水稻扬花闭颖后,病菌一般不能再侵入,水稻扬花灌浆期开始见病症。田间一般边角处发生较重,偏施氮肥、水稻后期发育嫩绿繁茂,开花期逢降雨和高温时发病较重。病菌发育适温为26~28℃。 种植感病品种,穗肥施用偏晚或肥量大,使水稻抽穗后生长过于繁茂嫩绿,开花期逢连阴雨的高湿天气,则易造成病害大面积发生。上世纪80年代稻曲病很重,1990-1993年发生很轻,做试验很难,但1994年更换品种冀粳14后,当年该病又流行起来,所以与品种关系也很大。 (三)防治措施 稻曲病的防治重在预防,一是合理施肥,保证稻株健壮生长,二是水稻破口前提早施药进行药剂保护,这是关键。 防治稻曲病的药剂可分为铜制剂、有机杀菌剂和生物杀菌剂。有机锡制剂现在国家已禁止使用,不再介绍。 (1)铜制剂:30%DT(100-150 g/亩)、 14%络氨铜胶悬剂(350~400 ml/亩)、 23%络氨铜 (125 ml/亩)、 27.12%铜高尚(碱式硫酸铜30-50ml /亩)。 要求水稻破口前3~10天(约剑叶刚露尖时至剑叶完全长出,掌握在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相平时 )施药,在这段时间内用药越早越好。 DT、络氨铜不可在水稻破口后再施药,也不可与其他药剂混用,否则会产生要害,但铜高尚可以混用。 (2)有机杀菌剂: 10%洋生 (已唑醇 )40g/亩、 12.5%禾果利 (烯唑醇 )20g/亩、水稻破口前3~5天喷雾。 (3)生物杀菌剂(抗菌素类):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 ml/亩,兼治稻曲病、纹枯病。需2次以上用药,剑叶刚露尖时喷一次,过几天再喷一次。 原标题: 水稻稻曲病防治技术 | 农技知识 | 五谷杂粮